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372.
利用包含详细微物理动力学机制的NAQPMS+APM(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 with Advanced Particle Microphysics)模式,对北京城市大气2006年1月15日至2月13日期间的粒子数浓度谱分布进行了模拟,模式模拟结果合理,能够很好地再现北京城市大气细粒子的数浓度谱分布演变特征。分析表明,北京冬季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频发,核化作用使核模态粒子数浓度急剧升高;污染累积时,积聚模态粒子数浓度显著增大,而核模态粒子数浓度很小,粒子谱分布向大粒子端移动;重污染期间,粒子微物理混合作用强烈,二次成分在一次粒子上的附着使一次粒子粒径显著增大,二次成分可使一次粒子粒径增大50%以上,积聚模态的二次粒子与一次粒子共同促进了污染的形成。在北京及其近周边区域,北京南部和河北南部一次粒子数量多,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河北北部二次粒子则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73.
层序地层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如何将层序地层分析应用于陆相裂陷盆地是当前一个热点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对陆相裂陷盆地层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沿着活动断层走向和倾向上的变化是控制陆相裂陷盆地层序发育样式的两个主要因素。在走向上 ,断块中部断层活动性最强 ,构造沉降最大 ,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也最大 ,沉积物大多短源供给 ,以发育 型层序为主 ,向着断端 ,断层的活动性逐渐减弱 ,上盘下降和下盘上升速率相对减小 ,形成相对低地 ,是沉积物优先通过的场所 ,以 型层序发育为主。沿着倾向上 ,靠近断层的陡坡带断层活动性强 ,位移大 ,发育 型层序 ,向着远离正断层的缓坡带 ,构造活动性逐渐减弱 ,基底沉降减小 , 型层序样式发育。 型层序的下切谷和盆底扇以及斜坡扇是良好的储集体 ,具有良好的石油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74.
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类型及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地质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地质条件下油气总是沿着浮力最大和阻力最小的的方向和通道运移,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有5种基本模式:级差优势、分隔优势、流向优势、流压优势和断面优势。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油气运移实际通道只占输导层的1%~10%,但却运输了油气的绝大部分;输导层物性的差异、盖层沉降中心的偏移、流体动力、断层倾角及断层面几何形态控制了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实际地质条件下油气运移所形成的优势通道是上述5种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优势通道是大部分油气运移的实际路径,其研究对追踪油气来源、预测有利圈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5.
抗滑桩锚固段岩体的破坏模式及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抗滑桩设计计算以及嵌岩抗滑桩在西南地区广泛应用的现状,作者结合岩石强度理论和有限单元法为基础,着重分析了桩体锚固段岩体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破坏模式,指出桩间距对岩体屈服变形和破坏模式存在一定的影响,其结论对嵌岩抗滑桩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76.
大监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传输监控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VisualBasic编程语言,根据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卸载原理、实时数据传输流程开发了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监控程序,界面操作灵活简便、实用性和通用性强。该系统在云南省丽江市大监站投入运行,对已建成自动气象站的实时数据传输实现自动监控,保证数据传输质量,为提高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能力和资料共享应用都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77.
泌阳凹陷为—东秦岭褶皱带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箕状断陷.安棚地区位于该凹陷东南部,来自南部陡坡带的扇三角洲砂体与安棚鼻状构造配置形成以砂岩上倾尖灭为主要圈闭类型的油气藏.油气储层成岩演化阶段进入晚成岩B期,成岩作用较强,储层物性较差,具低孔低渗特征.但沿鼻状构造的轴部微裂缝较发育,改善了储层储集性能.研究认为,丰富的油源...  相似文献   
378.
根据对新疆几个主要农作物耕种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土壤含水量与地温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同样土质条件下(本试验区均为沙壤土),种植不同作物,其土壤湿度大小所响应的地温要素不同,有的与凌晨地温(T08)相关好,有的对中午地温(T14)反应灵敏;有的和地面日温度相关突出,有的则与浅层地温关系好,总体看,土壤湿度与地面日温差(△T=T14-T08,近似为日较差)相关最佳,其道理众所周知,是土壤的热惯量差异所致。反言之,不同作物田,即使土壤含水量和其它条件都一样,其△T可能不一样,而且变化最敏感的△T所在深度也不同。本文给出了四种农作物生长田里土壤湿度和地温的响应模式,并推论可以用AVHRR辐射温度(亮温)的日差值Tb代替△T,进而提供一种利用NOAA卫星遥感资料监测不同作物区土壤湿度分布的模型。  相似文献   
379.
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振动控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