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6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学术会议,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开始至十二月三日结束,共进行了七天。我受会议领导小组的委托,对这个会作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92.
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它对冰期之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处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中国由于纬度较低和大陆性气侯的影响,冰期中冰川的规模是有限的。但是,已有的事实说明,冰期气侯仍然在中国的自然环境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中国西部高山和高原地区的若干地点,已经查明有不少于四次冰期的古冰川遗迹,全新世冰期的冰川前进也得到证实。在中国东部地区,是否有过第四纪冰川活动及当时冰川规模有多大至今仍在讨论之中,但冰期气侯的影响,特别是晚更新世冰期中寒冷环境的影响是很强烈的。另外,七十年代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说明,高原在第四纪期间的隆升既为冰川发育创造了有利的地势条件,而这种隆升促进了亚洲大陆季风的形成,决定性地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自然环境。这是研究中国第四纪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在1978年9月瑞士举行的世界冰川目录工作会议(Riederalp Workshop ofWorld Glacier Inventory)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承担了世界冰川目录中国部分的编目任务,将其列为研究所的一项长期的专门的重要工作,组织了较多人员,参照世界冰川目录临时技术秘书处提供的由F·Muller等编著的世界冰川资料编纂与汇编规范(Instruc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and Assemblage of Data for a WorldGlacier Inventory,1977,以后简称TTS规范),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4.
非常高兴看到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印制的著名地貌学家崔之久教授群体的新著<中天山冰冻圈地貌过程与沉积特征>问世.这本书的特征用一句话说是高水平的原始创新,特别显得难能可贵.近年来,地貌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市场经济大潮冲洗涤荡下出现了下滑趋势,但崔之久教授坚持在他开拓的新阵地,跋涉高寒山区,年复一年地观察、比较、阐明其过程,弄清其机理.特别在新疆天山中段,依托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站,布设了30多个地点进行定位观测.连续工作十多年,积累了大量感性材料.对冰川冰缘地貌的全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崔之久教授和本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也有较深入地联系和讨论,由此对各种观象所提出的解释与判断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恰当的能为多数学者承认和接受的.这本著作在本领域中不仅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处于先进水平.但要获得国际上同行学者大量应用,还必须将其精华译成英文,以论文形式或译成英文专著发表,便于国际流通.是评者所殷切期望的.本书印制精良,图件和照片都清晰悦目,是科技出版行业近年来改革进步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5.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形成的保存完好的古冰川遗迹和现代气候条件下冰川物质平衡与气候的关系,用冰川动力学方法估算出冰川达到末次冰盛期规模时的气候条件。依据末次冰盛期冰川面积,结合冰川平衡线高度和冰川体积综合分析,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的夏季气温应比现代低4.8℃左右,降水约只有现代的30%。但目前其它古气候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的夏季气温比现代低5.6℃左右,两者相差0.8℃,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冰川动力学方法未考虑构造抬升对气温的影响,据此推测,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至今的构造上升量约为130m。  相似文献   
96.
青藏高原的末次冰期与最大冰期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相似文献   
97.
迈耶教授是当代国际著名的冰川学家之一,为表彰这位从事冰川学事业三十多年,并对整个国际冰川学界活动作出杰出贡献的美国科学家,国际冰川协会在他60周岁之际授予他冰川学界最高荣誉——塞里格曼冰晶奖章(Seligman Crystal)。 迈耶1925年诞生于伊阿华市一个教授家庭,1949年毕业于伊阿华州立大学电子工程  相似文献   
98.
本文拟对兰州冰川冻土所1981—1982年研究工作的若干进展作一简要的回顾。 中国冰川目录 1981年统计得阿尔泰山区(包括木斯套山)的冰川条数为416条,冰川面积293.2平方公里,折合水量为148.43亿立方米,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幅1/100万阿尔泰山区的冰川分布图和6幅1/40万流域冰川分布图。1982年与新疆地理所合作,  相似文献   
99.
Based on measured hydrological data by using ship-mounte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ADCP) instrument, we analyzed shapes of river cross sections of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basin (mainly focusing on Makou and Tianjiazhen river reach). Hydrodynamic properties of river channel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can be identified between river-width/river-depth ratio (W/D ratio), sizes of cross section and mean flow velocity. Positive relations are detected between W/D ratio and mean flow velocity when W/D<1; and negative relations are observed when W/D>1. Adverse relationships can be obtained between W/D ratio and cross-section area. Geomorphologic and geologic survey indicates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river banks in the wider and narrower river reaches respectively. These may b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causing unique hydrological properties of river channel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basin. Narrower river cross sections tend to raise water level in the upstream river reach near narrower river channel, giving rise to backwater effects. River knots can cause serious backwater effects, which is harmful for flood mitigation. However river knots will also stabilize river channel and this will be beneficial for river channel manage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may be helpful for flood mitigation and river channel management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basin. 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701015; Key Project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730635 Author: Zhang Qiang (1974–), Ph.D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specialized in natural hazards and climatic changes, hydrologic statistics, floods and fluvial geomorphology.  相似文献   
100.
长江中游马口-田家镇河段40 年来河道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与数字高程模型(DEM) 分析了马口-田家镇河段1963 年、1972 年与2002 年河道地形数据,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该河段过去40 年冲淤时空变化。研究结 果认为, 1972 年与1963 相比冲刷量达到789.9 hm3, 冲刷面积为39.7×104 m2; 2002 年与1963 年相比冲刷量达到1196.5 hm3, 冲刷面积为59.4×104 m2; 2002 年与1972 年相比冲刷量 达到960 hm3, 冲刷面积为54.3×104 m2。由以上结果认为, 马口-田家镇河段近40 年来以冲刷为主; 河道冲淤变化以马口卡口与田家镇卡口等窄深河段最为剧烈, 宽浅河段与顺直河 段冲淤变化较为和缓, 冲淤变化幅度不大; 卡口上、下端以淤积过程为主, 而卡口顶冲水流的顶弯部位以冲刷过程为主。研究河段冲淤变化受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影响很大, 对未来三峡工程建成后, 三峡大坝下游来水来沙以及研究河段冲淤变化的影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