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戴激光  宋伟东  李玉 《测绘学报》2014,43(7):746-752
针对异源光学卫星影像SIFT算法匹配率低的问题,论文基于SIFT匹配方法,以特征点相对主方向、相对尺度为约束条件提取初始匹配点,并利用初始匹配点构建Delaunay三角网,采用点扩散方式来获取局部几何约束模型,基于特征点主方向约束、特征向量欧氏距离及局部RANSAC误差剔除方法渐进式地实现了对异源光学卫星影像的高精度匹配。与其它匹配算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异源影像存在较大尺度、旋转差异的情况下,论文算法具有匹配数量大、精度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82.
城市化对广州降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1959—2009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广州51 a来降水的变化规律。发现城郊增城年总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大暴雨降水日数有所增加;广州年降水总量总体呈波动变化,1991年以来有微弱的增加趋势,增率为105 mm/a。而从降水等级日数和降水负荷上分析发现,1982年以来,广州年降水日数有下降的趋势,减少率为72 d/10a;而1991年以来,广州大雨以上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负荷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大雨降水日数增长率为28 d/10a,暴雨降水负荷增长率为24%/10a;城市化造成了广州大雨、暴雨和大暴雨等年强降水日数增加,相比1960—1979年,分别增加了6%、11%和23%;相对于城市化之前,从1991年开始,城市化过程使得广州降水量增加的趋势明显,城市化对广州城市降水增加的贡献率为447%。  相似文献   
83.
多尺度地震波资料匹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如何将地表地震、测井、VSP、岩石物理等方面的观测资料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探索不同尺度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匹配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从地表地震与测井、地表地震与VSP、地表地震与岩石物理三方面回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相关的主流方法与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性.分析了多尺...  相似文献   
84.
驻马店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726 m3,水资源量不足,供水保证率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用水量、排污量迅速增长,由于目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致使地表水供水工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部分城区存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塌陷。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没能全部投入运行,污水处理率低,造成以部分河流污染为代表的水环境恶化,给区域内...  相似文献   
85.
北方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揭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了解区域尺度上畜牧业发展潜力、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作用。利用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144个草地样点的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分析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温度、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高度异质,在5.5~371.2 g·m-2之间波动,平均地上生物量为83.3 g·m-2。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在经向和纬向上的分布均有明显的规律性。相关分析显示,植被地上生物量与纬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但和海拔高度、年平均温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这意味着水分条件是导致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
碳酸盐岩是冀中坳陷下古生界重要的古潜山油气储集层。研究表明,冀中坳陷奥陶系属于陆表海型台地,进一步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局限潮下和开阔潮下4个沉积亚相,以及泥云坪、膏云坪、云坪和云质潟湖等11种沉积微相,并构成了4个三级层序(SQ1~SQ4),其中SQ4仅发育海侵域。奥陶纪首次海侵期沉积的冶里期(SQ1-TST)在区内由北向南发育了开阔潮下—潮间—潮上亚相沉积。亮甲山期(SQ1-HST)主要发育潮间亚相沉积,局部为潮上亚相。下马家沟期(SQ2-TST)和上马家沟组沉积晚期(SQ3-TST)分别为第2次和第3次海侵,区内均以局限潮下和开阔潮下亚相为主,局部发育生屑滩和砾屑滩;上马家沟组沉积早期(SQ2-HST)和峰峰组沉积早期(SQ3-HST)以发育潮间和潮上亚相为主,是白云岩的稳定沉积期。峰峰组沉积晚期(SQ4-TST)记录了第4次海侵,以发育开阔潮下亚相为主,北部地区零星发育潮间云灰坪微相。受加里东构造运动影响,华北地台整体抬升,冀中坳陷奥陶系顶部受到剥蚀,直至石炭纪再次接受沉积。  相似文献   
87.
李玉  林文杰  赵泉华 《测绘通报》2018,(1):44-49,71
为解决大尺度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数据量大及局部非均匀问题,提出一种在多主体系统(MAS)框架下基于模糊C均值(FCM)的彩色遥感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利用规则划分技术将图像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块,每个分割主体控制一个子块;然后在MAS框架下,分割主体通过FCM算法实现对应子块的初始分割,将初始结果与全局模型协作,确定其区域正确类别数和标号统一;最后通过协调主体协调各分割主体及其邻域分割主体的聚类中心,从而消除遥感图像的局部非均匀性,以实现彩色遥感图像分割。利用提出算法和FCM算法分别对真实彩色遥感图像和合成图像进行了分割试验,并对其分割结果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其结果说明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
杨蕴  李玉  赵泉华 《测绘学报》2022,51(1):145-158
针对由于斑点噪声和建筑遮挡造成的高分SAR图像河流水体提取的不连续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自适应斑点抑制和多分辨率拓扑分析的河流水体提取方法。首先,在斑点抑制各向异性扩散中引入Beta度量以实现SAR图像的自适应滤波;其次,利用局部阈值分割和连通域标识对去噪图像中的河流水体段进行快速提取;然后,以河流水体段的最小外接凸多边形为对象构建高斯金字塔,并由此进行多分辨率拓扑分析来获得河流间断点信息;最后,由区域生长策略逐层地对间断点进行判别,实现相邻河流水体段的自动连接。采用TerraSAR-X和GF-3高分SAR图像验证提出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提取完整河流水体。对多幅SAR图像提取结果的定性和定量评价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稳健性。  相似文献   
89.
1 研究背景 震情会商是我国地震预报探索实践形成的工作机制,是前兆异常认定、动态跟踪、地震预报意见产出的关键环节.2000年后陆续引入很多单机版分析预报软件,但落后的数据服务方法和各种非规范化的临时性计算程序不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产生了大量的简单低水平重复劳动,现有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震情监视跟踪和日常震情会商研判需求.地震会商技术平台应运而生(陈石等,2021),目前运转的数据专家地震科学版( Datist for ISPEC,简称小G)针对各级震情会商研判需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常规产品的全自动化产出.  相似文献   
90.
绿洲城市土地利用多目标优化研究——以新疆奎屯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典型绿洲城市奎屯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耦合资源价值核算方法,设置变量,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构建多目标优化线性模型,对干旱区绿洲城市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进行方法性的探索,并为其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线性模型可以克服多目标线性规划法中目标函数和评价指标值范围难以确定的缺陷,运用该多目标优化模型的土地利用优化方案保障了研究区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满足了其社会稳定和社会保障所需的土地,改善了研究区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使研究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优化结果达到预期目标,多目标优化方法适宜用在绿洲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