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286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208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629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QY-3型轻便取样钻机是为满足地质大调查的需要而研制的。介绍了其主要结构、功能特点、技术参数及设计思路,并对离合器的相关计算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钻机的试验情况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952.
应用平均参数化方法,从理论上分别研究了地表温度、地面粗糙度、积雪深度和密度非均匀分布对相关物理量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地表温度的非均匀分布影响后,模式网格上平均地面的长波辐射通量增加,地面饱和水汽压也增加;在相同的地表温度分布变差系数和常温情况下,与长波辐射通量相比,地面饱和水汽压的变化对地表温度非均匀分布较为敏感;地面粗糙度非均匀分布对地面中性曳力系数和BATS型地面积雪覆盖率有一定的影响;积雪深度和密度非均匀分布也对地面积雪覆盖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3.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一套冲积-湖泊沉积,由曲流河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水下扇相和湖泊相组成,可分出14个亚相,35个微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最发育,其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其它四种类型的三角洲。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构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主体是由含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坝,三角洲中交错层理发育,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  相似文献   
954.
新疆中天山侏罗纪盆地群沉积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侏罗纪时中天山地区沉积盆地由伊-昭盆地,尤尔都斯盆地及焉-库盆地构成,其内沉积了一套厚度巨大的冲积和湖泊成因的碎屑岩沉积体,可识别出6种相类型。18种亚相及44种微相,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西山窑期,气候潮湿,植物繁盛,沼泽密布,形成多层煤层;中侏罗世头屯河期开始,气候变为干燥,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及西山窑组中,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其砂体为好的储集体,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深湖-半深湖相黑色页岩及煤层是好的生油岩。  相似文献   
955.
胜利油田孤东矿区老第三系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胜利油田孤东矿区老第三系沙河街组中发现丰富的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其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三角洲,可见到8种特征各异的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力辫状河道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砂坝,单一河道砂坝呈透镜状,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向上变细层序,常见多个河道砂坝在纵向上互相叠置。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发育为标志。在上述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辫状河三角洲的鉴别标志,这对于在其他地区鉴别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56.
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加深及其可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刘煜  李维亮 《气象学报》2001,59(1):97-106
通过分析 TOMS(1 979~ 1 992 )资料发现 :(1 )青藏高原的臭氧不仅存在递减趋势 ,而且是一个递减的强中心 ,这个递减的强中心是同纬度地区 3个递减中心之一 ;(2 )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谷有加深的趋势 ,其递减率最大值为 - 0 .336% /a;加深区域为 2 9~ 33°N,78~ 94°E。另外 ,分析 SAGE 资料的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臭氧递减的强中心的形成是由于其平流层下部臭氧异常减少造成的。根据研究结果的趋势估测 :从 1 992年到 2 0 0 0年 ,夏季青藏高原紫外辐射增加大约为 1 .3%~ 2 .3% ,可能引起白内障发病率上升大约 0 .8%~ 1 .4% ,皮肤癌上升大约 3.2 %~ 5.4%。  相似文献   
957.
西安市空气污染潜势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空气质量潜势预报方法,在因子选取上主要考虑了各种地面天气形势对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能力,在此基础上统计出各种气象因子对污染物稀释和扩散的贡献及对预报因子的选取.  相似文献   
958.
气象条件与西安污染物的关系及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安1998~2000年的主要污染物PM10的实测浓度值结合部分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得出:(1)年内冬季采暖期浓度较高,夏季汛雨期浓度较低,3a来空气质量逐渐好转;(2)污染浓度与降水和风速的关系较为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3)污染物浓度与某些逆温层特征相关较好;(4)污染物与能见度相互影响.并给出了部分气象条件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59.
青藏高原臭氧变化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二维化学模式研究了青藏高原臭氧的趋势, 模式结果表明, 从1980~1993年, 青藏高原臭氧逐渐减少, 在1995年后将逐渐恢复. 但到2050年仍未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 在青藏高原特殊环流的影响下, 臭氧恢复要比纬圈平均状况下恢复得快. 青藏高原所产生的特殊的经圈环流不是造成青藏高原形成臭氧强递减中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0.
勉略构造带蛇绿岩及相关火山岩的系统研究表明, 该构造带由德尔尼-南坪-琵琶寺-康县至略阳-勉县地区, 并越巴山弧型构造向东到达随县花山, 最东延伸至大别山南缘清水河地区. 从西到东1500余公里断续残存蛇绿混杂岩, 包括蛇绿岩及相关的岛弧、洋岛等火山岩, 揭示了沿线曾存在已消失的古洋盆与古碰撞缝合带. 洋盆主要扩张形成时期是在石炭纪-二叠纪期间, 它对于确立华北-秦岭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时代和秦岭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均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