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贵州气温、降水及湿度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15个长记录代表站的年、季、月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资料,进行了EOF分析,结果表明:年、季、月各气象要素第1主分量均显示了各要素的空间变化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但各地变化幅度差别较大,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变化,西部大于东部;季度气温的变化:春季西南部大于东北部,夏季北部较南部大,秋季西部略大于东部,冬季西南部较东北部大。另外,贵州降水的收敛远比气温的收敛慢,反映出影响贵州降水的天气系统较为复杂。贵州降水的空间变化不仅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也存在南与北或东与西或局地与全省反相变化的特征。湿度的空间变化特点是冬、春两季西南部变化明显高于东北部,夏季是东北部变化大于西南部,秋季变化是东部高于西部。  相似文献   
52.
科尔沁沙地奈曼旗近5年来风况及合成输沙势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应用奈曼沙漠化研究站1998-2002年的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了奈曼旗近5a来的风况特征和输沙势。结果表明: ①研究区3~5月起沙风发生频数最高, 占全年起沙风的38%~58%; 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值最大, 分别为6.0~7.5m·s-1和9.5~16.9m·s-1。该风况特征与地表冻融、裸露、干旱疏松相耦合, 形成了区内的风沙活动期。②在风沙活动期内, 风环境基本为锐双峰风况, 西北风居主导地位, 频数占54%; 南风和西南风次之, 频数占38%。③在风沙活动期内, 研究区属于高风能环境, 合成输沙势RDP为66.3VU(风速以m·s-1为单位), 合成输沙方向RDD为ESE113°。  相似文献   
53.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演化的问题。提出协调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空间演化过程的对策建议 :协调重点是盘活现有城市用地 ;协调核心是控制城市用地的外延扩张 ;协调关键是优化城市用地结构 ;协调保障是强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不同植被盖度沙质草地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沙地生态系统最大的限制因子,研究植被盖度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沙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基于生长季科尔沁沙质草地不同植被盖度下土壤水分动态和降水的观测试验,分析了沙质草地植被盖度和土壤水分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剖面上土壤水分存在明显的分层结构,依次为水分剧变层(0~40 cm)、缓变层(40~100 cm)和稳定层(100~180 cm);植被盖度对土壤水分有很大影响,不同植被盖度下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水分与盖度之间呈倒“V”型关系,土壤水分状况在28%的盖度下最优;不同的植被盖度下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也存在差异,在13%盖度下响应最敏感,28%和46%的盖度下响应微弱,后二者的土壤水分也相对稳定。在沙地生态恢复建设过程中合理的植被盖度配置可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并能使土壤水分和植被达到一种良好的平衡状态,从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55.
放牧对浑善达克沙地丘间低地植被群落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詹瑾  李玉霖  韩丹  杨红玲 《中国沙漠》2019,39(6):184-191
为探究放牧对丘间低地植被群落及土壤的影响,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丘间低地在重度和轻度放牧下植被的地上生物量、物种重要值、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及0~10 cm土壤中黏粒、粉粒、砂粒、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1)植被地上生物量、土壤黏粒、粉粒、砂粒、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不同放牧程度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不同放牧程度下差异不显著(P>0.05),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在不同放牧程度下差异显著(P<0.05)。(2)放牧区植被以禾本科为主,禾本科植被地上生物量占整个植被群落的54.88%~57.76%;重度放牧区植被地上生物量为63.59 g·m-2,比轻度放牧区低26.61%。(3)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是放牧区的优势种,其重要值依次为14.16%(重度放牧区)和19.10%(轻度放牧区)、13.40%(重度放牧区)和15.42%(轻度放牧区),重度放牧下雾滨藜(Bassia dasyphylla)、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的重要值较显著高于轻度放牧区,而羊草则低于轻度放牧区。(4)重度放牧加剧了土壤沙漠化,使砂粒含量增加,草地生产力下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6.
针对基于像素的HMRF-FCM算法抗噪性差以及对地物复杂边界分割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形状信息的静态MST区域划分和RHMRF-FCM算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定义一种静态MST同质区域划分准则,借助MST能较好表达边界和形状信息、能较好抑制几何噪声的特点,解决地物复杂边界的表达和降低分割结果中几何噪声问题。首先,利用MST静态划分将图像域划分成若干个均质区域,假设每个均质区域内光谱测度服从独立同一的多元高斯分布。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隐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以及建立基于信息熵和KL信息正则化项的模糊聚类目标函数。最后,采用偏微分方法对分割模型参数进行求解,从而得到全局最优分割结果。为验证本文方法,对WorldView-3高分遥感图像进行分割试验。定性、定量分析了尺度参数、光谱相似性参数和区域紧致度参数对最优分割结果的影响,并对比分析本文算法和eCognition软件中的多分辨率分割算法、分水岭算法。  相似文献   
57.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冷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及灼烧法测定了连云港海州湾近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有机质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4.21%、19.04%、16.37%,表明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农业灌溉水的排放、有机质降解。以PCA计算结果为基础应用海洋沉积物污染指数(Marine sediment pollution index,MSPI)和平均沉积物质量标准商数(Mean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 quotient,SQG-Q)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对生物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海州湾近岸海区沉积物质量污染严重(MSPI值在60到80之间),排污口海区的沉积物污染最为严重(MSPI值大于80),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对生物的负影响潜力为中度水平(0.1SQG-Q1)。  相似文献   
58.
连云港临洪河口水体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  李谷祺  冯志华 《海洋科学》2010,34(10):33-37
对连云港海域临洪河口水体中重金属元素Cu,Zn,Pb,Cd的主要存在形态及悬浮颗粒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态重金属Cu,Zn,Pb,Cd的含量在调查海域内空间分布基本均衡,Zn、Cu、Cd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而Pb则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对悬浮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分析表明,Cu主要富集在有机-硫化物态、Zn主要富集在残渣态、Pb主要富集在铁锰氧化物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主要富集在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相似文献   
59.
临洪河口海域间隙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近岸海域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及其潜在迁移趋势,以连云港临洪河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间隙水和沉积物中Cu,Zn,Pb,Cd,Cr,As,Fe,Mn的含量。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金属浓度的分布顺序为:Pb>Zn>As>Cr>Cu>Cd。同种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高于间隙水中,表明了该水体中的重金属有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可能趋势。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金属浓度之间发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多数金属与Fe、Mn存在明显的浓度相关性,表明了Fe和Mn在河口系统的金属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为实现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实时监控与提前预警,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固相萃取技术(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与固相吸附毒素跟踪技术(solid phase adsorption toxin tracking,SPATT)的水体中PSP检测方法,重点优化了吸附材料及前处理方法,评价了回收率、检出限等指标,并将方法应用于2019年春季秦皇岛山海关海域PSP消长过程的监测中,比较评估了两种方法的监控预警效果。结果表明:SPE方法选用ENVI-Carb 500mg/6mL固相萃取柱,过样体积为50mL,13种PSP组分的平均回收率为82.2%±10.0%、检出限为4.0-20.0ng/L;SPATT方法选用SP207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时间为静置Id最佳,整体回收率约为9.2%;在实际应用中,结合产毒藻密度及贻贝富集毒素含量的变化,发现SPE方法的检测结果可实时表征海域PSP风险状况,对于贻贝中PSP的预警效果也显著优于SAPTT方法,后者不仅因监控方式相对滞后一个监测周期,且灵敏度及准确性均较差。对于秦皇岛海域,当SPE方法检测结果达到100ng STX eq/L时,该海域贻贝中PSP残留将具有潜在的食用安全风险,跟踪过程表明这一阈值可提前两周预警贻贝富集毒素含量超出我国限量标准(800μg STX eq/kg),这对于强化风险警示并制定防范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