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中碳酸盐的化学成分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云南老王寨金矿区非矿化、矿化煌斑岩中不同产状碳酸盐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本区煌斑岩中为次生碳酸盐,原生碳酸盐含量不超过1%;煌斑岩蚀变、矿化为不同阶段的产物;碳酸盐脉活动发生在成矿作用之后。  相似文献   
12.
作为广谱抗菌的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SAs)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抑菌剂之一,被广泛用于人类医疗、禽畜及水产养殖等。大量磺胺类药物的应用随代谢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并构成潜在风险,截至目前,这些影响和风险并未被探明。因此,对8种典型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我国典型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阐述,评估了它们对不同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及生态风险,并诠释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水环境中磺胺类合成药物的浓度分布差异显著,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嘧啶分别在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浓度和污染程度最高;水体藻类是磺胺类合成药物最敏感的水生物种,其次是甲壳类和鱼类,磺胺甲恶唑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高风险;磺胺类合成药物进入体内后被代谢成不同的产物,与母体合成药物一同进入水环境中经历降解过程;生物降解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磺胺类合成药物去除的主要途径,不同种细菌、真菌及藻类均可降解磺胺类合成药物。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加强磺胺类合成药物对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以及合成药物混合毒性的研究,明晰水环境磺胺类合成药物的分布-代谢-传输-效应的综合过程,探析磺胺类合成药物在水生...  相似文献   
13.
刘传联 《沉积学报》1998,16(3):109-114
湖相碳酸盐岩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能提供重要的环境信息。山东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沙一段和沙四段。对47个碳酸盐岩样品碳、氧同位素组分的分析表明:沙一段、沙四中和沙四上亚段下部沉积时期东营湖均是程度不同的封闭型湖泊。古盐度和蒸发/降雨:沙四中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下部沉积时期>沙一段沉积时期>沙四上亚段上部沉积时期;古湖水面:沙四上亚段上部沉积时期>沙一段沉积时期>沙四中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下部沉积时期;古生产力:沙一段沉积时期>沙四上亚段上部沉积时期>沙四中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下部沉积时期。  相似文献   
14.
吴金联 《安徽地质》2021,31(1):35-39
通过对安徽淮北徐楼铁矿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总结发现低视电阻率异常区、重力梯度带、高地磁异常与铁矿赋存区域对应良好.该矿区地球物理特征明显,矿体产于奥陶系下统萧县组(少量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大理岩)与强烈钠化的闪长(玢)岩的接触带,特别是在分叉入侵的岩枝与萧县组钙镁质碳酸盐岩接触带极易成矿,对发现该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南海生态环境的南北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在南海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和其它生物记录上主要反映在900 ka BP前后发生高频率变化,特别是指示表层水骤然降温。北部冬季表层水温从24~25℃降至17~28℃,而南部也从26~27℃降至23~24℃。总的降温趋势与开放西太平洋一致,直接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在900 ka BP之后MIS22期间有明显的减弱。表层水大幅度降温还发生在后继的MIS 20、18、16几大冰期,说明主要冰期旋回周期由41 ka转变为100 ka经历了长达400 ka的过渡时期,并且冬季风增强也在过渡时期的后半段最明显。南海南北生物组合和δ18O值的差异,突出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边缘海区南北气候梯度反差和冬季风在冰期增强的讯号。结论是:生态环境系统反应总体表现与冰期旋回一致的同时,还包含了独特的地区性系统演变特征。但是,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在0.9 Ma BP前后表层海水盐度因东亚冬季风和海平面下降的定量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气候转型时期海—气耦合过程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尚缺乏足够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早渐新世发生明显的营养供给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相关地质记录为研究颗石藻的生理机制提供了理想的自然实验室。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颗石藻群落演化的指标,定义为E*比值。该比值由富营养属种和中等-贫营养属种的相对丰度计算而得(E*=e/(e+c)×100,e代表富营养属种,c代表中等-贫营养属种)。其中富营养属种包括小Reticulofenestra, Reticulofenestra lockeri组,Reticulofenestra bisecta组和Coccolithus pelagicus组,而中等-贫营养属种包括Cyclicargolithus spp.。E*指标与早渐新世营养盐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表现不同的公变趋势。将群落组合与已发表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比,我们提出颗石藻可能在二氧化碳持续降低的环境下改变其对碳源和营养盐的利用方式,指示颗石藻的碳浓缩机制可能开始于早渐新世。  相似文献   
17.
东亚夏季风成因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中科院大气所二室设计的二层球谱模式,并引入OSU二层格点模式的物理过程,模拟了5月东亚夏季风的形成。通过四个试验的分析对比,揭示出:5月东亚季风的越赤道气流并不出现在105°E附近,它位于45°—90°E之间,但分析表明来自南半球的影响并不重要;海陆热力差异对低层西南风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以地形的作用占主要,地形的动力作用在高原东南侧形成一个低压或槽,热力作用又使得它们加强并移近高原,于是形成了季风低压和季风槽。  相似文献   
18.
莲花山斑岩型W—Au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莲花山斑岩型W-Au矿床矿化脉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水,从早到晚,岩浆水成分减少,大气水成分增加。成矿流体的氧同位、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和成矿温度表明,较早的黑钨矿-石英脉形成于岩浆热能及热液上推进的过程中,而后的白钨矿-硫化物-石英脉和碳酸盐-石英脉形成于岩浆热能及热液向下退缩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地震史料的考证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历史记载十分丰富,是研究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基础资料。但“历史文献记载,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原因以及史料编纂学方面的原因,呈现出很大的复杂性”(谢毓寿等,1983—1987)。因此,用这些资料编辑地震目录或编纂地震志书,就需要鉴别。 1.史料中的问题 地震历史资料大多来源于正史、国史、野史、方志、杂记、档案、报刊、碑刻及地震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20.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的成因:稀土元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与金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密切共生。主要元素分析表明,本区煌斑岩属钾质-富钾质钙碱性煌斑岩;与原始地幔和大洋中脊玄武岩相比,岩石相对富集稀土元素;模拟计算表明,岩石来源于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交代富集地幔;地质发展史、不相容元素分配型式、Sr、Nd同位素组成及有关模拟计算表明,俯冲进入地幔楔的地壳物质脱水 流体是引起该区地幔交代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