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地壳异常压力"学术研讨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延用至今的地质作用深度测算方法,即重力/密度法,是基于“地下岩石处于静水压力状态”(Hein,1978)和“地下某一深处的垂直压力等于上覆岩石柱的总重量”(ДИHHИК,1937)两个理论假设。下面刊登的是“地壳异常压力学术研讨会”专家 必言(北京,2000.2)。到会专家对上述假设和汕算方法提出了不同见解,指出,浅部地壳直到地幔深处的岩石都是固体状态,地下的压力是极不均匀的,所以对地壳中的地质作  相似文献   
82.
大兴安岭中段莫克河地区发现一层位于玄武岩下部烘烤成因的炭质层,经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AMS)14C测定,该炭质层的年龄为(41 925±340)a BP,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由此可以确定此期火山喷发为晚更新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渐新世;依据炭质层所在地质剖面,反演莫克河地区晚更新世后的火山活动过程,将大兴安岭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分为新近纪中期和第四纪晚期2期。该炭质层年龄的确定为大兴安岭中段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环境变迁、大兴安岭隆升史等科学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83.
选择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地质构造比较发育的湖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SRTM DEM为DEM数据源,经过数据处理、投影转换和MapGIS、ArcGIS数据格式的相互转换,以及湖南省构造地质图在DEM上的叠加,实现了湖南DEM三维构造地质图的制作。将二维构造地质图转向三维空间,使图件在确保专业性的基础上具备立体感和层次感,并表达出实际的地形地貌特点,从而缩短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构造地质图的读图时间并提高读图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2008—2012)是我国历史上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专项成功实现了技术创新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并举,完成了6000km深地震反射剖面,使我国进入国际深部探测大国的行列。专项建立了全国大地电磁参数网和地球化学基准网,实施的6口科学钻探获得重要发现,实现矿集区立体探测,关键地区地应力监测、岩石圈动力学模拟、大陆地壳结构与演化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探测仪器装备研制取得重要突破。专项被认为是我国由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转变的标志性重大地学计划,在世界地球科学领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具有经济社会意义巨大创新价值,在大科学计划组织实施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奠定了坚实基础。专项被两院院士评为"2011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与国际同步",获得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度十大科技进展的特别进展。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深部结构构造特征,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宽频地震探测工作。笔者收集了最近十几年来在青藏高原内部及其周缘布设的宽频带临时台网和固定台站情况,综合论述了宽频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在青藏高原深部结构探测,如地壳低速层、印度岩石圈地幔俯冲、青藏高原北部构造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6.
“OneGeology计划”及其在中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OneGeology计划"中文名为"同一个地质计划"、"地质一体化计划"或者"世界大地质计划",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包含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参与的全球数字地质图共享系统。该计划应用J2EE和WebGIS技术,以网络为平台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参与该项目的国家通过发布基于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OGC)标准的网络服务并将访问接口注册到OneGeology门户网站实现地质图空间数据的共享。本文以中国新建成的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应用"OneGeology计划"的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数字地质图共享试点研究,为建立中国小比例尺数字地质图共享系统"OneGeology-China"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7.
赣西南地区寒武纪沉积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赣西南地区寒武系为一套砂泥质复理石沉积,关于其沉积构造环境的认识争议颇多,笔者以沉积地质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将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相结合,从地层格架、砂岩基本特征、岩相分析着手,来恢复该时期沉积构造环境。研究表明,该套复理石属快速堆积的半深海海底扇相,物源自研究区南东方向的华夏陆块而来,随后连续沉积于华夏陆块北缘的陆隆区;寒武纪海水自南东向北西逐渐加深,早寒武世初期海平面上升,而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8.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作为国家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启动计划(2008-2012年),专项围绕深部探测实验和示范,在全国部署"两网、两区、四带、多点"的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工作."两网":全国电磁参数标准网和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两区":大华北综合探测实验区、华南综合探测实验区;"四带":西秦岭中央造山带、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89.
李廷栋  刘勇  王军  郑洪伟 《地质论评》2014,60(3):473-485
地质工作是一项永恒的事业,地质图件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载体和集中体现,它不仅可以为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勘查评价提供基础地质资料,而且可以为创新地质科学理论开辟道路。本文引述了一些著名科学家和地质部门对地质图件重要性的论述,概括了地质图件的十大功能: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地质研究程度和地质科技水平;记录地质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矿产勘查及潜力评价提供地质背景;为优化地质环境和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为创新地质科学理论开启道路;为维护国家主权权益提供实证资料;推动国际地学合作与交流;普及科学知识;培养高水平区域性地质人才;是地质工作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必备资料。  相似文献   
90.
深部探测揭示中国地壳结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背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以下简称"专项")是目前中国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研究计划之一,涉及从地表到深部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多学科多领域探测实验。专项自2008年实施以来,完成了全国4°×4°、华北和青藏高原1°×1°的大地电磁阵列观测,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单元大小为160km×160km,含78种元素);完成了青藏高原、华南—中央造山带、华北和东北等多条超长深地震反射与折射剖面联合探测、宽频带地震与大地电磁剖面观测,其中深地震反射剖面约6 160km,成功研究、实验了地壳与地幔深部探测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极大地加快了中国深部探测的进度,使中国进入国际深部探测大国的行列。专项在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开展的矿集区立体探测卓有成效,矿集区三维"透明化"技术不断成熟与完善;揭示了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深部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专项部署了罗布莎、金川、南岭、庐枞和铜陵矿集区和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等12口大陆科学钻探实验与异常验证钻孔,在西藏罗布莎等地发现一系列深部地幔物质,在南岭于都-赣县和安徽庐枞矿集区发现深部厚大矿体、矿化异常和重要矿化线索。专项开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华北地区的地应力监测网建设,有效提高了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水平,深化了地震与地质灾害链成因研究;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专项开展的大陆地壳结构与演化综合研究,加深了对中国中生代以来一系列重要地质问题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的认识。专项成功研制的中国首台"地壳一号"万米超深科学钻探钻机,在深部探测仪器装备自主研发方面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同时,成功研制了地面电磁探测(SEP)系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移动平台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系统等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与软硬件系统。专项实现了技术创新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并举,适应中国地质地貌条件和岩石圈结构特征,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不同精度深部探测问题的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一系列探测试验基地,为组织实施中国地壳探测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深部探测已经成为我国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