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业务化应用的角度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卫星的平面定位能力及高程测量能力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在平面定位方面,TerraSAR-X、COSMO-SkyMed及天绘二号已经达到了1:50000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产品生产指标要求,其中TerraSAR-X的业务化平面定位精度优于2 m,其业务化控制点产品生产精度为3 cm.本文综合介绍了厘米级高精度无控平面定位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及检校方法.在高程测量方面,T anDEM-X及天绘二号已经达到了1:50000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产品生产指标要求,其中T anDEM-X如果不考虑茂密植被区及冰雪覆盖区,其高程测量精度优于0.88 m.本文综合介绍了业务化无控高程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及检校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为国产SAR卫星的平面定位和高程测量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2.
43.
山地冰川物质平衡是研究冰川变化的重要参数。自21世纪初,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大部分山地冰川消融加速,而青藏高原西昆仑山冰川却呈现稳定甚至冰量增加趋势,被认为是“喀喇昆仑异常”的中心,但该地区近年来冰量变化是否仍延续正平衡趋势还存在一些争论。因此,本文利用新近发布的ICESat-2卫星测高和TanDEM-X 90m DEM数据,定量估算了2013—2019年间西昆仑山冰川厚度变化和物质平衡,并结合SRTM DEM、冰流速资料和Landsat光学影像分别分析了该地区近20 a冰川物质平衡变化趋势、冰川跃动情况和冰川面积变化。结果表明:(1)2013—2019年间,西昆仑山大部分冰川仍处于积累或平衡状态,物质积累速率为0.228±0.055 m w.e./a;(2)近20 a内,冰川整体呈正平衡趋势,但2013—2019年冰川物质年均积累速率大于2000—2013年(0.173±0.014 m w.e./a);(3)2013年后,冰川跃动仍广泛分布,发现5Y641F0046冰川首次发生跃动,西昆仑冰川东支和5Y641F0073冰川近20 a内一直处于活跃期,中峰冰川由2013年前的活跃状态转为...  相似文献   
44.
高波  纵瑾  李涛 《测绘通报》2023,(S1):11-14
机载激光雷达凭借独有的装备、技术、精度、数据优势,在高速公路横断面测量具有传统测绘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通过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地面点云高程中误差优于10 cm的精度要求,并能显著提升线路测量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5.
王钊  李涛  黄文杰 《地理科学》2023,43(1):82-91
地理学视角的物流网络研究已成为物流科学领域的热点方向。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出发,在明确城乡物流网络理论来源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城乡物流网络的内涵、构成及研究框架进行梳理。基于研究,首先给出了城乡物流网络的定义,认为城乡物流网络的本质是旧的城市物流网络和乡村物流网络在空间上的延伸、衔接和提效。其次,从空间视角将城乡物流网络分解为节点、连线和域面3要素,指出网络各要素均出现了功能强化和更新,如节点的管理、衔接和经济社会功能强化;连线的联结功能和平衡功能出现,域面的协同组织、动态调整功能突出。最后,遵循地理学“格局-过程-机理-决策”的科学逻辑,提出“数据采集与融合、要素映射与解析、时空比较与分析、机理探究与优化”4个模块的城乡物流网络分析框架,为深刻揭示城乡物流网络结构及其演化机理提供基础。进一步指出未来应探讨城乡物流节点、连线、域面及网络的地区类型、区域适宜性及要素间相互作用机制,提炼适应不同区域、能有效提升要素流通效应的多尺度空间组织模式,加强对城乡要素流通系统的科学认知,科学支撑城乡地域融合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46.
针对国家测绘档案目录数据分类多及历史原因造成的数据库欠缺整体规范性、无规范化空间定位索引等问题,为提高测绘档案的管理和服务效率,通过深入分析国家测绘档案目录数据特点、选取试验数据,规范化处理测绘档案目录数据、制作空间定位索引数据,采取渐进式测绘档案目录升级技术方案,在测绘档案业务管理系统开发建设的同时,顺利地实现了历史测绘档案目录数据的迁移和升级,避免了以往系统先建成而目录数据尚未完成迁移改造对测绘档案业务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普通克里金法是构建矿区三维地形模型并揭示地表沉陷形变场动态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但普通克里金法存在平滑效应的问题,导致估计值的空间变异程度小于实际,无法真实反映矿区复杂地表形态的空间变化特征。本文结合矿区实际地形采样数据,提出了一种空间变异修正的普通克里金法,并将其应用于矿区复杂地形的高精度建模,并与已有方法在建模精度和空间变异性复现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变异修正的普通克里金法能够很好地处理平滑效应对建模的影响,具有更高的建模精度和空间变异性复现能力,在矿区复杂地形高精度建模应用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建模工具用于矿区复杂地形沉陷形变场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相似文献   
48.
煤矿塌陷区复垦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煤矿塌陷区复垦土壤采样测试,研究土壤中重金属铜、锌、镉、汞、砷、铅、铬的含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按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复垦土壤的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区内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基本上可以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安全清洁级别;参照《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对复垦土壤的农用环境进行评价:研究区内土壤全部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如果选择合理的修复方法,对部分有轻微污染的土壤进行,则可以达到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分析,复垦区内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相对较低,复垦区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9.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天然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金海  李才  李涛  宋爱学  王利杰  周刚 《地质学报》2014,88(11):2141-2149
利用钻井岩芯、岩屑地质化验资料及测井、二维、二维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储层的发育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及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峡谷中、下部堆积的多期浊积砂岩,储集物性好,是该区带的优质储层;峡谷内发育的大量岩性、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为天然气聚集造就了重要场所;凹陷中的渐新统崖城组煤系烃源岩及广厚的半封闭浅海泥岩生气潜力大,提供了丰富的烃源基础;峡谷下方的底辟/微裂隙是深部崖城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的重要通道.可见,中央峡谷成藏条件优越,圈闭有效性和运移是该区天然气成藏的关键要素;由于峡谷内圈闭大多数定型于上新世莺歌海组沉积时期,与下伏崖城组烃源岩主生气期形成合理配置,因此,天然气成藏较晚,L1、L2和L3气田的重大发现就是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50.
准噶尔盆地东部中生代构造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迁移是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十分普遍的地质现象,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相关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基于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所开展的大量地震剖面解释,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中生代构造迁移特征进行了系统讨论。准噶尔盆地东部中新生代期间属于陆内,受西伯利亚板块持续向南楔入的远程效应,其构造特征总体表现出自北向南的迁移规律,具体表现为盆地内的逆冲断裂迁移、沉积沉降中心迁移、断陷的萎缩与消亡等自北向南逐步变新。最后,从板缘和板内过程和机制,探讨了该盆地东部的中生代构造迁移机制,这种构造-沉积-成盆等的向盆内变新迁移是中生代以来准噶尔盆地基底向西挤出构造和中生代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楔入的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