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基于地震学和地质学基本原理,借鉴地震预报分析人员和野外作业专家的工作经验,以近期湖北巴东地区两次微震为例,采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程序,通过图形识别和文本读取等方法实现了震源机制解的计算机自动判读。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析结果与人工方法分析的一致,同时具有精度高、处理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2.
滨里海盆地以下二叠统空谷阶盐岩为界,发育了极具特色的盐上和盐下2套成藏体系。为加深对区域成藏规律的认 识, 为进一步勘探提供参考,从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入手,利用最新钻井资料、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编图,分析了盐上、盐 下层系的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盐下古生界构造层以发育大型古隆起和斜坡带为特征,海西期风化淋 滤作用改善了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性能,礁滩和岩溶控制着油气的富集。相比而言,盐上层系受空谷阶盐构造运动的影 响明显,可形成盐刺穿遮挡型、盐檐、地层尖灭型、砂岩透镜体等不同类型的圈闭,高效盐窗和盐边/断裂等运移通道是成 藏的关键,盐构造活动期与盐下烃源岩排烃高峰期相匹配是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3.
黄土高原红粘土的风成成因已得到一致的认可,目前发现最早的红粘土出现在渐新世末中新世初,表明古近纪末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化环境就已形成。黄土高原红粘土的粒度特征显示自北而南平均粒径逐渐减小,表明了初始的季风系统已经建立,冬季风对风尘物质的传输具有重要作用。红粘土的粒度分布曲线显示其有两个组分组成,其中粗粒(>20μm)代表了近地面风(冬季风)传输部分,而细粒(<5μm)代表了高空西风传输部分,粒度组成特征很好地记录了大气环流的发展变化。自渐新世末,六盘山以西的红粘土显示在21.3~20.2 Ma、16.0~13.3 Ma和8.7~6.9 Ma三个时期平均粒径增大,沉积速率升高,其可能与全球变冷和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有关,其中8.7~6.9 Ma主要受全球变冷控制。而六盘山以东的红粘土剖面,粒度变化特征显示在7.6~6.2 Ma,或至5.4 Ma粒径都较粗,表明冬季风较强;之后至3.6 Ma平均粒径较细,沉积速率较低,指示了冬季风发育较弱,为气候环境较好的阶段;从3.6~2.6 Ma,大多数剖面都显示平均粒径增大,沉积速率增加,冬夏季风同时增强,进入向第四纪冰期过渡的阶段。北极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