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根据剪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特性的理论研究结果,对几种分裂剪切波震相识别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在假定噪声和有用信号数据的方差近似于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给出了客观估计分裂剪切波震相及其可信度的方法。为了说明方法的有效性,列举了一个含噪声的模拟信号,给出了一定信度水平上的识别结果及误差。  相似文献   
52.
?????????????????????????????????????GPS????????????????????????????????????????4?????????????????????????????????????????????????????????????????????????壻??????????????????????????????????????????壻?齭???????????????????????????????????塣???????????????????????ζ?????????????????????????????????????????????κ??齭???????????????????????????????????????????????  相似文献   
53.
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火烧山地区中二叠统平地泉组的暗色泥岩中,发育4层特殊的含方沸石凝灰质豆粒灰岩.通过岩心观察、显微镜下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该凝灰质豆粒灰岩的岩矿特征和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豆粒主要有3类.第一类最常见,具有核心和同心层包壳,包壳有3~7层,按核心特点又可划分为6种,第1种豆粒核心含有特殊"环带...  相似文献   
54.
主要介绍了山东省地震中心网站的页面栏目设计和页面具体内容,介绍了网站的具体功能,以及网站制作的技术与方法,通过访问该网站可以了解到山东省地震台网中心的各种信息,并且能够查询到山东省2002年以来大于2.0级的地震.  相似文献   
55.
新疆黑英山-查汗沙拉-地那达坂地区锑矿成矿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天山南段的黑英山-查汗沙拉-地那达坂锑多金属矿化区为中亚南天山成矿带的东延部分,区内广泛分布有泥盆系滨浅海含碳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具有较高的Sb背景场,异常多呈Sb、Au、As、Hg等元素组合异常出现,异常区内已发现有查汗沙拉、阿特达坂和地那达坂等多个锑矿(点)床.区内锑矿化及异常均受近Nw向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6.
新疆乌鲁木齐二叠系湖相微生物白云岩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养牛场剖面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以发育浅湖至半深湖背景下的中层深灰色、灰色碳酸盐岩、粉砂岩、细砂岩与中、厚层灰黑色泥岩、油页岩的互层沉积为特点.湖相碳酸盐岩以微晶白云岩为主体,其次为微晶灰岩.微晶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铁白云石及少量方解石等组成,常混有泥质组分且富含有机质.镜下观察白云石主要为微晶(<4μm)及微亮晶(4-10 μm),极少数为亮晶(>10μm).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微晶白云岩中存在微球状(直径约9μm)、微棒状(长度约0.3~1.2μm)及微米级它形(< 5μm)等3种微形貌的白云石,其中微米级它形白云石在白云岩中占绝大多数.在微晶灰岩中还发现了直径约70-150nm,形态与球菌相似的纳米微粒,具有微生物矿化的特征.研究区白云岩Sr丰度及Sr/Ca比总体持平或略高于微晶灰岩,Mn丰度远高于微晶灰岩,C、O同位素均高于微晶灰岩,暗示了白云岩可能形成于比微晶灰岩更深及盐度更大的水下还原环境,二者之间缺乏明显的交代关系.芦草沟组白云岩的δ13CPDB介于9.2 ‰~15.6‰,强烈正偏的δ13CPDB可能是产甲烷古菌的代谢活动引起有机质碳同位素分馏的结果.以上特征表明,研究区芦草沟组白云石的沉淀可能与产烷带厌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引起的甲烷生成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7.
山区公路路基边坡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报系统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凯  盛谦  张勇慧  李志勇  李红旭  岳志平 《岩土力学》2010,31(11):3683-3687
针对山区公路路基边坡点状分布、数量较多、规模相对较小且易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影响的特点,确立了以位移和降雨量为主的监测原则,基于GPRS技术,集成触发式位移计、容栅式雨量计、数据采集传输模块和太阳能供电装置,形成了经济、节能、高效的单体边坡远程监测硬件系统。采用Visual C++网络编程技术,以SQL Server2005为数据库平台,开发了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报软件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远程实时接收和可视化分析管理。由于公路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多样,系统还集成了多种时间预测模型,建立了边坡变形预报模型库。通过在常吉高速公路的安装运行,系统成功地进行远程实时监控,保障了极端天气下公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58.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引发的勘探启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勘探和开发的需要,岩性油气藏成为柴达木盆地西南区石油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由于受多期的构造叠加改造,致使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不清,勘探接替领域不明确。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受盆缘及其北西向二级断裂的影响,盆地西南区地震活动强烈,深、浅层均发现一系列与地震有关的震积岩,可见阶梯状小断层、液化砂岩脉、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砂火山、火焰状构造、假结核、震积砂枕、震积砂球构造、串珠状构造及震褶层等原地震积岩的软沉积物变形特征,另外可见地震引起的重力滑塌或泥石流形成的滑塌构造和角砾岩化变形特征,诸如震裂岩、震塌岩、自碎屑角砾岩、液化角砾岩、内碎屑副角砾岩等异地震积岩。事实上这些震积岩能够极大地改善储集层渗透性,使渗透率大幅度增加,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领域。更为重要的启迪是形成震积岩的古地震具有重要的触发机制,很容易引起三角洲前缘相的岩性发生滑塌,进而形成滑塌扇、浊积等一系列沉积现象,这种储集体将成为油田储量增长的新亮点,本着这种思想,笔者通过叠前地震多属性的预测及先进的叠前AVO反演预测,在柴达木盆地西南区跃东斜坡带发现这种滑塌体的存在,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图。这样将可能突破以往该区"...  相似文献   
59.
华北秦皇岛地区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以广泛发育海相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为特征。在石门寨奥陶系亮甲山剖面,马家沟组自下而上识别出四类碳酸盐岩:含白云石泥晶灰岩(类型I)、细-粉晶白云岩(类型II)、“麦粒状”细-粉晶白云岩(类型III)和钙质泥晶白云岩(类型IV)。类型I主要由泥晶方解石构成,含三叶虫和介形类生物碎片,少量自形的粉晶白云石呈“漂浮状”分布于压溶缝合线内,基质中少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此类白云石形成于埋藏成岩期压溶作用之后,压溶缝为云化流体提供通道,压溶缝内泥质组分的成岩转化可能为白云化作用提供了部分镁离子来源;类型II白云岩主要由自形、半自形不等粒粉晶-细晶白云石构成,白云石普遍具有“雾心亮边”,在背散射和阴极发光照片中白云石可见清晰的多圈亮、暗相间环带。环带和带间主量元素的差异表明白云石经历了埋藏成岩期多期成岩流体的改造;类型III白云岩中白云石呈单向延伸的“米粒”或“麦粒”状,粉晶为主,晶体长轴方向具有垂直结晶轴c的特点,白云石具富铁、贫锰、锶的特点,长、短对角线上钙、镁离子的微小差异以及阴极发光特征表明此类白云石也经历了埋藏成岩期的改造,成岩流体使白云石发生微溶作用可能是导致白云石晶体单向延伸且光学性质固定取向的主要原因;类型IV为钙质泥晶球粒白云岩,含石膏假晶,白云石多为微晶和微亮晶,球粒也多由微晶白云石构成,溶孔发育,但全被亮晶贫铁方解石充填,此类岩石的白云化作用发生得很早,可能形成于潮上带澙湖或潮坪环境。综上所述,研究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具有经历了不同类型及多期白云化作用的特点。自剖面底部向顶部,白云石的有序度由0.8降至0.47,而去云化作用则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0.
青藏高原东部基于噪声的面波群速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青海、甘肃、四川三省的76个地震台记录的2008年1—12月三分量的连续噪声数据,利用噪声面波层析成像的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部的面波群速度分布特征。首先采用多重滤波方法提取了1 000多条台站对5~50 s的三分量面波群速度频散曲线,然后将研究区域划分为0.2°×0.2°的网格,利用O ccam方法反演了瑞利波(R-R)和勒夫波(T-T)的群速度分布。反演得到的群速度分布特征与地表地质和构造特征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清晰地揭示了地壳内部的横向速度变化。层析成像的结果显示在短周期(8~20 s)内,拥有较厚的沉积层的四川盆地表现为明显的低速特征,而青藏高原东部则表现为较高的群速度分布特征;随着周期的增加(>20 s),群速度的分布特征呈现出与短周期相反的特性,青藏高原东部下方的速度远远低于四川盆地,这可能与青藏高原东部中、下地壳低速层相关联,同时也意味着研究区域的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在群速度分布图上,龙门山不仅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地形和构造分界带,同时也对应着高群速度与低群速度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