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四川康定-冕宁地区变质侵入岩的地球化学及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康定-冕宁地区出露的康定杂岩中基性、中性、酸性岩岩石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Sm-Nd同位素等多方面系统研究,确定这套岩石形成于岛弧环境.Sm-Nd同位素未能形成等时线,说明可能岩石形成后经历了较高温度的热扰动,εNd(t)大于零,表明样品可能来源于一个较为亏损的地幔,其亏损地幔模式年龄集中在1.2~1.4Ga.通过对该区岩石的AFC(同化混染结晶分离)过程模拟,说明岛弧岩浆形成后分离结晶时同化混染围岩,中-酸性深成岩体是残留岩浆,约为原始岩浆量的60%,其结晶形成的混染速率与结晶速率比值约0.9.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胶东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控制深度一般在2000m左右。为进一步研究焦家金矿带3000m深部成矿特征,本团队在莱州吴一村地区成功实施了深度3266. 06m的科研深钻,新发现金矿体6层,累计见矿厚度20. 87m,平均品位1. 85×10-6,最高品位13. 65×10-6。该深钻有效验证了胶东金矿3000m深部的资源潜力,被誉为"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据研究预测,深钻控制的吴一村预测区2000~4000m区间推断金矿资源量约900t,整个胶东地区2000~4000m区间推断金矿资源量4000t左右。焦家断裂带从浅部到深部倾角逐步变缓,焦家金矿带深部从破碎特征、蚀变矿化特征、构造岩类型等方面与浅部及中深部存在差异,具有分带性,一般从外向内分为碎裂状花岗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断层泥等带;焦家金矿带深部黄铁绢英岩仅局部出现在破碎蚀变最强部位,不连续,常呈条带状、透镜状出现;深部矿体主要位于主断裂面(断层泥)的上部,打破了以往研究认为断层泥在成矿过程中起隔挡成矿热液的作用、矿体位于其下部的局限认识,这些新认识对于正确构建找矿模型、确定深部找矿有利部位、成矿预测以及资源潜力评价等方面具重要意义。根据矿相学观察和测试研究,可将成矿阶段划分为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金-黄铁绢英岩化阶段、Ⅲ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Ⅳ石英-重晶石-碳酸盐矿物阶段;深部矿体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测定及综合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总体来源于中生代活化再造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也有深源流体与地壳围岩强烈交换的特征,同时也显示地表水的参与,应该是燕山期地幔大幅度上涌,岩石圈迅速减薄,造成大规模陆壳重熔活化和岩浆活动,形成新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最终参与成矿。  相似文献   
63.
遵循科技发展需求,响应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以研究胶东金矿集中分布区地壳深部结构为目的,开展了高精度反射地震、大地电磁测深、高精度重力等综合物探剖面测量;在焦家成矿带深部实施了3000m深钻,进行了深部成矿带的验证。以上工作在深部资源勘查、深部探测技术方面获得了众多的成果;在成矿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64.
西天山阿吾拉勒石炭纪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天山阿吾拉勒裂谷带内广泛发育石炭纪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玄武质粗安岩、玄武质安山岩、粗面岩和流纹岩组成.以中基性岩为主,多为钙碱性系列.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区内流纹岩形成于(316.1±2.2) Ma,为早石炭世晚期.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本区的火山岩具有俯冲带大陆边缘岛弧火山岩的典型特征,应形成于早石炭世晚期的准噶尔洋向伊犁板块俯冲的大陆边缘弧环境.可能是由受俯冲流(熔)体交代的地幔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发生1%~5%的部分熔融,并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离和同化混染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5.
鲁西临朐铁寨杂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组成。为了精确厘定杂岩体的成岩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对石英二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二长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29.0±1.7) Ma,其含有的继承锆石年龄为(2 520±30) Ma;石英二长斑岩的锆石年龄为(125.0±1.6) Ma。两种侵入岩均具有富硅、富碱和低钙镁的特征,石英二长玢岩比石英二长斑岩的Mg#值高;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基本无异常;Sr、Ba含量高,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负异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鲁西铁寨杂岩体来源为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同化混染了部分古老的地壳物质,两种岩性的Mg#值差异是磁铁矿分离结晶的结果。早白垩世滞留在地幔过渡带的太平洋板片脱水是岩石圈减薄的诱因,期间产生大量的岩浆岩,表明早白垩世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峰期。  相似文献   
66.
在安徽铜陵地区广泛分布有志留系—三叠系沉积地层,它们与区内的层控矽卡岩矿床关系密切。作者对这些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铜陵地区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学研究显示,铜陵地区在古生代—中生代期间发生了3次海平面变化事件,形成了3个沉积序列:(1)早志留世—晚泥盆世海退序列;(2)晚泥盆世—早二叠世海侵序列;(3)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海退序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铜陵地区在古生代—中生代地层沉积过程中底层海水的物理化学条件(氧化还原条件)发生过3次明显的波动,并与3次海平面变化事件相对应。有意义的是,铜陵地区的大部分层控矽卡岩矿床都产在与后两次海平面变化事件相对应的地层中。  相似文献   
67.
山东金矿找矿突破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综合近年来山东国土、地矿、黄金、冶勘、核工业、武警等行业取得的找矿科研成果,详细介绍了山东省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山东省金矿在找矿突破、成矿规律及找矿方法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初步指明了山东省金矿下一步的找矿远景和找矿方向。作为国内外知名的金矿大省,山东省金资源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在找矿突破方面,胶东地区自2011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在三山岛、焦家和招平等重要金矿带连续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新增资源量2500余吨,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已达4500多吨。近年来,在鲁西地区归来庄矿田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深部600米以下发现矿体,预计新增资源储量超过20吨,归来庄金矿将成为鲁西资源量大于50吨的唯一特大型金矿床,也显示着该矿田具有广阔的深部找矿前景。在成矿作用研究方面,针对成矿作用机制、成矿模式及矿床类型等不同方面,地质学家们也提出了诸多理论学说。这些理论学说对促进山东金矿找矿突破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山东金矿理论创新和找矿实践。在勘查技术方面,也由早期的常规方法技术,发展为现今的高精度、大探测深度找矿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68.
晋南临汾-运城盆地土壤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临汾-运城盆地表层土壤F含量的空间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土壤平均含F量为520mg/kg,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中F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现出由盆地四周向盆地中心递增的趋势。研究表明,土壤F含量的分布主要受控于粉粒和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元素间的相互作用、F的吸附特性等因素,人为因素对其也有一定影响。有机质和粉粒等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F含量的影响较大,说明研究区土壤F含量与F的特殊化学性质和母岩类型有关。因子分析发现,研究区表层土壤F的分布可能受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作用2种因素的影响,N、Cd、Se、Cu、Zn、Mo可能代表了F的原始共生元素;土壤F的含量随Mo、Zn、Fe、Mg等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可能与Fe3 离子在土壤中的吸附作用有关;而F-与OH-的配位置换作用可能是造成土壤中F-吸附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9.
在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识的基础上,详细解剖了吉祥金铜矿的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讨论了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并初步展望了该区的找矿前景。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沿断裂构造充填的岩浆热液矿床。控矿因素主要是断裂构造和岩浆岩,主要找矿标志为发育于二长岩体内的硅化、黄铜矿化构造破碎带。通过对地质、物探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0.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金成矿带之一,胶东地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27%,黄金储量却约占全国的25%,特别是胶西北地区的金矿更是星罗棋布,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和科研工作。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关于胶东金矿在构造、岩浆、流体及成矿物质、富集机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且针对颇具争议的金成矿物质来源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并初步论证了其可行性。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地学同仁对此科学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