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季风驱动下的南海海洋动力过程有着季节性的多尺度变化特征, 显著影响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进程。海洋细菌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环境变化和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有着积极的响应。将微生物生态过程与海洋动力过程相结合, 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过程的耦合, 是目前国际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季风环流影响下的南海海洋细菌多样性特征及其生物海洋学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 从南海北部上升流、海洋锋面、中尺度涡旋、次中尺度过程及其对海洋细菌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可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探讨当前的研究进展和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复方柴芩退热颗粒对脂多糖介导炎症细胞模型的作用。方法:建立脂多糖介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柴芩退热颗粒高、中、低浓度组,分别使用复方柴芩退热颗粒高、中、低剂量(21.12、10.56、5.28mg/mL)进行药物干预培养。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及IL-10的含量。蛋白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 P-IκB表达水平。结果:复方柴芩退热颗粒高、中、低浓度组TNF-α、IL-1β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降低;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浓度依赖性,其中复方柴芩退热颗粒高、中浓度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柴芩退热颗粒高、中、低浓度组P-IκB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结论:复方柴芩退热颗粒具有显著抗炎作用,不仅能够显著降低LPS诱导细胞炎症模型P-IκB及TNF-α、IL-1β、IL-6的表达,同时还能升高IL-10的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κB的磷酸化而阻断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3.
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过程一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浑水控制方程,建立了基于耦合解法的一维非恒定非均匀沙数学模型,用于模拟高含沙洪水演进时的河床冲淤过程.然后采用黄河下游游荡段1977年7—8月实测高含沙洪水资料对该模型进行率定,基于水沙耦合解法的各水文断面流量、总含沙量及分组含沙量的计算过程与实测过程符合更好,计算的沿程最高水位及累计河段冲淤量与实测值也较为符合.最后还采用2004年8月高含沙洪水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率定及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一维水沙耦合模型计算高含沙洪水过程,能取得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4.
南天山洋古生代期间俯冲作用过程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斌  陈文  喻顺  尹继元  李洁  孙敬博  杨莉  杨静 《岩石学报》2014,30(8):2351-2362
南天山洋的演化历史是中亚造山带研究中关键的问题,目前对古生代期间南天山洋的俯冲极性、俯冲方式等问题仍然存在着争议。南天山造山带南部地区近东西向出露一系列中酸性侵入岩,本文以其中的欧西达坂石英闪长岩为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的"海鸥"型,为典型的俯冲成因钙碱性系列岩浆岩,锆石LA-ICP-MS微区定年获得418.4±2.2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前人成果,初步认为塔里木板块北缘至少在志留纪时期已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变成活动大陆边缘,中泥盆世开始又转变为被动大陆边缘;早古生代阶段南天山洋的演化以双向俯冲为主,向南为短期、脉冲式或间歇式的正常高角度俯冲过程,至中泥盆世结束;向北则为长期、多阶段性的俯冲。  相似文献   
65.
在EBEX-2000实验资料中的湍流宏观量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2000年8月在美国加州棉花地两个高度上应用超声三分量仪、快速响应温度和湿度仪进行的EBEX-2000 (International Energy Balance Experiment, 2000) 风速三分量、温度和湿度湍流实验观测数据, 计算分析了湍流宏观量(即 u*, T*, σu/u*, σv/u*, σw/u*和σT/T*等), 湍流动能和感热通量等的特征, 并与其他湍流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6.
青海玉树地区的扎喜科石英闪长岩体出露于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西段。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的轻稀土富集,(La/Yb)N为2.56~4.37,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K*在4.18~4.89范围内,RbN/YbN比值范围在9.77~12.09间,这些特点均显示了岛弧岩浆岩的特征;运用Maniar主量元素判别法判定其为IAG型花岗岩(造山型花岗岩类),形成于板块俯冲阶段,在Pearce的构造判别图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通过对其进行角闪石40Ar/39Ar测年得到(222.3±1.7)Ma的年龄数据,代表其侵位时代,是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年代学研究结果可以初步确定,至晚三叠世,即约222Ma,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在沿扎喜科岩体处仍处于岛弧环境,板块俯冲作用仍在继续。这一结果对古特提斯末期的演化历史给予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的限制。  相似文献   
67.
红石金矿区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内, 石英钠长斑岩为矿体顶底板围岩, 该金矿的赋矿地层干墩组为一套以类复理石杂砂岩建造为主的岩石组合。石英钠长斑岩和地层均发生较强的糜棱岩化, 石英钠长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344±4) Ma, 说明被该岩体侵入的干墩组地层时代不晚于(344±4) Ma, 从同位素年代学角度上限定了干墩组地层时代为早石炭世, 表明秋格明塔什—黄山地区在该时期还处于深海-半深海沉积环境。对石英钠长斑岩糜棱岩化阶段形成的绢云母进行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分析, 得到坪年龄为(262±1) Ma。该年龄与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中-西段右行走滑剪切变形作用时代一致, 说明红石金矿可能与走滑剪切作用有关, 结合前人对红石金矿成矿时代的研究结果, 认为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右行走滑剪切作用是红石金矿成矿作用的主因。  相似文献   
68.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地表残积相、洞穴垮塌堆积相、地下暗河搬运充填相、基岩溶蚀破裂相、基岩溶蚀相和基岩溶蚀交代相6种岩溶相类型。根据不同岩溶带的水动力作用特征,由上而下将其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岩溶带。以上部地层印模法为主并结合雷口坡组的残余地层分布、风化壳厚度发育情况恢复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刻画元坝地区的微地貌情况,认为岩溶斜坡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地貌单元,其中以中上斜坡更优,岩溶残丘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微地貌单元。古岩溶对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储层的平面和纵向发育、分布受古岩溶作用特征的控制。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开江-梁平海槽区带南段40多口井飞仙关组薄片资料、录井、测井、试油等资料分析,结合岩心观察、扫描电镜等研究,认为飞仙关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鲕粒灰岩、泥晶灰岩等;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构造、溶蚀)裂缝等;储层孔隙主要为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孔隙型4种,储层中以4种类型复合产出为特征;储层物性较差,属低孔-低渗类型,裂缝系统发育地区,以低孔高渗为特征;储层发育受到沉积相带展布、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构造作用控制,其中,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系统是海槽区带南段形成规模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0.
江西雅山花岗岩岩浆演化及其Ta-Nb富集机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李洁  黄小龙 《岩石学报》2013,29(12):4311-4322
雅山岩体是华南地区著名的富含钽铌矿的稀有金属花岗岩。从早阶段到晚阶段花岗岩中的云母的Li、F和Rb2O含量逐渐升高,其类型变化为“黑鳞云母→Li-云母→锂云母”。锆石的Zr元素被Hf、U、Th、Y和P等元素的置换比例随着岩浆演化程度升高而增大。云母和锆石矿物成分变化特征与全岩体系的Zr/Hf、Nb/Ta比值不断下降而F、Li和P2O5含量逐渐升高的趋势一致,将可以用于指示岩浆演化程度。在岩浆演化过程中不断富集的P、F、Li元素增加了熔体中非桥氧数(NBO),促使钽-铌元素在岩浆中的溶解度加大而逐渐富集,在最晚阶段的黄玉锂云母花岗岩具有最高的Ta、Nb元素含量。因此,雅山花岗岩具有较高的F、Li、P2O5含量是其岩浆演化及其Ta-Nb富集的重要机制。西华山花岗岩中的云母与雅山花岗岩中的锂云母相比,具有明显较低的F、Li、Rb2O含量,表明西华山花岗岩的岩浆演化程度相对低于雅山花岗岩。西华山花岗岩中的钨富集与流体作用密切相关,体系氧逸度的降低促使了钨成矿。因此,岩浆演化程度的不同可能是造成华南稀有金属花岗岩发生不同成矿作用(如Ta-Nb矿和W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