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8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5篇 |
大气科学 | 101篇 |
地球物理 | 68篇 |
地质学 | 202篇 |
海洋学 | 72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40篇 |
自然地理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南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近期变化的成因解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徐羹慧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5,28(2):28-31
南疆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引起社会和科技界广泛注意。本文分析了该地区生态环境近期变化的6个主要特点,并用自然和人文社会学观点解释了变化的成因,提出气候变化是该极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中最活跃的主要自然因素及其影响方式,但在人类主要活动地区盆地主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地质灾害调查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北川县巨大的破坏,导致上万人死亡,整个北川县城变为废墟。现场地震科考分析显示,造成北川县城区建筑物和道路严重损毁,以及人员重大伤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为:①强地震产生的振动破坏效应;②活断层错动产生的地表破裂效应;③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了北川县城区上千人死亡、大量房屋被埋、多处路段被毁。在分析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对地震引发的北川县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次生地质进行了现场调查,查明了地质灾害分布和发育特征,初步分析了王家岩滑坡和景家山崩塌的地震地质灾害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94.
1986年1月15-18日全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评审、验收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各省市区代表90余人。国家基金会、国家农业区划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理所所长、科学出版社等有关领导出席大会并讲话。大会先由编委会主编吴传钧先生讲话。他指出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评审和验收已完成的图件,接着回顾了几年来编制研究工作。1.1980年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组织力量、落实任务、明确要求和筹建编委会。同时根据1:100万图幅要求,对土地利用分类和编图方法进行一系列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95.
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2002年4月初到5月底),对不灌溉的冬小麦测定了冠层温度、地温、气温以及土壤含水量,计算了冠气温差且分析了冠层温度和冠气温差与不同土层厚度的土壤含水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00的冠层温度能较好地反映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但与其它各土层相关性有较大的波动性;14:00的冠气温差能较好地反映40cm以上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二者的相关性很高,在20cm、40cm土层,两者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866、0.99389,这为用区域遥感数据反演主要生育期冬小麦的冠气温差进而监测区域40cm土壤含水量提供了实验性的依据;拔节期和灌浆期,用14:00冠气温差来拟合各土壤层的土壤含水量有较高的精度,从而为用区域遥感数据监测区域土壤含水量提供了经验性的模型。 相似文献
96.
97.
西安市冬季采暖气象条件分析和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西安市冬季采暖气象条件和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国家采暖规范结合西安冬季采暖的实际,首先对西安1951年7月到2003年6月历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较了国家采暖日期相关规范和规定中的3种不同的统计方法,确定了符合西安特点的采暖初终日。充分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2年和2003年两个冬半年的逐日850hPa和500hPa各时次各类气象要素及与之对应的西安各时次实况的气温作了相关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提出了采暖期及其逐日气温预报。 相似文献
98.
位于浙江天台县蟹山山体内的黑洞洞室群, 以其优越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完整的岩体结构, 自隋朝以来成为大型古地下采石场。洞室群包括总面积达24 000 m2的21个洞室, 其长轴方向基本沿两组主要地质结构面走向展布。研究显示:总体采石层系上白垩统塘上组(K2t)第6层灰白色含玻屑熔结凝灰岩;岩体质量指标Q值计算结果为53(I级)。按现代地下洞室设计理念, 其长期稳定最大跨度应不大于50 m, 但实际上5号洞最大跨度达81 m, 可望成为地下人工岩石单洞跨度之最。现场调查发现, 古人在蟹山山脚残留多处地质探洞。古代工匠在洞室开挖过程中遇到断层破碎带时, 采用了近垂直、小断面、高台阶穿越技术方法, 有效保证了不良地质体中无支护开采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 这对现代地下工程具有借鉴和工程类比意义。 相似文献
99.
由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运动,引起青藏高原的挤出,并于中新世末引起华北地块的向东挤出。大约在7.3 Ma,太行山西侧渭河盆地唐县面首先解体,继而向北、向东发展;到5 Ma左右,太行山东麓断裂带的右行走滑,导致华北中部唐县面全面解体,形成多个太行山内部山间盆地,以及太行山西侧山西地堑系。这些断陷盆地的断陷幅度各不相同,太行山西侧山西地堑系断陷幅度较大,太行山内部山间盆地断陷幅度较小,太行山东部的渤海湾盆地断陷活动不明显。伴随着盆地的形成,太行山相对进入快速隆升阶段。山西地堑系控盆断裂以及太行山东麓断裂带第四纪以来仍存在明显活动,切割并控制第四系,局部在地表形成地裂缝。华北地块中部的应力场恢复以及深部构造分析表明,深部地幔上涌对浅部伸展构造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深部构造演变与浅部构造演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耦合性。太行山东部渤海湾盆地自中新世以来就进入拗陷阶段,断裂活动弱,构造演化与西侧差异较大,表明这期构造运动动力源于西侧,太行山东麓断裂带作为两侧差异演变的边界,调节着两侧的差异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100.
贫困村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乌蒙山连片特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贫困分布研究以大尺度为主而缺乏对小尺度的关注和致贫因素分析忽略个体效应或背景效应的不足,基于空间贫困视角,以乌蒙山片区为研究区域、贫困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探究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并设计多层线性回归模型从贫困村和县域两个层面综合定量剖析贫困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贫困村的空间聚集特征较为明显,总体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散点-极核-轴带-团块并存的空间格局。② 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受多层因素的显著影响。其中,村级影响因素为:人口密度、通路率、劳动力比例、遭受自然灾害频次、安全饮用水比例;县级影响因素为:人均地方生产总值、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植被覆盖率。③ 农村贫困来源于贫困村与县域的双重作用。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针对不同尺度对象有针对性地施策,合理配置扶贫资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