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亚太季风各子系统的准两年变化特征及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亚太季风各子系统(南亚季风、南海季风、西北太平洋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季风)都具有显著的准两年变化周期,利用4个季风指数研究它们准两年模态振幅的演变和相关的环流变化。结果表明,亚太季风各子系统的准两年模态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不是一直有效地影响季风区。与亚太季风各子系统准两年变化相关的海温异常,低层风场也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和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32.
利用大尺度环流确定200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夏季风爆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南海地区西南风的突然增强和降水的明显增多,往往采用南海地区低层平均风场和(或)对流强度来判别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的年份是适用的,但是2006年由于0601号台风“珍珠”的介入,利用南海地区的区域指标来确定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就略显不足。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必须从更大尺度上去想办法。利用经圈和纬圈环流可以较好地确定2006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于5月16日(第4候)。  相似文献   
33.
浅议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地下水回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军  李春晖 《地下水》2010,32(2):49-50
通过对水源热泵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水源热泵的应用范围,同时对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回灌进行剖析,比较不同类型回灌的效果及所产生的影响,指出最优化的回灌思路,并针对其实际应用过程提出严格成井工艺,制定国内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对现有的项目的跟监控等几项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34.
基于Shepard和OI方法对雨量计逐时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地形影响效应的日降水量气候分析场,分别运用Shepard和最优插值(OI)两种插值方法对广东和广西2007年5月20日—8月30日汛期小时雨量计降水量进行插值,得到0.125°×0.125°分辨率的规范化网格资料。结果表明:无论是直接插值还是用降水比率(地形影响效应的日降水量气候分析场)插值,两种方法均能很好地体现广东和广西雨量计站点观测降水的季内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虽然用直接插值方法比用降水比率插值方法得到的降水空间分布更为平滑,但估值精度没有用降水比率插值方法高。通过交叉检验进一步表明,总体上OI方法优于Shepard方法,而考虑地形影响效应的降水比率OI方法为最优,能有效提高相关性,并减少均方根误差和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35.
NCEP和ECMWF资料表征南海夏季风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比较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二者用低层风场表征南海夏季风上的差异.结果表明,NCEP得到的南海夏季风指数有明显的减小趋势,而ECMWF则没有;二者在年际尺度上都能较好地表征南海夏季风强度,而年代际尺度上有明显的位相差.与西沙站的探空资料比较结果表明,NCEP在经向风上更接近观测资料,而经向风的趋势变化正是西沙站西南风减小趋势的主要贡献项;ECMWF资料在年代际尺度变化上更接近观测资料.与1998年南海夏季风试验SCSMEX的再分析资料比较显示,NCEP资料在空间上与SCSMEX资料更相似.  相似文献   
36.
日前,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出台《违法用地监管办法》。该《办法》规定对发现的违法用地进行梳理汇总,统一落图,实现全市“一张图”:对发现的所有违法用地统一登录巡查台账,实现全市“一本账”。做到全覆盖巡查,重点地区3天一覆盖,其他地区7天一覆盖,每天巡查保证6小时,并实行定期回访检查制度,防止已被制止的违法用地行为反弹。  相似文献   
37.
郑彬  谷德军  李春晖 《大气科学》2007,31(3):495-504
利用中国730站降水资料和第I部分(郑彬等,2006)得到的华南前汛期锋面降水和季风降水的划分日期,计算出1958-2000年华南前汛期锋面降水量(强度)和季风降水量(强度)的序列,采用EOF和扩展EOF分析方法,得到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几个主要分布型,并探讨锋面降水与季风降水的可能联系。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的锋面降水和季风降水分布主要有三种类型——全区旱涝型、西南涝(旱)东北旱(涝)型、东南涝(旱)西北旱(涝)型。各分布型的时间系数与850 hPa风场的相关结果表明不同的分布对应着不同的低层环流形势。统计结果显示华南前汛期锋面降水的分布形式与季风降水的分布形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8.
黄河干流河道水量自然补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晖  杨志峰 《地理学报》2003,58(4):527-533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干流区间河道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干流河道水量自然补损计算方程。利用1956~1979年干流区间自产天然径流量与区间河道上下游控制站天然径流量、区间降水量系列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延长得到黄河流域1951~1998年龙羊峡以下6个干流区间逐月自产天然径流量,并计算分析各干流区间的干流河道自然补损水量。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河口镇-龙门干流区间和三门峡-花园口干流区间河道水量补充大于损失,其余区间干流河道水量为损失大于补充。总体上,龙羊峡以下区间干流河道净自然损失水量多年平均为35.43×108 m3,而且呈增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高,平均为44.16×108 m3/年。  相似文献   
39.
利用1961—2008年NCEP逐日、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全国和华南各省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得到华南后汛期持续性暴雨74例,其中热带气旋 (TC) 引起的持续性暴雨 (TCR) 有54例,季风引起的持续性暴雨 (MSR) 有20例。TCR主要发生在8月,占TCR总数的52%,MSR主要发生在7月,占MSR总数的70%。两类持续性暴雨的出现次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自1980年代以来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加。通过对比分析得到,MSR主要由前期和同期热带中东太平洋异常海温持续偏暖所致,其一方面加强了南海夏季风环流、水汽辐合异常增强;另一方面增强了菲律宾海的对流,使得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大气环流激发出“-、+、-”的EAP遥相关型波列分布,为7月持续性暴雨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相比之下,TCR主要由于8月局地海温-黑潮区海温异常偏冷致使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所致。此外,叠加在这种尺度背景下,导致MSR和TCR发生的关键是10~20天季节内振荡导致系统由东南向西北传播。   相似文献   
40.
采用NOAA极轨卫星先进微波探测器AMSU-A L1B的观测资料,经过卫星天线模式校正和临边调整,然后采用线性回归及水平方向上逐步订正法得到水平分辨率0.5 °×0.5 °垂直方向1 000 ~ 0.1 hPa共40层的反演温度资料。通过个例分析发现,反演的温度资料可以揭示热带气旋暖心的细致结构。之后,选取了由中高层向下(“自上而下”)发展而来的发展和不发展的南海热带低压,对这些热带低压暖心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中高层向下发展而来的南海热带低压,都有暖心结构从中高层向下发展到近海面的过程;发展的南海热带低压在暖心向下发展到近海面时,高层暖心突然增强,使得热带低压的暖心在高层和低层同时出现显著增强;而不发展的南海热带低压的暖心结构并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因此,通过监测热带低压暖心结构的变化,可能对判别热带低压是否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