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1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443篇
测绘学   333篇
大气科学   321篇
地球物理   356篇
地质学   1053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221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3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4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白龙  张真  谯文浪  石磊 《贵州地质》2006,23(4):286-291,295
新疆伊吾韧性剪切带变形组构较发育,序列演化明显,存在逆冲剪切和韧—脆性变形转换,变形时代为华力西早期,早于晚二叠世。其形成时代应早于研究区岩浆侵入活动时期。变形机制属地壳中深层次塑性流变和韧性剪切,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演变等特征。该剪切带控制了该区的成矿带、矿化带、矿体的产状。对中—低温热液金银铜等主要矿产的成矿作用和分布规律作了初步探讨,粗略判断成矿过程大概是在地质事件多发的晚古生代,并且成矿具多期性和多源性。  相似文献   
852.
目的】研究大方县暴雨及其灾害特征,提高当地暴雨预报服务能力,为地方政府防洪部署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大方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和乡镇自动气象站2013—2022年逐日降水资料、灾情资料,结合大方县地形、河流分布特点,统计分析近10 a大方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各乡镇暴雨、大暴雨的致灾特点。【结果】大方县年均暴雨日、大暴雨日分别为14.8 d、3 d,且有增加趋势,暴雨、大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均呈单峰型分布,暴雨的峰值出现在6月,大暴雨的峰值出现在7月,最早暴雨初日为4月18日,最晚暴雨终日为10月5日。【结论】大方县暴雨及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南部、西部及北部乡镇,中部出现暴雨的次数较少,其分布特征与地形和水域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位于迎风坡或水域附近的乡镇出现暴雨的频次高于其他乡镇。从暴雨灾情分布来看,致灾性暴雨出现在6、7月居多,与暴雨日、大暴雨日的月分布趋势相同,乡镇暴雨致灾频率大多在10%~30%之间,分布特征不明显;大暴雨致灾频率较高,在南部、北部海拔落差大或位于河谷地带的乡镇致灾性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853.
采用m法,控制桩身最大变形,通过对给定基坑外地表最大沉降量情况下的悬臂式桩排支护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来考虑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经工程验证表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54.
本人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给出了与根据填挖平衡的原则,利用线性内插形成DTM的原理进行了土、石方量计算的程序设计,并在一工地投入使用,提高了工效。  相似文献   
855.
不同基质下菹草的生长及其对水体营养盐的吸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置两组实验分别研究不同基质对菹草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菹草对不同基质下水体营养盐的吸收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湖泥、混合基质及黄土三种基质对菹草的生物量变化及石芽的形成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氮磷养分含量高的湖泥更有利于菹草植株的生长,其生物量增长幅度最大,混合基质次之,氮磷含量最低的黄土最差;黄土基质下菹草石芽产生的时间最早;混合基质下产生石芽数量最多.3、4月份菹草水体中不同形态的氮浓度均低于空白组,最大净化效率达74%,构成水体营养盐氮的汇;菹草对不同基质下水体中氮的净化效率表现为:湖泥混合底泥黄土;菹草对水体磷的控制吸收作用不明显,甚至有加快磷转换释放的作用;6月份处于腐败分解阶段的水草组水体营养盐浓度普遍高于对照组,构成水体营养增加的源.  相似文献   
856.
基于德温特数据库中的专利信息,通过对比海上风电和其他海洋主要可再生能源的年专利信息,结合海上风电专利数量与碳减排压力以及年新增装机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对海上风电技术发展做了分析,归纳了海上风电的重点技术领域;构建了海上风电技术成熟度预测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海上风电技术发展迅速,目前整体的技术成熟度已达到0.87,已从成熟期进入饱和期。浮式风电作为一种具有替代性特征的新兴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的技术成熟度已达到0.54,从技术成长期进入技术成熟期。  相似文献   
857.
呼伦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渔业资源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2014-2015年在呼伦湖进行的鱼类资源拖网调查,结合历年渔业捕捞资料,分析该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渔业资源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获鱼类21种,隶属4目6科21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数的81.0%;群落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鲤(Cyprinus carpio)、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鱼类群落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偏低.东部、西部湖区间的鱼类群落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西部湖区的鱼类物种数量较少,但大中型鱼类比例及生物多样性较高.与历史资料相比,呼伦湖鱼类的物种数量下降,优势种组成发生较大变化,鱼类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而捕捞强度过大、湖泊富营养化加剧及气候水文条件变化是导致呼伦湖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8.
基于水声学方法的太湖鱼类空间分布和资源量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BioSonics DT-X科学回声探测仪(208 kHz)在太湖2011年开捕前的8月对东部和北部湖区的鱼类进行了走航式水声学调查,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模型对调查湖区的鱼类大小组成、空间分布和资源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调查湖区的鱼类平均目标强度(目标鱼类对声波的反射能力)为-51.85±0.02 dB,平均体长在6 cm左右,体长范围为2.35~89.33 cm,不同区域间的鱼类目标强度差异性显著,表明不同区域间鱼类大小存在差异,其中鱼类的最小平均目标强度(-53.94±0.10 dB)出现在洞庭东西山之间,最大平均目标强度(-50.27±0.14 dB)出现在光福湾.调查湖区的鱼类密度在0.43~3.90 ind./m3之间,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调查湖区进行建模得到鱼类密度均值为2.27±0.57 ind./m3,不同区域间鱼类密度差异性显著,鱼类密度在敞水区较高.基于建模的栅格化数据评估调查湖区鱼类资源量约为5.3×109ind.,其中目标强度在-45 dB(体长约13 cm)以下的鱼类占98.49%.本文对水声学方法在大型浅水湖泊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水声学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鱼类资源调查方法在较大空间尺度上的局限性,但在调查时易受风浪、水生植物、船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9.
蓝藻水华暴发时间变化一定程度上表征了藻华物候特征,研究藻华物候变化可为湖泊水环境健康问题治理和缓解水生生态系统环境退化提供科学依据。以往巢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主要基于2000年以来的MODIS卫星数据,限制了对巢湖蓝藻水华暴发时空变化过程的理解。本文利用Landsat扩展时间序列,联合MODIS数据,基于浮游藻类指数和阈值分割技术提取巢湖蓝藻水华,在评估二者藻华提取结果一致性的基础上,获取并分析了巢湖1987-2020年蓝藻水华暴发物候的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2000年前,巢湖蓝藻水华暴发规模较小,2000年后面积显著上升,大面积蓝藻水华出现频繁,2011年达到最高峰(608.4 km2);(2)1987-2020年间,巢湖蓝藻水华暴发可以分为3个阶段:(1)1987-2004年,巢湖蓝藻水华年暴发开始时间显著提前,暴发持续时间显著增加;(2)2005-2010年,藻华年暴发开始时间显著延迟,但暴发持续时间变化不显著;(3)2011-2020年,巢湖藻华暴发开始、结束和持续时间呈现年际波动,年暴发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有所提前,但不显著;(3)巢湖...  相似文献   
860.
孙赫  徐晶  邵志刚 《地震》2017,37(2):78-85
本文利用107景L波段2007年至2011年的ALOS/PALSAR卫星影像, 采用干涉图堆叠技术, 基于GAMMA软件, 利用影像数据公共区域的均值统计校正, 首次获取海原—老虎山—毛毛山断裂带整体地区的平均地壳形变速度场, 将大范围形变结果进行统一表达。 沿断层方向形变结果表明, 断裂带两侧存在明显差异运动, 断层的运动性质为左旋, 其中毛毛山-老虎山段的差异运动比较显著, 在震情跟踪工作中要给予重视。 另外, 结合研究区域内长期GPS水平速度场, 从多角度研究了区域现今地壳运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