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莺歌海盆地DF1-1底辟断裂系统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莺歌海盆地的巨厚充填,高地温梯度及大规模的超压流体活动等特殊的地质背景,造就了DF1-1底辟构造的独特性,其内天然气的总体特征与底辟区的断裂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底辟区内的超压流体活动使其上覆地层产生众多的断裂和裂缝。这些垂向上的断裂和裂隙既构成了异常压力体系能量释放的主要通道。同时也形成了天然气运多的垂向输导体系。在断裂开启过程中上升的活动流体主要取决于断裂下延的深度及断裂上延所连通的中深一浅层的渗透性砂体,因此由断裂与砂体的相互配置所构成的输导体系在DF1-1气田的成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DF1-1的成藏特点,强调断裂系统与天然气运聚的相互促进关系,建立了断裂系统与天然气成藏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通过现代居里面与高温热水泉的分布、钻孔测温资料以及华南不同时代花岗岩带的分布,证明了右江盆地域处于地热异常区,分别根据广布于本区的上二叠统煤层的镜质组反射率、下三叠统中牙形石的色变指数,编绘了趋势性等值线图,并建立了变质古地热场,阐述了这一古地热场与成矿地热场之间的关系,最后作了两项应用:(1)结合成矿温度研究右江盆地域金矿层位的分带性,并提出一种预测思路;(2)推断隐伏岩体的存在及其埋深,并与高精度航磁的解译成果相印证,进而结合一些同位素年龄值,确定成矿期时存在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03.
104.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类型与构造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古近纪-新近纪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存在着同生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挠曲坡折带两种基本坡折类型和无坡折的平缓地貌,由此决定了陆相断陷盆地有三种基本的层序类型,这就是同沉积断裂坡折型层序——A型层序;同沉积构造挠曲坡折型层序——B型层序;无坡折的平缓型层序——C型层序。这三种层序在纵向上有规律的叠置组合就构成了盆地层序充填序列。断陷盆地层序的充填序列一般为C→A→B→C型,但也可发育成其他类型如A→B→C型或B→C型。同沉积断裂坡折型层序和同沉积构造挠曲坡折型层序的低位域砂体和高位域扇三角洲成藏条件优越、地震剖面易于识别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5.
李思田 《地学前缘》2016,23(6):31-33
由于东亚古大陆具有非常复杂的大地构造格架和地质演化历史,板块构造学说在本地区的应用面临很大挑战。王鸿祯教授提出了大地构造域(tectonic domain)的概念作为大陆内部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同时提出了岩石圈对接消减带(convergent lithosphere consumption zones)的概念作为大地构造域的边界。王鸿祯、李思田等基于上述概念编制了新一代的大地构造和主要含油气盆地分布图,其成果揭示了中国中西部主要大型叠合盆地(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均分布于具有稳定前寒武纪基底的大地构造域中心部位,稳定的地质条件为大规模油气聚集提供了重要条件。多阶段的构造运动对应于构造域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并控制了盆地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06.
Mechanism of diapirism and episodic fluid injections in the Yinggehai Basin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diapirism in the Yinggehai Basin is a combined result of strong overpressure caused by rapid sedimentation of fine-grain sediments and the tensile stress field resulting from right-lateral slip of the boundary-fault. The diapirism showed multiple-stage, episodic nature, and caused intermittent counter-direction onlaps and changes in the thickness of strata. The shallow gas reservoirs in the diapir structural zone displayed obvious inter-reservoir compositional heterogeneities, and their filling history could be divided into 4 stages, with gases injected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having different hydrocarbon gas, CO2 and N2 contents and different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s. The multiple-episode, intermittent activities of the diapirs, multiple-stage, non-continuous injections of fluids, and the transient thermal effect of fluid flow as well as the strong migration fractionation reflected episodic fluid injection and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107.
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及聚煤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焦养泉  李思田 《地球科学》1992,17(2):113-120,T001
  相似文献   
108.
岩石圈地幔结构及其对中国大型盆地的演化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Pn波是通过莫霍面下方的上地幔顶部的地震波.由于Pn波的速度随温度和物质成分而变化, 以及Pn波各向异性可以反映地幔形变的历史.因此Pn波的速度以及各向异性成为探索岩石圈结构的重要工具.中国岩石圈地幔的Pn速度的特征是很高速的异常区和很低速的异常区呈镶嵌状出现, 反映了地质结构的不均匀性.西部大型盆地(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和四川盆地) 具有较高的Pn速度和较弱的各向异性, 反映出这些盆地的岩石圈是冷的和坚硬的, 其变形较小.大面积的华北地区, 在太古代的基底下具有明显的Pn波低速度.研究结果表明与这些地区裂谷、岩石圈减薄和地幔上涌区相一致.Pn波各向异性与在最新(和目前正在进行) 的大规模变形期间, 岩石圈地幔沿NNE向右旋简单剪切相一致.华北的金矿藏以及华北和松辽盆地的石油储藏的位置明显地与该区的低Pn波速度区相吻合, 表明该区金属成矿和油储的形成与中、新生代以来在岩石圈地幔中的热活动, 以及壳幔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论聚煤盆地分析的基本参数和流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地分析(Basin analysis)这一沉积学中的重要领域,从概念的开始提出到原理和方法的系统化,已有数十年历史;P.E.Potter和F.J.Pettijohn等在60年代初即已发表了系统的专著;以后的年代里国际学术界始终对这一领域给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0.
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主要有总包反应模型、串联反应模型、无数平行一级反应模型及平行一级反应模型几种。不同学者之间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的进一步研究 ,有助于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