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船舶监控系统中实现了船只航迹线的动态绘制,发过程中涉及到偏转角度算法和距离插值两个核心算法,视化表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能够根据船只航行方向动态显示航行轨迹,程序开系统开发实践表明,这两个算法的合理应用在航迹线可  相似文献   
32.
发展清洁、稳定、可再生的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改善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EGS)是一项改造干热岩天然储层,高效开发地热能资源的先进技术。以澳大利亚库珀盆地地热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力压裂实测微震数据,建立了三维分区均质渗透率模型和非均质渗透率模型,分别进行储层温度场、流场及采热性能变化的研究,并对比其差异。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注采流量下,由于非均质模型中微震事件集中于井口附近,进而形成明显的优势流动通道,流体从注入井更快流向生产井,温度下降速度相对更快,分区均质模型中优势流动通道没有非均质模型明显,温度下降速度较慢;地热模型运行期间分区均质模型的采热量变化相对稳定,降幅为3.74%,非均质模型采热量降幅较大,为12.72%。分区均质模型的模拟结果相比于非均质模型,温度下降幅度小、采热量高;但实际储层中的渗透率分布不均,分区均质模型的模拟采热量相比实际采热量偏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非均质模型的模拟结果对实际工程更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3.
结合我国向SCUFN提交海底地名提案的制定工作,研究了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工作中涉及的技术标准、数据处理、地理实体识别与分类、海底地名专题图编制,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关键技术,为我国海底地名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4.
基于多源水深数据融合的海底高精度地形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多源水深数据构建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张力样条插值算法和“移去-恢复”法的多源水深数据融合处理技术,基于该方法选取实验区,利用多波束、单波束、历史海图等多源水深数据进行高精度海底地形融合试验,并针对多源水深融合技术缺少误差评估的现状,利用split-sample方法对融合结果进行水深不确定性评估,形成融合结果的可靠性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方法无论是在数据稀疏区还是高密度区都达到了较好的融合效果,既保留了高分辨率水深数据的细节信息,又较真实的反映了研究区海底地形特征,且构建的海底地形精度可靠,误差百分比集中在0.5%。本文整套数据融合和结果评估方法可为多源水深数据融合的海底高精度地形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5.
河口表层悬浮泥沙气象卫星遥感定量模式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李四海  恽才兴 《遥感学报》2001,5(2):154-160
根据多时相NOAA AVHRR卫星遥感数据和准同步实测表层含沙量资料,分别利用经暗像元大气校正的遥感图像灰度值、R1-R2相关关系曲线的斜率,以及泥沙指数等参数,建立泥沙遥感定量模式(灰度法、斜率法和泥沙指数法),并对3种模式的效果和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灰度法由于只用了单个波段的光谱信息,模式的相关性较差;斜率法通过计算R1-R2关系曲线的斜率,达到大气校正的目的。但由于在泥沙浓度交界面存在斜率值跃变现象,会影响最终效果;泥沙指数法综合运用了Ch1,Ch2波段的光谱信息,模式的相关性较好,可获得层次丰富泥沙图像。  相似文献   
36.
中巴资源卫星在红树林遥感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资源卫星信息提取技术,探讨中巴资源卫星(CBERS-1 CCD)数据在红树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能力。由于红树林群落间光谱特征的近似性和数据本身光谱信息的限制,给分类信息提取带来了困难。将红树林植被分布区与陆地植被分开,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准确选取各群落训练区,采用神经网络分类法分类,获得了精度较高的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7.
省际海域勘界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域勘界信息系统建设是省际海域勘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各类勘界调查数据的综合管理以及划界方案的辅助生成等功能,为数据查询、分析和海域划界方案生成与评估等提供技术平台。实现了海洋划界中常用的多种划界方法,方法科学、数据处理精确、结果表现直观,在勘界方案制订和协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李四海  张峰 《海洋通报》2012,31(3):354-359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物体自动识别和信息共享的网络系统。介绍了物联网发展的背景、体系结构及物联网的主要关键技术,分析了物联网的主要特征和内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有关国家物联网的发展战略和现状,并结合我国海洋领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物联网技术影响下,我国海洋信息化发展的应对策略和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39.
邢喆  李艳雯  樊妙  李四海 《测绘通报》2013,(10):119-121
鉴于我国海底地名工作的紧迫性,本文提出了我国海底地名数据库建设的设计思路,针对实际需求,讨论了海底地名数据库的应用方向及其支撑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建成后的海底地名数据库将对扩大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等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
结合海域勘界的理论方法,在“3S”技术支持下,以天津、河北勘界为例,探讨了建立省际间海域勘界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实践证明,利用“3S”技术建立省际间海域勘界辅助决策信息系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3S”技术是勘界工作的重要辅助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