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7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内蒙古西部的鄂托克旗棋盘井矿区是上世纪60年代开发的。由于当时开采工艺落后,环保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等原因,矿区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严重,形成众多地质灾害隐患,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改变这一状况,从2004年开始,鄂托克旗积极申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先后获批鄂托克旗白云乌素矿区  相似文献   
42.
内蒙古地质工作者在大青山地区发现的一套较具规模的中生代伸展构造地质形迹一变质核杂岩,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 7月2日至5日,由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北京大学承办的中蒙中生代伸展构造国际现场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美国6所知名大学、俄罗斯和我国7所大学及科学院所的专家教授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一致认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变质核杂岩,具有结构完整、组成齐全,是多层次拆离几何学和变形运动学特征,是伸展占主导作用的结果。从侵入岩岩石学、岩相学表明阴山——燕辽地区中生代…  相似文献   
43.
徐凤君  李玉恒 《中国地质》1997,(8):10-11,29
内蒙古矿业秩序整顿与维护工作,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取得了较好成果,全区矿业秩序明显好转,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走上依法有序的轨道。然而,维护良好矿业秩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既涉及当前又影  相似文献   
44.
<正>内蒙古的地质找矿突破要以整装勘查和集中勘查为抓手,实现找矿快速突破。要通过地勘基金合作勘查,盘活自治区地勘单位技术和闲置资本金,推动合作勘查的新机制,突破国有地勘单位用勘查经费养队伍的惯性思维,让自治区地勘单位"活"起来。要建立符合内蒙古实际的地勘工作"合伙制"和奖励机制,以利益驱动为杠杆,通过地勘基金引导,激发国有地勘单位潜力,拉动社会资金进入矿产勘查领域,实现自治区地质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45.
2009年5月5日到8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白盾带领地勘局、地调院领导及自治区地质勘查项目办公室的专家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12人,行程3000余公里,深入到大草原深处的  相似文献   
46.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典型案例剖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对国际典型案例剖析,系统阐释了土地整治、特色产业发展、社会资本培育在协调乡村人地关系,提升内生动力,构建乡村新型主体,实现乡村地域“人-地-业”耦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施土地整治适应了乡村人地关系变化,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乡村转型发展提供载体。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是提升乡村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激活乡村人口、土地、产业等要素活力。而民众主观能动性、新型经营主体的构建是增强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因素。乡村社会良好的价值观、信任、责任及其社会网络的培育与构建有助于提高乡村主体凝聚力与协作力,提高乡村地区发展质量,提升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47.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吹暖了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心。为国家多找矿、找大矿、找好矿,已成为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如今,在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涌动着大力实施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的滚滚热潮。内蒙古地勘单位改革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内蒙古模式”。  相似文献   
48.
中国城乡发展转型衡量及其类型——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定了城乡发展转型的概念,从形态转型与功能转型角度,构建了县域城乡发展转型衡量模型并划分其驱动类型。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21.41%的区县城乡转型较为剧烈,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的山地高原地区、鲁西南、鲁西北以及辽宁东北部的长白山地区。转型缓和的区县占该地区区县总数的32.42%,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天津市、秦皇岛市、沈阳市、大连市、烟台市、青岛市和济南市的主城区核心地带及近郊区。东北的辽河平原地区、河北南部和东部地区、山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渤海湾地区城乡转型程度属于中度,占区县总数的46.18%。剧烈转型区县的驱动力以三次产业均衡发展及商旅服务业发展为主(占该类型区县的84.29%),转型缓和区县驱动力类型为均衡发展型及农业主导型(76.41%),城乡转型中度的区县,其驱动力主要为均衡发展型与工业主导型(76.16%)。转型剧烈的区县在城镇化、非农就业以及非农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较低的初始水平。然而,由于较强的后发优势,在2000-2011年间,剧烈转型的区县在以上三方面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明显领先于城乡转型中度以及缓和的区县。进而提出了当前城乡发展转型领域亟待加强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9.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顾问张本仁教授亲自指导,内蒙古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承担的"内蒙古自治区区域成矿规律及重要矿产成矿预测地球化学综合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专家评审。这是内蒙古地质勘查基金设立,首次由最高规格的地质专家团队,历时五年完成的全区性地质矿产综合研究项目。对于深入研究内蒙古地区成矿规律,科学合理部署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0.
2009年8月中旬,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一行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端的呼伦贝尔到中西部的鄂尔多斯,行程达2000公里,对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土资源管理和地质找矿改革发展进行考察和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