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根据闽南粤东沿海的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本文记述了若干地层剖面,公布了22个14C样品的年代测定结果,对晚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并对全新世海平面变化与构造运动的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本区自晚第四纪以来属于轻微一中度上升地区  相似文献   
12.
13.
TH-1型碳化物自动合成装置鉴定会,于1986年12月11日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贵阳、南京、桂林、上海、青岛、长春、北京、乌鲁木齐、昆明、广州的科研、高等院校及地震局的代表共17名。鉴定会由北京大学陈铁梅副教授任组长。北京大学原思训高级工程师任测试组组长,组员有考古研究所的薄官成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郑良美工程师  相似文献   
14.
酞酸酯对龙须菜的生态毒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酞酸酯类化合物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生长的影响以及酞酸酯在龙须菜体内的积累状况。结果表明,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酯二异辛酯(DEHP)4种酞酸酯混合质量浓度为0.05,0.10,0.20和0.40 mg/L的暴露条件下,龙须菜的相对生长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均受到了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在高质量浓度处理组(0.1~0.4 mg/L)中,两指标分别下降了18.4%~21.3%和10.4%~15.3%,致毒效应与酞酸酯暴露浓度呈正相关。在受控水体的暴露试验中,利用气相色谱(GC-FID)分析表明,4种酞酸酯类(DMP,DEP,DBP和DEHP)在龙须菜体内均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其残留量分别为0~0.14 mg/kg,0~0.83 mg/kg,0.11~1.89 mg/kg,0.01~10.4 mg/kg,其积累程度与酞酸酯分子结构相关,侧链较长的酞酸酯比侧链较短的积累量要大,并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 C14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47个C14年代数据,对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年代划分。以全新世海相地层下伏的泥炭层或淤泥层为标志层,其下为晚更新世地层,其上为全新世地层,年代界限为距今10300年。全新世地层进一步划分为早全新世地层、中全新世地层和晚全新世地层,其年代依次为距今10300—8000年、8000—2500年、2500—现代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20年4月延安市国家气象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苹果发育期观测及冻害资料,对2020年春季延安两次苹果花期冻害过程的气象条件、果树条件、冻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估防御措施。结果表明:2019年11月—2020年3月气温持续偏高,导致苹果树花期提前了7~10 d,增加了果树花期冻害的风险。4月10—13日、20—25日两次冻害过程均受强冷空气侵袭,其中4月10—13日极端最低气温(Tmin)全市为-5.4~-0.5 ℃,Tmin≤-2 ℃最长持续了19 h,Tmin≤-5 ℃持续了3 h;4月20—25日极端最低气温全市为-7.8~-2.0 ℃,Tmin≤-2 ℃最长持续了25 h,Tmin≤-5 ℃持续了5 h。相比较4月10—13日的冻害过程,20—25日的冻害过程中冷空气持续的时间更长、强度更强、影响范围更广。4月10—13日冻害过程中,延安果区从北到南处于现蕾至初花期,而4月20—25日冻害过程中,延安大部分果区处于盛花至落花坐果期,果树的抗冻能力更弱。两次冻害过程中,延安市气象部门提早预判,精细服务,与各相关部门联合防御,使得实际灾害程度低于不采取防御措施的受冻程度。  相似文献   
17.
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进行地下水资源管理,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南岸全新世珊瑚礁的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岛南岸的珊瑚礁,是我国全新世珊瑚岸礁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仅次于台湾岛南端的恒春半岛沿岸。前人从生物学[1-5]、地貌学[6-8]和地质学[9-12]角度对海南岛南岸的珊瑚礁进行过较为广泛的研究。作者报道过崖县鹿回头水尾岭剖面珊瑚礁样品的C14年代测定结果[13,14]。1979年底至1980年初,作者在海南岛南岸东起小东海沿岸西至西瑁岛西岸地区进行了野外调查与采样。根据野外和室内分析资料,本文公布了一批新测试的C14年代数据,并进一步讨论了全新世珊瑚礁的发育历史及其与海岸变迁、海面变化和地壳运动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紫外光照射下甲苯光化学降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制的光化学反应箱 (160 L),在 254 nm光照射下,研究了光强、湿度、甲苯初始浓度对甲苯光降解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光强的增加,光降解效率逐渐增加;在较低湿度范围内,随着湿度的提高光降解效率逐渐提高,在较高湿度时,光降解效率随湿度增加而逐渐下降;随着甲苯初始浓度的增加,光降解效率逐渐降低.同时也对甲苯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苏北地区全新世海陆变迁的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与长江、黄河巨量泥沙及沿岸水动力等因素的影响,苏北地区在全新世时期的海陆轮廓曾经历过巨大的变迁。近二十年来,对于苏北平原全新世以来,特别是历史时期的海陆变迁与现代海岸的动态,已作了不少的调查和研究。然而,本区海陆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