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关于金字塔沙丘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中首次发现金字塔型沙丘,初步探讨了形成这种沙丘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73.
174.
针对嵌岩桩桩端硬持力层厚度小于3d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安全又节省造价,在分析桩一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机理和岩石破坏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桩端硬持力层的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用该公式计算桩端硬持力层厚度的冲切承载力,并与桩基设计荷载相除得到安全系数K,根据安全系数K的大小判定桩端硬持力层的厚度能否满足荷载要求。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在红层地区的运用效果好,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5.
考虑循环载荷下饱和黏土软化的损伤边界面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存  刘海笑  黄维 《岩土力学》2012,33(2):459-466
研究表明,循环载荷作用下饱和黏土将发生软化,其机制主要有两个:一是孔压的积累;二是土体原有结构的不断损伤和新结构的不断重塑。针对上述机制,基于广义各向同性硬化准则建立了考虑饱和黏土循环软化的损伤单面模型。该模型在有效应力空间中引入损伤变量,表征土体结构的损伤和重塑程度,在连续的循环加载下,损伤不断累积,边界面则随着损伤的累积不断收缩,以模拟饱和黏土刚度和强度的软化;以应力反向点作为边界面的广义各向同性硬化中心和映射法则的映射中心,灵活地选择塑性模量的插值公式以模拟塑性变形和孔压的累积以及应力-应变的滞回特性。应用该模型对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进行模拟,并且考查了循环周次、循环应力水平和固结历史对饱和黏土循环软化特性的影响,并与相关试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6.
(一)8月18日——8月19日 8月27日晚,第二届国际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2nd IOAA)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圆满落下帷幕。整个比赛历时九天,从8月19日至8月28日。共有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巴西、韩国等21个国家,近100名选手,40多位领队,20位左右的观察员参加了此次比赛。  相似文献   
177.
南海海盆自1998年始开展了一系列大洋科学钻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揭开南海海盆打开过程的关键记录在南海北部陆缘大陆架。因此,开展南海北部陆缘科学钻探非常必要。珠一坳陷位于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不仅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而且记录了南海海盆打开前的地质背景。该地区的物源特征分析对于揭示物质源汇过程、重建盆地构造演化过程、预测优质储层具有重要指示作用,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也可从沉积学角度为论证南海大陆架科学钻探选址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技术,结合锆石CL图像及稀土元素配分特征,对珠一坳陷东西两侧典型地区的样品锆石进行了物源示踪、沉积源汇分析,并探讨其物源变化的构造成因。结果表明,下始新统下文昌组沉积期到上始新统上文昌组- 下恩平组沉积期,坳陷物源由盆内转换为盆外供应为主。其中,恩平凹陷部分洼陷由于没有文昌组沉积地层,下恩平组仍以盆地内物源供给为主;惠州凹陷和陆丰凹陷则从上文昌组开始转为盆外物源供给。惠州和陆丰地区上始新统恩平组、渐新统珠海组、下中新统珠江组地层锆石自形程度较低,磨圆度较高,边缘破坏较为严重,年龄分布较为分散,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与基底不同,说明上文昌组- 恩平组地层沉积之后,坳陷主要接受盆外华南板块物源供给。该物源转换与~43 Ma时珠一坳陷裂陷作用自南向北的转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8.
利用Mauna Loa和南极站点月均观测大气CO_2和δ~(13)C资料分析了大气CO_2浓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大气CO_2浓度年际变化与ENSO呈正相关而与火山喷发指数呈负相关。大规模火山喷发能够降低强ENSO对大气CO_2浓度的年际变化的影响,不仅与喷发强度有关,还与持续作用时间有关。ENSO与火山喷发共同影响大气CO_2浓度年际变化,而分析期间内的El Chichon和Pinatubo喷发后大气CO_2和δ~(13)C年际变化的差异则受ENSO和火山喷发的强度以及两者的相对起始时间的影响。δ~(13)C分析结合Keeling Plot计算表明,ENSO对大气CO_2浓度年际变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产量的变化,而火山喷发对其影响则通过因温度降低和海洋施肥效应所引起的海洋吸收增加。  相似文献   
179.
查黑林嘎顺铌矿位于天山地槽褶皱系,北山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之三级构造单元哈珠-雅干深断裂南,横跨公婆泉—石板井褶皱带和拐子湖—呼和音乌苏弧形挤压带。查黑林嘎顺铌矿地表矿化蚀变带规模较大,地表Nb元素异常面积较大,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强度高,显示出良好的铌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0.
土壤风蚀中的粉尘释放问题是国际风沙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但对研究进展的介绍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基于此,对国内外土壤风蚀中粉尘释放问题的研究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首次进行了阶段划分,提炼了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了当前对粉尘释放机制的一些新认识;在对粉尘释放模型重新分类的基础上,介绍了各类模型的建模过程、优缺点及其在全球粉尘模型和区域粉尘模型中的应用。本文还提出了当前粉尘释放研究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希望能为相关学者开展该领域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