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一书由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重新发现地理委员会编著,于1997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在很多国家引起了热烈反响。《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中译本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黄润华教授翻译,王缉慈教授校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吴传钧为中译本作序。20世纪的最后30年间,地理学在美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可以说发生了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地理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42.
以常熟市各乡镇为研究区域,以2007~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为基础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等方法和指标对常熟市各乡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整体水平、行业特征及专门化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熟市服务业集聚整体差异显著,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单中心、大梯度等级化集聚发展态势;相对于苏州,常熟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相对集聚程度不高且趋势不够明显;乡镇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行业的结构差异均较大,专业化分工比较明显;常熟市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在苏州市的专业化优势不够明显,地位不够突出;行业中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房地产业的专门化率较高外,其他4个行业的专门化率均很低。  相似文献   
43.
陈金刚  徐平  张龚  李亚帮 《岩土力学》2011,32(10):2998-3003
以钠基膨润土为充填介质,水泥砂浆为裂隙壁制作充填裂隙,采用法向压缩、侧向约束的方式,对不同宽度和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膨胀性充填裂隙的本构关系进行了探讨,获得了大量应力、应变实验数据.研究表明,膨胀性充填裂隙峰前本构关系可划分为3个阶段:流变阶段、压密阶段和弹性阶段.实验开始时,充填裂隙即进入流变状态,也就是说应力基本保持不...  相似文献   
44.
辽河双台子河口淤泥质沉积物来源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法,分析双台子河口淤泥质沉积物的常量元素特征,并对沉积物来源进行了初步探析。结果表明: 常量元素在沿拦海大坝由北至南方向上变化较为复杂,在向海离岸方向上Al2O3、CaO、TFe2O3、MgO 等表现为岸边含量较高,向海方向上含量较低,SiO2的沉积分布与其相反。上述5 种元素具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表明了河口沉积物以陆源沉积为主。河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西拉木伦河上游上侏罗统地层区( Ⅱ区) ,该区贡献率达76. 08%,其次为辽河下游第四系沉积物区( Ⅳ 区) ,贡献率达17. 10%。  相似文献   
45.
李亚  纪占胜  武桂春  姚建新  王玉净 《地球科学》2018,43(11):3932-3946
前人研究表明西藏南羌塘盆地存在中三叠世地层,然而一直以来缺乏确凿的古生物化石证据.在西藏改则县古姆乡座倾错地区原被划为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组的地层中测制了两条剖面,在硅质岩样品中分析和鉴定出18属33种(含未定种)放射虫化石,主要分子包括Cryptostephanidium longispinosum(Sashida)、Eptingium manfredi Dumitrica、Falcispongus falciformis Dumitrica、Hindeosphaera spinulosa(Nakaseko et Nishimura)、Muelleritortis firmum(Gorican)、Oertlispongus inaequispinosus Dumitrica,Kozur et Mostler、Paroertlispongus chinensis(Feng)、Paroertlispongus hermi(Lahm)、Paroertlispongus weddigei Lahm、Paurinella aequispinosa Kozur et Mostler、Pseudostylosphaera coccostyla(Rüst)、Pseudostylosphaera compacta(Nakaseko et Nishimura)、Pseudostylosphaera gracilis Kozur et Mostler、Pseudostylosphaera japonica(Nakaseko et Nishimura)、Pseudostylosphaera nazarovi(Kozur et Mostler)、Pseudostylosphaera tenue(Nakaseko et Nishimura)、Triassocampe imitata Bragin、Triassospongosphaera triassica(Kozur et Mostler).座倾错放射虫化石组合指示这段地层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晚期-拉丁期早期.结合之前的工作积累,将南羌塘盆地三叠系划分为表示稳定型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的下三叠统孜狮桑组、表示半深海-深海相碎屑岩-硅质岩沉积的中三叠统座倾错组、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以及上三叠统-下侏罗统萨门熊组.该发现为了解中三叠世南羌塘地区的真实面貌提供了地层学和古生物学证据,也进一步证明中三叠世南羌塘盆地不是陆地剥蚀区或隆起区,而是一种半深海-深海相沉积区.   相似文献   
46.
古滑坡体地球物理调查方法技术的选择对勘探效果至关重要。以吉林省通化市拟建集安—通化高速公路滑坡体为例,采用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利用二维反演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结合地质信息,确定了滑坡体的形态及厚度变化,厚度最大约20 m,滑坡性质为堆积层滑坡。研究结果表明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进行古滑坡勘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7.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和闪电光通道高速摄像同步资料,对一次双接地负地闪放电通道作定位和亮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仔细分析了其通道发展和连接,详细讨论了一次负地闪双接地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预击穿阶段,通道击穿作用很强,但电流小,其载体主要是雪崩电荷;在回击激发阶段,通道电流迅速增大,其载体除了雪崩电荷外,还有大量来自云内电荷区的电荷.在整个过程中,主通道有较高亮度(云外),即主通道中有较强电流运动,而分叉通道电流较弱.研究表明近地面向上发展的辐射源可能是源于地面尖端产生的向上先导.  相似文献   
48.
中生代以来,陆相沉积是中国地层发育特色。海相地层与陆相地层发育特征不同,难以进行对比。三叠纪是中生代第一个纪,在中国发育有众多陆相湖盆。对这些三叠纪湖相沉积开展研究,有助于建立陆相年代地层序列,完成陆相地层划分,赋予可与海相地层对比的年代。我们选择中国北方鄂尔多斯盆地漆水河剖面和窟野河剖面,开展中—上三叠统陆相地层建阶研究。我们在理顺岩石地层划分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生物发生、发展以及繁盛的演变历程,划分出生物带及生物界线,并建立了中三叠统印台阶和金锁关阶以及上三叠统杨家坪阶和焦坪阶。印台阶以介形类Tungchuania quadratiformis和Lutkevichinella ansulca的首现层位为底界;金锁关阶以植物Danaeopsis magnifolia,Danaeopsis cf.marantacea和Tongchuanophyllum shensiense的首现层位为底界;杨家坪阶以植物Asterotheca szeiana和Danaeopsis fecunda的首现层位为底界;焦坪阶以植物组合Danaeopsis fecunda-Asterotheca szeiana-Cladophlebis kaoiana首现层位为底界。  相似文献   
49.
针对精密单点定位中多系统融合的问题,提出BDS/GPS/GLONASS 组合PPP的函数模型及随机模型,实现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BDS/GPS/GLONASS 组合PPP。利用实测数据进行静态及静态模拟动态的BDS/GPS/GLONASS 组合PPP实验,结果表明:1)静态实验中,BDS PPP平均收敛时间约为80 min,水平方向精度优于3 cm,天向精度优于6 cm;GPS PPP与多系统组合PPP定位精度相当,且收敛时间与组合PPP所应用的各系统中收敛较快的单系统PPP的收敛时间相当;2)动态实验中,BDS PPP的平均收敛时间约为105 min,水平方向精度优于7 cm,天向精度优于12 cm;多系统组合PPP的精度要优于单系统PPP,且有效缩短了收敛时间。  相似文献   
50.
The method proposed by Stammer (1998) is modified using eddy statistics from altimeter observation to obtain more realistic eddy diffusivity (K) for the North Pacific. Compared with original estimates, the modified K has remarkably reduced values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 (KE) and North Equatorial Counter Current (NECC) regions, but slightly enhanced values in the Subtropical Counter Current (STCC) region. In strong eastward flow areas like the KE and NECC, owing to a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mean flow velocity and propagation velocity of mesoscale eddies, tracers inside the mesoscale eddies are transported outside rapidly by advection, and mixing length L is hence strongly suppressed. The low eddy probability (P)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reduced K in the NECC area. In the STCC region, however, L is mildly suppressed and P is very high, so K there is enhanced. The zonally-averaged K has two peaks with comparable magnitudes, in the latitude bands of the STCC and KE. In the core of KE, because of the reduced values of P and L, the zonally-averaged K is a minimum. Zonally-integrated eddy heat transport in the KE band,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modified K, is much closer to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independent research, indicating the robustness of our modified K. The map of modified K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for modeling studies in the North Pacif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