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2篇 |
免费 | 249篇 |
国内免费 | 3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4篇 |
大气科学 | 196篇 |
地球物理 | 187篇 |
地质学 | 853篇 |
海洋学 | 293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101篇 |
自然地理 | 1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65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48年 | 2篇 |
192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近来,有关牡蛎发病的报道很多。Disalvo(1978)等从贝类养殖场(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有病牡蛎体上分离到鳗弧菌,经证实该菌毒素是牡蛎幼虫的致死因子。Spite(1978)等从发病牡蛎上分离到另一种引起牡蛎肠炎的弧菌——副溶血弧菌。Elston(1979)报道了美国养殖的大牡蛎幼虫(Crossostrea gigas)发生严重的疾病,并对有病牡蛎幼虫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在其损伤处有类似病毒的六角形颗粒。但是,对养殖区水质和牡蛎中存在的大肠菌群的数量与其发病的关系,至今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1981年,我们在福建省晋江县自沙养殖场内,观察剑牡蛎发病和死亡,分析了养殖场的水质、沉积物和牡蛎样品,发现了水质中粪大肠菌群的数量与牡蛎中所含的菌数有关,也与牡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滇西腾冲新生代花岗岩: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滇西腾冲地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的东南弧形构造带内,发育的新生代花岗岩,记录了大量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时间信息和东部碰撞带区域构造演化及大陆动力学信息.本区新生代花岗岩可划分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钠长花岗岩等四种主要岩相类型.最早期侵位的二长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40Ar/^39Ar年龄为66~58Ma,大规模侵位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集中在两个时段,即54~52Ma和43~41Ma.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ASI(铝饱和指数)接近于1,属偏铝到过铝之间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白云母(钠长)花岗岩ASI变化于1.02~2.63,属过铝到强过铝花岗岩;这些花岗岩的K2O/Na2O>1,且K2O/Na2O比值和SiO2含量依次增加;微量元素含量前者具相对高Sr、Ba而低Rb,后者具明显的高Rb和异常的低Sr、Ba,其中,白云母花岗岩以异常高Y为特征,白云母钠长花岗岩以异常高Rb为标志;稀土元素前者REE配分型式具有右倾的LREE富集型,负Eu异常明显,后者具有“燕式”REE配分型式,暗示不同类型之间有着不尽相同的岩浆源岩或熔融机制.这些新生代花岗岩的岩浆序列和岩石组合揭示,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碰撞造山经历了复杂的演化历程:(1)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于66~59Ma发生对接并强烈碰撞,导致地壳大幅度加厚和地壳深融;(2)经过大约5Ma的应力调整,于54~52Ma发生碰撞高峰期后的短暂张弛和正长花岗岩浅成侵位;(3)于43~41Ma,张弛加剧,地壳伸展,伴随着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形成发育.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木孜塔格地区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研究,探讨其成因及构造环境,为东昆仑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新信息。对木孜塔格地区出露的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15±4 Ma(MSWD=2.9)和419±6 Ma(MSWD=4.3),表明该花岗岩形成于早泥盆世。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木孜塔格地区中粗粒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均具有高硅、低镁和低钛特征,铝饱和指数大于1.0,主体为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图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2类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等元素,而亏损Nb、Ta、Yb、Y等高场强元素,结合CaO/Na2O和Al2O3/TiO2值及区域地质资料,推测木孜塔格地区花岗岩应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且岩浆源区为贫粘土沉积物的陆壳。综合造山带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东昆仑造山带原特提斯洋的闭合在时空上表现出差异性,整体呈现出纵向上北部和中部早于南部,横向上东段早于西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U、2 2 6Ra、2 1 0 Pb、2 1 0 Po的分布以及2 34U/2 38U和2 1 0 Po/2 1 0 Pb放射性比值。研究结果表明 ,该海域表层水中的铀同位素分布基本均匀 ,铀含量范围为1 3 2 8- 1 4 2 0 μmol·m- 3,平均值为 ( 1 3.82± 0 .2 9) μmol·m- 3,2 34U/2 38U平均放射性比值为1 1 4± 0 0 3。铀含量与盐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其相关系数达 0 895。该海域溶解态2 2 6Ra比活度范围为 1 37- 1 78Bq·m- 3,平均值为 1 5 5Bq·m- 3;颗粒态 2 2 6Ra比活度范围为0 0 0 6- 0 0 35Bq·m- 3,平均值为 0 0 1 5Bq·m- 3;2 1 0 Po比活度 0 80- 1 5 2Bq·m- 3,平均 1 1 4Bq·m- 3;2 1 0 Pb比活度 1 34- 2 1 5Bq·m- 3,平均 1 66Bq·m- 3;2 1 0 Po/2 1 0 Pb的放射性比值0 5 5- 0 84,平均 0 69。并对2 1 0 Po和2 1 0 Pb的不平衡作了讨论。还研究了 1个站位溶解态和颗粒态2 2 6Ra、2 1 0 Pb的深度分布及2 1 0 Pb在两相中的分配 相似文献
15.
烃源岩—流体相互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烃源岩与孔隙流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以及有机酸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开展了烃源岩-流体相互作用模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Ⅱ型干酪根形成有机酸的能力大于Ⅰ型干酪根,水的矿化度对有机酸的形成影响甚微,随着温度升高,流体中有机酸的含量也随之增大。pH值对有机酸形成的影响非常明显,中性和碱性条件更有利于生成有机酸。其中乙酸的形成有利于碳酸盐矿物的溶解,而草酸的形成不利于碳酸盐的溶解。温度对烃源岩的影响与烃源岩的矿物组成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富碳酸盐烃源岩,Ca、Mg、Na三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与温度呈反相关的关系,对于贫碳酸盐烃源岩,与反应温度之间则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而无论碳酸盐含量高低,Si在溶液中的含量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酸性溶液对烃源岩的溶解能力最强,无论原始反应溶液的酸碱性,反应结果都最终趋于弱碱性。流体的含盐量对烃源岩中Mg的溶解影响差异较大,低盐度的流体有利于Mg溶解。 相似文献
16.
今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其前身“南京气象学院”于1960年诞生以来,已历整整60周年了,有着光辉的成就,自然要热烈庆祝。而南京气象学院于1978年成为国家重点大学的同时,创办了“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9年起更名为《大气科学学报》,亦取得光辉的成绩,于是借大学六十周年之机,出版《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周年校庆特刊》。该校该学报要求我写刊首语,还为此寄来了相应的资料,供我学习和参考。作为一个气象学老兵,我义不容辞,于是学习了资料,欣然从命;兼也当作我个人对该大学和该刊的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7.
晚奥陶世五峰期扬子板块沉积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从沉积相分析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扬子板块在晚奥陶世五峰期的沉积模式,认为五峰期扬子板块南部为古陆,东西北为断续分布的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和隆起区所环绕,中部为半封闭的浅水滞流海盆,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扬子扳块中部广泛分布的五峰组形成于陆浅海而非深海小洋盆。 相似文献
18.
在仪器输出端并接电容是减少核测井曲线统计起伏以提高曲线表观质量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从理论上对并接电容后的电路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列举井场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在南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周缘盆地的发育特点在基础上,根据盆地分类的理论、观点、方案,将南海及周缘的三二三个中新生代盆地,划为两型十类,各主要盆地的油气地质特点表明,不同类型的盆地,其油远景不同,分析在板内拉张离散环境中所形成的盆地,其含油气远景最佳,是目前勘探和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提要:旌德花岗质杂岩体位于安徽南部,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研究得到岩体中锆石U-Pb年龄为(141.0±1.0) Ma,认为该年龄代表岩体的侵位年龄。岩体全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出中偏酸性 (SiO2=66.01%~70.87%),富Al (Al2O3=14.91%~16.24%),富碱 (alk = 6.64%~8.01%),K2O/Na2O变化范围在0.78~1.04,镁、铁含量较低,MgO:0.68%~1.06%,TFe2O3 (2.0%~3.34%),以及低磷 (P2O5 =0.10%~0.14%)的特点;微量元素主要富集Sr (189×10-6~452×10-6),贫Nb、Ta、P、Ti、Y、Yb,高Sr/Y比值 (23~66)和 (La/Yb)N (13~58),Eu有轻微的负异常到弱的正异常 (δEu=0.81~1.18)。旌德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相似。ISr=0.7096~0.7101, εNd(t)=-6.28~-7.32,εHf(t)值变化于-6.5~-1.1,两阶段模式年龄 tDM2=1.4~1.5 Ga。较年轻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较高的εNd(t)值和εHf(t)值,以及岩体中发育有岩浆混合成因的暗色包体,指示源区可能有地幔物质的贡献。幔源岩浆底侵使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旌德岩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