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8年来跟踪调研成果,果树辨证管理技术就是一种能够适应恶劣气候变化的果树管理新学科和新技术系统,这种技术已经在苹果、桃、枣、梨、杏、李子、葡萄等果树进行实践,证明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它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的机制,改变了“桃三杏四梨五年”的概念,表现出生态、早产、高产、低投入、管理简化、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等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32.
一种新的气候跃变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探讨目前气候跃变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缺陷,引入费希尔(Fisher)最优分割法,并与原方法的统计检验相结合,得到一种新的研究气候跃变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西北地区东部的西安、宝鸡、汉中3地的旱涝等级序列进行气候跃变研究,可知西北地区东部旱涝气候跃变存在局地性和非局地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3.
近51a来陕西农业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11年陕西51a来的农业干旱资料对旱灾时空分布特征及发生频率详细分析,结合同时段气象资料分析了旱灾程度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陕西农业干旱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明显,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受旱面积和受旱百分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2002年以后有所缓和,受旱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峰值。大旱年份多出现在暖干年份,旱灾发生程度与降水呈明显负相关,温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或抑制干旱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4.
彭艳  王钊  李星敏  堇妍 《干旱区地理》2012,35(5):738-745
 根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MODIS卫星气溶胶产品,分析了西安近50 a总辐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西安地区1961-2005年总辐射变化经历了“持续”、“变暗”、“变亮”、“再变暗”4个阶段,西安总辐射的变化幅度较全国平均变化幅度大,其“变亮”过程开始于1985年,较全国平均时间略早;西安4个季节总辐射总体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云量、气溶胶、水汽压、相对湿度等影响因子的分析,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对总辐射变化影响不明显,总云量和气溶胶的变化对西安总辐射的变化存在较显著的影响,春、夏季总辐射的变化主要受云量和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共同影响,其中总云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总辐射变化的振幅,城市发展所导致的气溶胶增加所产生的直接辐射强迫作用可能决定了总辐射的总体下降趋势;秋、冬季节的总辐射下降趋势主要与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有关。  相似文献   
35.
基于GIS的棉花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陕西1981—2010年30a的气候资料,以8月上旬平均气温、8月下旬—10月中旬降水量、5月中旬—6月上旬日照、生育期大于≥10℃的活动积温4个因子作为陕西棉花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在实现区划指标空间化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陕西棉花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陕西省棉花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陕西棉花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关中中东部及沿黄河的滩地,在适宜区内,应根据秋季降水预测情况,选择棉花中早熟品种,以避免秋霖危害。  相似文献   
36.
地表温度是反映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交换的重要参数,讨论了利用EO S/M OD IS资料反演地表温度的分裂窗方法各参数获取及其在陕西省的应用;建立了基于M OD IS遥感资料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反演地表温度的统计模型。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分裂窗方法反演陕西地表温度,其中参数设定仍需要做大量工作;统计方法考虑季节差异,在地表状况不太复杂时也能取得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将DVBS系统接收处理得到的NOAA/AVHRR卫星遥感资料,转入Erads软件,在Erads软件中对图像进行校正、拼接,通过建模运算实现干旱遥感监测的方法和监测流程。利用该方法对2006年7月下旬西北4(省)区的地面旱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利用该工作流程,选择合适的干旱遥感模型可以得到监测区域的旱情,旱情监测结果与地面20 cm土壤相对湿度监测的旱情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38.
植被指数差异在干旱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2002年春季降水和土壤墒情及NOAA/AVHRR气象卫星资料,分析了不同年的植被指数差异与同期降水量和土壤相对湿度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年际间植被指数的差异可以明显地反映作物受早程度的差异,此方法可以用来定性地分析年际间的干旱程度和受早范围。  相似文献   
39.
利用近40年陕西省汛期(5~9月)7个代表站的降水量资料,采用移动样本序列的极大熵谱法对它们的周期性进行了客观分析。结果表明:陕北汛期降水存在明显的准3年周期;关中汛期降水存在明显的准3、准2年周期,陕南汛期降水存在明显的准2年周期,并且这些准周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40.
过去60年中国秦岭地区云量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50年秦岭地区高山站及邻近2个地面站的气象资料、季风指数及海温资料,初步分析了云量的变化特征和原因,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云量变化呈减少趋势,其中华山站(高山)、华县和西安站(平原)夜间的低云量分别为-1.74%·(10a)-1,-1.56%·(10a)-1和-4.23%·(10a)-1,白天的分别为-0.73%·(10a)-1,-1.94%·(10a)-1和-4.62%·(10a)-1;(2)夜间高山站总云量比平原站减少的多(-1%·(10a)-1),白天减少的少(<-0.6%·(10a)-1);(3)高山站和平原站四季的低云量都是减少的,除了平原站夏季总云量是增加的外,其他季节均减少。云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局地气溶胶冷却作用,导致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减少,使局地对流减弱,造成低云量减少;(2)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增大,使秦岭地区总云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