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194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765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速岩质滑坡滑面摩擦特性是其运动机制的重要方面,目前尚未研究透彻。以四川省峨眉山市的王山-抓口寺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视频监控,获取了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和滑坡运动特征。利用销盘式磨损仪对滑体(玄武岩)和滑面(凝灰岩)分别进行高速摩擦试验,分析其在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的摩擦特性(动摩擦系数和微观磨损形貌)。结果表明:滑面(玄武岩和凝灰岩接触面)的动摩擦系数远小于滑体(玄武岩)的动摩擦系数;在试验条件下,无论饱水或干燥状态,滑面(玄武岩和凝灰岩接触面)的动摩擦系数与摩擦速率和法向压力均负相关;在试验条件下,无论饱水或干燥状态,滑体(玄武岩)的动摩擦系数与摩擦速率负相关,但与法向压力正相关;高速摩擦过程中,滑面的剪胀破裂会导致动摩擦系数瞬间增大。试验结论可作为含软弱夹层的硬岩滑坡形成高速运动的一种原因,同时可为玄武岩和凝灰岩地区高速岩质滑坡的防灾减灾提供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42.
通过贵州天柱重晶石矿整装勘查,在天柱云洞重晶石矿床下部发现铅锌矿体,矿体产于陡山沱组地层中,呈层状产出,规模较大,具有"上部重晶石矿,下部铅锌矿"的分布规律。从矿床地质、地化特征等方面研究,获得该矿床属于热水喷流沉积成因的初步证据。通过与典型SEDEX铅锌矿床对比,云洞地区铅锌矿的矿体形态、矿物组合、矿石组构、围岩蚀变,以及沉积、构造环境等,都与典型SEDEX铅锌矿床具有相似性。根据沉积、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湘西黔东具备热水喷流沉积(SEDEX)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条件,预测天柱坪地—新晃—玉屏一带具有寻找大型铅锌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43.
仁里矿床是中国近年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文章针对其稀有金属矿化富集规律、成岩成矿演化特征及找矿标志等问题,以5号主矿脉钻孔ZK708全孔岩芯及岩体内、外伟晶岩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电子探针、能谱仪分析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开展了伟晶岩岩相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①仁里矿床伟...  相似文献   
44.
北太平洋作为全球大洋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低纬间热量和物质的传输与再分配方面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进而影响到地球气候系统。基于过去50多年来的大洋钻探工作,前人在北太平洋地球科学的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回顾了北太平洋古海洋和古气候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1)东亚夏季风和西部边界流演化,以及其对高低纬热量、水汽的传输;(2) 北太平洋中层水和深层水的性质变化、分布范围和驱动机制,以及冰期旋回中水体垂直交换作用的气候响应;(3) 风尘输入对亚洲内陆古环境的反映,及其对北太平洋生产力的铁肥效应。尽管前人针对上述科学问题都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在对北太平洋上述几方面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分歧。基于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概括,本文最后提出了未来北太平洋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强调了多圈层、多系统角度对深入认识过去地球气候系统变化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大洋航次开展的理想靶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5.
目前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仍很肤浅,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于地球动力学问题仍在探索过程中,Science杂志2005年公布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中的第10个问题是“地球内部是如何运行的”,提出地球动力来源还尚未解决。 2017年出版的《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认为板块构造理论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该学说依然存在其形成以来就存在的难题,即板块动力、板块起源及板块上陆三大问题,驱动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讨会分两个环节,一是主要观点报告环节,二是讨论争鸣环节。 在报告环节,涉及动力机制的主要有5位报告人,分别阐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梁光河提出了新大陆漂移说,通过大量证据分析认为传统的海底扩张驱动大陆漂移的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地质和地球物理观测事实说明持续推动大陆漂移的动力不是海底的持续扩张,而是大陆板块后下方持续的岩浆上涌推动大陆板块向前漂移,那是一个自发的连锁反应。万天丰认为传统的海底扩张传送带模式很难解释大陆板块漂移速度远远大于地幔对流速度这个问题,提出了陨击说。陨石撞击诱发地幔底劈推动大陆板块运动这个新的驱动模式。唐春安提出了地球龟裂说,认为地球内部热能的积累与释放,使得地质历史上岩石圈地幔具有冷热交替的周期。毛小平分析认为,目前所提出的地球动力中,只有周向应力具有足够数量级的应力,可以推动板块运动;周向应力在岩石圈薄弱处释放从而产生地壳相对运动;长期以来解释不了的“地壳异常压力”其实就是周向应力,而可独立于重力的构造力、碰撞力并不存在。 在讨论争鸣环节,大家针对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自由发言。梁光河指出万天丰提出的陨石撞击可以较好地解释超大陆裂解的初始动力,但不同意陨石撞击可以提供持续的大陆漂移的动力,以印度板块的北漂为例,因为地幔的巨大黏滞阻力,需要无数个陨石定点撞击印度板块后面才可能持续推动印度板块漂移。唐春安提出地球的锅盖效应,因此上地幔具有冷热周期,在热周期地壳才会大规模漂移,按照力学机制,大洋中脊和转换断层不可能是海底扩张产生的,应该是大陆漂移拉开产生的断裂系统。最后杨巍然总结发言,认为陨石撞击是一个重要因素,地球上的构造运动都可以归结为开合运动,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都是存在的,地体构造也是科学的。研讨会取得的共识是:大陆的确存在大规模水平运动,传统的地幔对流传送带驱动模式存在很多与观测事实不符的问题,需要重新认识驱动机制和驱动力的问题,对板块俯冲问题多数持怀疑甚至反对的观点。其驱动力应该来自重力和地球内部热力,但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6.
重庆市三峡库区光能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由影响太阳辐射的因子入手、分别从云、雾、日照时数(百分率)、太阳辐射量等方面做了深入地分析,从天文气象意义到时空分布规律,从一般到个体,从现象到成因。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黔东北松桃-江口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调查研究及系统的样品控制,以岩石学、层序地层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为技术手段,研究发现该组地层岩石主要为富含炭质细碎屑岩组合,沉积构造丰富,识别出该地层组为完整的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可进一步划分为盆地-大陆斜坡-深水陆棚相沉积。微量元素总体上富亲铜、亲铁元素,贫亲石元素;以V、Ni、Mo、Re、As、Cd、U元素丰度及U/Th、δU、V/(V+Ni)、V/Cr、Ni/Co比值指标证实研究区牛蹄塘组中下部沉积条件均位于氧化界以下,属于贫氧-厌氧还原环境,为区域上V、Mo等元素的超常富集提供必要条件,至本组上部为贫氧-弱氧化环境,划分出Ⅶ个氧化还原幕次,细化了研究区牛蹄塘组沉积环境条件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48.
地质学家重视研究深部(变质)CO_2对古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焰新  文冬光 《地学前缘》1996,3(4):274-281
地质学家重视研究深部(变质)CO2对古气候的影响贾跃明(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北京,100037)近几年来,随着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地质学家越来越重视地质历史时期影响大气CO2浓度的因素的调查。不少人认为,变质作用和火山活动可能是过去大气中CO...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介绍了航测数字化成图系统中成图子系统的研制情况及相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0.
陕北油气田开发中水资源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陕北工业用水短缺、大量污水无序排放的调查。研究了造成陕北严重缺水的原因,发现化工废水难以净化后供人们生活使用。但通过去重金属离子后可用于油田注水开发。炼油厂废水与油田产出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处理后,根据不同油田储层物性进行回注采油。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污水适应于不同地质特征的产层。这即解决陕北特低渗油层注水的水敏性问题,同时也使大量污水得到充分利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