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276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转化与开发利用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曲耀光  马世敏 《中国沙漠》1998,18(4):299-307
干旱地区的内陆河发源于山区,在山前平原地区受干旱气候、地质地貌结构和岩性的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具有大数量转化的特点。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通过对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山前平原地区河水、地下水、泉水相互转化机制的研究和分析,建立了模拟与计算相结合,兼有预测性质的水资源转化与开发利用模型。模型概念明确,形式简单,所需资料容易获得。在新疆乌鲁木齐河流域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模拟的流域最大可能引水量和水资源净可利用量,都远比现状实际引水量和水资源净利用量小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明显过度,每年超采地下水1.2×108m3,与当地水文地质部门计算结果非常一致,效果较好。另外,模型预测结果还表明,对于处在完成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阶段的,类似乌鲁木齐河流域的内陆河流域来说,可用水资源的开发已达到极限,再采用传统的提高地表渠系利用率的方法,已不可能增加流域的可用水资源量。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水利和水文地质部门长期以来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到底如何开发才算合理的争论;也证实了,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在经济上得不偿失,而且将破坏流域已建有的地下水开采和供水系统,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损失。  相似文献   
172.
根据科技期刊作者工作准则和有关国家标准,指出目前在科技期刊来稿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几个有违科学道德的问题,如抄袭、剽窃、一稿多投或变相一稿多投、假署名现象等,并说明作者投稿时应采取的正确行为准则和做法,以利维护科技期刊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173.
地表地质研究及中国航磁异常表明中国航磁大地构造具以下3种类型:沉积盖层区(深浅层结果反映正常构造层序)、构造盖层区(地表及浅层为外来推覆山系,与深部构成异常构造层序)和航磁异常地质历史时期各期沉积-构造事件叠加的记录。按郯庐断裂两侧华北、扬子地台区航磁-构造异常带的可比性,郯庐断裂总位移可达500km。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航磁-大地构造分区为:Ⅰ光蒙区、Ⅱ华北区、Ⅲ哈萨克斯坦区、Ⅳ塔里木区、Ⅴ青藏高原区、Ⅵ扬子区、Ⅶ华夏-台湾区。  相似文献   
174.
1 引言 由于强降水而引发的洪涝是辽宁的主要灾害之一,做好强降水预报是做好洪涝预报的基础。中期预报以其较长的时效性,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3~6天中期预报时效内准确预报强降水已成为可能。据统计,在综合考虑全省平均及分片平均候累积降水量的前提下,1961~1994年夏季辽宁省  相似文献   
175.
176.
秦岭造山带三维结构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60  
根据秦岭造山带地表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概括其现今结构呈现为具流变学分层的“立交桥”式三维结构几何学模型。并从其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构造动力学分析,认为它是在长期构造演化基础上,主要是中新生代以来深部地幔动力学和岩石圈圈层关系调整变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7.
长春地区紫外光谱(UV-A,UV-B)辐射观测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利用我们研制的太阳—大气紫外光谱辐射计,从1992年5月在长春开始试验了野外观测,监视到达地表的太阳直射和大气散射紫外光谱辐射,主要给出长春地区地面紫外辐射,特别是紫外(UV)B段(280~320 nm)光谱辐射的一些基本特点和初步统计特征。由于地表UV-B辐射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危害作用,其强度随着臭氧减少而增加。该项观测分析将有助于监测和研究臭氧层变薄的实际效应。  相似文献   
178.
华南及其海域三维速度分布特征与岩石层结构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南(包括台湾省)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台网记录到的514个区域地震和716个远震事件的19777条P波到时数据,用地震层析反演方法重建了华南及其海域(18.0°-31.5°N,106.5°-130°E)的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1.华南及其海域地壳和上地幔广泛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它不仅出现在海域和陆区不同构造之间,同时也出现在陆区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及其内部.2.地壳上部速度图像呈现出陆区和海域的速度差异:海域表现为低速,陆区的大部分表现为高速,而地处陆缘海的长乐-南澳断裂带恰好对应于陆区高速和海域低速块体分界处。陆区的一些主要断裂带几乎都显示在速度梯度带上.3.110km深度处的速度图像表明,华南海域普遍显示低速;陆区除东南沿海褶皱系和华南褶皱系西部为低速外,均为高速.说明海域和陆内活动区在这一深度处已有软流层显示。4.研究区域内岩石层厚度变化显著,在陆区,扬子准地台与较为活动的褶皱系相比,具有较厚的岩石层。华南褶皱系内部岩石层厚度也十分不同,其东北部岩石层厚度大于西南部,说明华南褶皱系内部活动程度不同,东北部相对稳定,西南部较为活动。台湾以东沿大陆架、大陆坡岩石层逐渐抬升,至海洋下...  相似文献   
179.
计胜利  曲世东 《世界地质》1996,15(4):99-100
浅议喷锚加固技术计胜利,曲世东,孟炜,侯传彬(勘察工程系)喷锚加固技术是地下工程中的一种支护形式,对于减少基坑开挖量、节约工程材料和费用,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和提高岩土工程的稳定性都有重要作用。大连市“不夜城”工程占地2万m2,地处繁华地段,基坑开挖深度...  相似文献   
180.
压裂液对油层伤害的若干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利用溶度积与离子积常数的关系讨论了压裂液中所含离子与地层流体之间的不配伍性;利用岩芯模型、微观砂岩模型等实验手段,就压裂液中的固形物对储集层渗流能力的影响和水锁效应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