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0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614篇
测绘学   291篇
大气科学   364篇
地球物理   377篇
地质学   1515篇
海洋学   321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8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江苏丰、沛、铜地区高氟地下水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该区太古界一新生界氟的地层地球化学剖面及岩浆岩和土壤中氟的丰度的研究,论证了该区为一高氟的地球化学区。根据重矿物对比研究和地貌分析,阐明了泰沂隆起区太古界和元古界的高氟古老岩系为该区土壤沉积物源,黄河多次泛滥堆积(粘土矿物对氟的吸附)对土壤氟起了叠加富集的作用。研究揭示该区土壤水溶氟较高,经降水淋滤和浸取作用氟转入地下水,并在凹陷区或河间洼地中聚集,水体停泄、蒸发浓缩形成高氟地下水区。  相似文献   
72.
芙蓉锡多金属矿床是新近发现的具有巨大找矿潜力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分布在骑田岭复式岩体南部与地层的接触带上.骑田岭花岗岩并不同于以往的陆壳改造型的含锡花岗岩,而是属于A型花岗岩.近年来许多地质学者对芙蓉锡多金属矿床开展了大量的矿床地质、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但是有关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还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芙蓉锡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骑田岭花岗岩浆作用过程中分异出来的岩浆期后热液流体(Li等,2006);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成矿流体主要为经过水-岩反应后的大气降水(Zhao等,2005).  相似文献   
73.
本文提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概念———受地壳构造作用影响或控制的,能反映其形成构造地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那部分构造岩石单元或构造岩相建造要素。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典型矿区为例,在该区用基础地质图件进行大比例尺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填图,把能体现出成岩和成矿、各阶段蚀变和各阶段成矿作用的构造岩石单元区分开来,从而恢复各阶段的变形场和应力场;进而研究了构造应力场转化成矿的问题,建立了该区构造蚀变岩带的构造成矿演化模式;为探讨矿化、矿脉分布规律提供科学评价依据,为分析构造作用下流体成矿的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与界面提供基  相似文献   
74.
论文通过苏锡常地区获取了孔隙水Ⅱ承压水开采水位衰变与地面沉降同步监测资料、含水层结构特征研究,论述了Ⅱ承压水压力成为含水层中所夹粘性土层由高压转卸荷膨胀的机理;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在不同顶板压力水头高度内。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系开采水位超过天然状态的水、土应力平衡面所致[1,2]。尚未超采区则消耗了天然状态高压强水压力。而超采区才是水、土应力失衡互动的结果。两者水力性质不同。给尚未发生地面沉降区由禁采转入按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控制开采措施和地面沉降发生、发展区的形成条件找到了理论依据。提出了超采严重区禁采后,在远离高压强补给源地水位下降期增加在Ⅱ承压含水层上的附加应力荷载仍存在,潜在地面沉降量较大,需采取人工辅助的高压强回灌水来快速提高Ⅱ承压含水层水压强,扼制其沉降速率的治理措施。这不仅对该地区孔隙水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认识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不同埋深孔隙水承压含水层水的开采利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评价允许开采资源方面将起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5.
1Introduction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 ,industrializationhasbeenspeededup .Asaresult,metalminingandmetallurgy ,coalandgasolinecombustionandchemicalsproductionhavegivenoffalotofPb containingindustrialpollutantswhichhavedonegreatharmtotheecolog…  相似文献   
76.
溶井微污染水供水就地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井是西南岩溶区主要的分散式供水方式。本文在对典型地区溶井水污染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分散供水水处理工艺原理的分析,提出了溶井供水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并结合中试试验,对溶井快渗池的设计思路、设计参数、水处理工艺以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试验表明,溶井在采取水处理措施后,出水浊度均低于5度,微量有机物去除率大于35%,氨氮可削减60%以上,细菌总数最大可截留95%;溶井快渗池工艺在溶井水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药剂,避免了混凝剂和消毒剂对水质产生的副作用和卫生问题,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基本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77.
系统采集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延长组8段沥青砂岩,对砂岩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沥青的母质特征、形成环境和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1)长8段砂岩沥青中高碳数的正构烷烃优势明显,规则甾烷中C_(29)含量相对较高,萜烷系列中四环萜烷含量较高,C_(24)四环萜烷/(C_(24)四环萜烷+C_(26)三环萜烷)的值为0.26~0.52,C_(23)三环萜烷/(C_(23)三环萜烷+C_(30)藿烷)的值分布范围为0.06~0.41,这些都指示研究区长8段砂岩沥青母质来源为混合型,并且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2)砂岩沥青中Pr/Ph为0.67~1.07,同时,沥青中检测出低丰度的β胡萝卜烷,说明沥青形成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较低丰度的伽马蜡烷与C_(30)+藿烷指示沥青的母质形成于淡水或微咸水湖泊环境;(3)长8段砂岩沥青的C31藿烷22S/(22S+22R)、C_(29)甾烷20S/(20S+20R)、C_(29)甾烷ββ/(αα+ββ)和C_(29)重排甾烷20S/(20S+20R)均接近或已经达到平衡值,反映沥青为成熟沥青。将研究结果与已报道潜在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对比,显示出研究区长8段砂岩沥青主要来源于延长组7段烃源岩,表明长7段烃源岩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烃源岩之一。  相似文献   
78.
作物生长岩-土环境中不同存在形态钾素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较系统的观测资料,对土壤环境中的缓效态、速效态、水溶态钾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探索.结果表明,缓效态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制约着速效态、水溶态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但是后两者变化幅度较缓效态钾的大;这种动态变化同时受土壤类型和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首次报道了在惠州凹陷文昌组优质烃源岩及相关原油中普遍存在丰富的2-甲基藿烷系列生物标志物,而在恩平组烃源岩中则几乎缺乏这类生物标志物,其分布具有明显的专一性。这类特殊生物标志物在该地区沉积地层中分布特征的专一性是由不同时期沉积水体的水化学条件决定的。生物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蓝细菌中富含2-甲基藿烷多醇,它们是2-甲基藿烷系列的前身物,因此蓝细菌是这类生物标志物的主要生物来源。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发现较丰富的2-甲基藿烷系列大多出现在碳酸盐岩沉积中,显然这是一种偏碱性的水介质条件,可能暗示着这样的环境有利于蓝细菌的大量发育,这也可能是控制惠州凹陷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中2-甲基藿烷系列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2-甲基藿烷系列在不同层位烃源岩中分布的专一性可以作为确定原油的成因类型和追溯原油的来源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80.
以某矿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为依据,建立了岩浆侵入的正演模型,在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属性优化的基础上,借助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中的BP网络方法,建立了岩浆侵入范围预测的BP网络模型.通过误差分析证明,将灰色关联分析与BP网络结合起来进行岩浆侵入范围的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