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角度介绍了双水平式卫星跟踪望远镜运动控制卡的技术实现。其检测运动角的编码器采用BISS传输,能够高速通信(10MHz),比传统的SSI模式传输数据更稳定和安全可靠。望远镜的二个运动轴具有快/慢/微动三档,可以由用户分别设置速率,同时又设置了限位功能。GPS模块则为系统提供了精确的时间,激光发射的设置则满足了用户的特殊需求。通过测试表明该电控卡能够配合CPU的相关软件实现对卫星的精确定位和跟踪,满足了实际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2.
滇西新生代兰坪盆地和剑川盆地分别位于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两侧,青藏高原东构造结内,其沉积过程和构造变形对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演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对这两个盆地古近纪沉积和构造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兰坪盆地和剑川盆地及邻区的构造变形分为三期:始新世早期的强烈挤压变形、始新世中晚期的伸展变形、渐新世的走滑变形。始新世早期的挤压变形主要表现为兰坪地区的褶皱–冲断系统、哀牢山-红河断裂的逆冲活动和剑川盆地的宽缓褶皱。沉积方面,古新统勐野井组(E_1m)较为稳定的细粒滨湖相沉积转变为始新统宝相寺组(E_2b)较粗的具有前陆盆地性质的河流相沉积,特别是宝相寺组底部发育的一套快速堆积的磨拉石建造,可能是对始新世强烈挤压环境下的沉积响应。始新世中晚期伸展变形体现在盆地的构造环境由早期的挤压环境变为伸展环境和该时期大量富钾岩体和岩脉的侵入,沉积学上,下始新统宝相寺组的河流相转变为中始新统金丝厂组(E_2j)具有快速堆积磨拉石特征的曲流河沉积,极可能是对构造体制变革的沉积响应。渐新世的走滑变形则体现在渐新统的缺失和哀牢山–红河断裂的早期左行走滑。因此,我们认为剑川–兰坪地区在始新世中期和渐新世均发生了显著的运动学转换,这一认识也得到了始新世中期兰坪和剑川盆地物源明显变化的支持。结合青藏高原东南部始新世中晚期岩浆的活动,渐新世大型剪切带(崇山剪切带、高黎贡剪切带)的强烈走滑和保山块体的旋转,我们推测青藏高原东南缘古近纪的构造演化为古新世-始新世早期的挤压、始新世中晚期的伸展、渐新世的转换压缩。  相似文献   
73.
图片新闻     
李振涛 《国土资源通讯》2006,(21):F0002-F0002,F0003
1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北京会见了第三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者。他希望青年地质工作者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开拓创新,发扬传统,团结协作,拼搏奉献,肩负起振兴地质事业的历史责任。200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11月14日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  相似文献   
74.
图片新闻     
李振涛 《国土资源通讯》2007,(8):F0003-F0003
4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表彰暨2007年度工作部署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对200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孙文盛等会前接见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李元宣读曾培炎为会议作出的重要批示并讲话,小苏讲话,汪民主持,王世元宣读表彰决定,王寿祥、甘藏春、王瑞生出席。4月19日,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揭牌仪式暨华北五省(区、市)土地督察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孙文盛在会上强调,国家土地督察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我们一定要…  相似文献   
75.
吕鹏瑞  姚文光  张海迪  杨博  洪俊  曹凯 《地质学报》2015,89(9):1629-1642
贾盖火山岩浆岩带是巴基斯坦境内西部第二大岩浆弧,属于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晚渐新世—中新世,随着新特提斯洋的闭合,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不断碰撞。在持续的挤压条件下,巴基斯坦西部发育了一系列逆冲褶皱系统,并且先后经历了中—晚始新世(43~37 Ma)、早中新世(24~22 Ma和18~16 Ma)、中中新世(13~10 Ma)和晚中新世—早上新世(6~4 Ma)4次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形成了贾盖火山岩浆岩带,赋存有48个斑岩型铜金矿床(点)、远景区。根据区域地质及矿化情况,可将贾盖火山岩浆岩带内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分为东、西两部分。前者主要分布在贾盖侵入体的边缘或与围岩接触带中,矿体产于晚白垩世辛贾拉尼群碎屑岩和始新世贾盖侵入体中;后者则分布在索尔科侵入体的岩株中,矿体产于古新世和更年轻的碎屑岩和火山岩中。矿体主要与磁铁矿系列的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相关,具有钙碱性系列的特征,围岩热液蚀变分带明显,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化(钾化)、泥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境内外斑岩铜矿产出特征显示,索尔科侵入岩可能符合"小岩体成大矿"的现实情况,贾盖侵入岩的大型复合岩基中也可能存在斑岩铜矿床,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最新勘查资料显示,贾盖火山岩浆岩带已发现的48个矿床(点)、远景区可能都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和巨大的资源潜力,如萨因达克、雷克迪克、塔拉鲁格、科·伊·达利尔等矿床(点)、远景区,以及Western War Chah斑岩体,尤其是贾盖火山岩浆岩带西部和Koh Dalil(Rackodiq)矿点。  相似文献   
76.
青藏高原新生代主要隆升事件:沉积响应与热年代学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在青藏高原及邻区近10年完成的1:25万地质填图资料,通过对全区92个古近系-新近系残留盆地分布格局、充填序列和时空演化分析揭示出,古新世-始新世藏南和新疆叶城地区是新特提斯残留海的一部分,青藏腹地为广阔的近海冲积平原,东部的松潘-甘孜和藏东一带为隆起区,班戈、昆仑和阿尔金初步隆起,高原总体地貌格局为东高西低.渐新世期间,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崛起,昆仑-阿尔金-祁连进一步隆起,造成了整个高原的周缘为山系、腹地为盆地的宏地貌格局.新近纪期间,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进一步较大幅度隆起;构造隆升事件的低温热年代学记录也显示出青藏新近纪强构造活动主要分布在青藏周缘的藏南、西昆仑、阿尔金、藏东及川西等地区,并表现出大体同时性,集中表现出大约13~8和5Ma以来的两次重大隆升期.高原从古近纪的东高西低格局,经历了新近纪全区的不均衡隆升和拗陷,最终铸就了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青藏作为一个统一的高原发生了重大的地貌反转事件.  相似文献   
77.
对乌兹别克斯坦努拉套地区早古生代地质体的研究是恢复南天山西部土耳其洋构造格局及演化过程的关键,本次研究通过对南努拉套地区奥陶—志留纪碎屑岩进行物源示踪,分析了该区沉积物质来源及源区构造属性,进而对早古生代土耳其洋属性进行约束.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碎屑岩岩性以细粒杂砂岩为主,形成于近岸海滩相环境,且具有被动陆缘沉积特征.沉...  相似文献   
78.
曹凯  王国灿  王岸 《地球科学》2007,32(5):713-721
青藏高原东昆仑北部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 存在一系列活动断层, 控制了该地区的地貌格局和水系的发育.其中大部分活动断层是已经确定下来的, 还有一些活动断层还处在定性推测阶段.引进河流长度-坡度参数(以下简称“SL参数”) 和Hack剖面2个能够有效反映区域新构造活动的地质参数, 对昆仑河纵剖面坡度变化进行详细刻画和研究, 并对昆仑河河流阶地进行空间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昆仑河河流的Hack剖面与SL参数存在形貌上的对应关系, SL参数的突变主要是受断裂构造活动控制; 证实了昆仑河-野牛沟断裂和东昆中断裂第四纪以来存在构造活动性; 第四纪以来强烈的构造差异隆升作用控制了东昆仑地区的地貌水系发育格局, 并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准则融合的地图匹配算法,该算法运用信任理论融合了多种评价准则并对匹配过程中的道路选择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利用车辆定位的当前和历史信息建立了邻近准则、夹角准则和历史轨迹邻近准则。然后,运用D-S证据组合规则,将三种评价准则进行融合应用于道路选择过程中。最后,借助连通性准则对融合的最终结果进行修正,提高了算法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对于简单和复杂路网,该算法都能提供较高的匹配精度,识别出车辆行驶的道路。  相似文献   
80.
图片新闻     
农垦总局国土资源局牡丹江分局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在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基础上,举办了预防职务犯罪培训班,深刻警示每一位工作人员。图为农垦牡丹江分局反贪局黄启彪局长正在讲述职务犯罪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