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1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4篇 |
大气科学 | 52篇 |
地球物理 | 95篇 |
地质学 | 256篇 |
海洋学 | 42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15篇 |
自然地理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区域地质调查剖面资料和钻井资料的研究,结合对部分野外剖面与钻井岩心的系统观察和取样分析,发现四川盆地及邻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颗粒滩主要由颗粒石灰岩(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构成;颗粒滩以未暴露浅滩为主,发育向上变浅和向上变深2类垂向序列。川中古隆起和黔中古隆起北部地区的颗粒滩的横向规模大、层位稳定性和连续性最好,其余地区颗粒滩多表现为点滩且规模较小。研究区龙王庙期总体上为西浅东深,西南缘、西北缘和北缘为古陆环抱,盆内呈“一隆两坳”的古地理格局。颗粒岩在古地貌高地具有广覆式“五线一带”的平面分布样式。川中古隆起、黔中古隆起北部地区是颗粒滩发育最有利的地区,东北部和东南部的水下岛链区是优质颗粒滩带发育的潜在区。古隆起发育演化对颗粒滩和有利储集相带具有明显的控制效应,次一级海平面升降变化影响滩体的垂向叠置样式和横向连续性。 相似文献
32.
一种双向测距与时间同步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双向单程伪距测量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双向测距与时间同步(DRTS)终端系统总体构架,阐述了在系统中使用的技术,并搭建了基于DSP+FPGA的双向测距与时间同步系统软硬件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此系统的码速率为5MHz、中心频率为15MI-Iz时,测距和时间同步的分辨率可达0.15cm和5ps(@1S),采用不同频率源时测距和时间同步的精度分别为1.038m和3.46ns,采用相同频率源时分别为0.28cm和9.43ps(参考频率稳定度1×10^-10/d量级)。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测量精度优势,但考虑通用性,此系统的硬件仍需进一步优化,软件上需要做到码速率可调。 相似文献
33.
台湾峡谷HD133和HD77柱状样的沉积构成和发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南海东北部台湾峡谷内水深3 280 m的HD133和峡谷外水深3 378 m的HD77重力活塞柱状样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古生物和碳酸钙含量分析,利用AMS14C同位素测年和沉积速率初步认定是属于MIS3a以来的沉积。按沉积物粒度和碳酸钙含量可将两支柱状样划分为3套沉积层段:上部层段1和下部层段3均以粉砂质黏土为主,夹薄层粉砂,深水底栖有孔虫含量高,碳酸钙低于10%,代表受重力流作用较弱的正常深海沉积;中部层段2发育一套以中-细粒为主的厚砂层,含大量浅水底栖有孔虫,碳酸钙含量可高达60%,AMS14C测年出现倒置现象,表明主要为浅水重力流沉积。柱状样的沉积构成响应同期海平面变化,特别表现在深水砂层沉积的两大控制因素:在时间上,低海平面时期大量浅水和陆源碎屑物质直接输送到陆坡之下的深水区,形成富砂的层段2;在空间上,峡谷水道是重力流的物质输送通道,地形优势使得重力流携带物优先在水道中发生沉积,造成HD133柱的含砂量明显高于HD77柱状样。 相似文献
34.
根据石家庄污灌区土壤的平面和垂直剖面土壤样品中As含量数据,制作了As分布图,总结当地As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污灌区内表层和深层土壤中As的分布都受到强烈的外源影响:表层As的分布受到污水排放源位置的控制,深层土壤也受纳了从上层向下迁移的外源As,在表层和深层都形成了若干高值区,各高值区具有独立成因;垂向分布上As主要富集在深部粘土层。 相似文献
35.
层序地层学是当前地球科学研究颇为关注的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碎屑岩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源于海相盆地,是在被动大陆边缘油气勘探实践的基础上凝练而来的,至今已经历了约50年的发展历程.本文梳理了深海碎屑岩层序过去50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进展(包括1970—2000年的经典海相碎屑岩层序地层学、2000—20... 相似文献
36.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退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生态环境退化是黄河源区所面临的重要的生态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源区生态环境退化不但影响本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文条件构成很大威胁。在收集区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2000年TM影像的解译,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和特征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源区生态环境退化主要表现在冰川退缩、冻土面积的减小和冻融侵蚀面积的扩大,植被退化和土地退化的加剧等过程。最后,在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37.
38.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孟加拉扇上扇某区块的深水沉积体特征。发现了六种典型地震相:下切充填相、海鸥翼状相、楔形发散相、透明相、强振幅平行相和弱振幅平行相。下切充填相代表粗粒的水道充填沉积;海鸥翼状相代表水道-天然堤复合体;楔形发散相代表细粒的天然堤沉积;透明相代表块体搬运沉积;强振幅平行相代表朵叶体沉积;弱振幅平行相代表深海披覆沉积。通过对典型地震剖面特征和平面属性分布分析可知:上扇垂向上依次沉积了朵叶体、水道和堤岸、朵叶体、水道-天然堤复合体。 相似文献
39.
残余盆地的特征及其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残余盆地是指后期经过较强烈改造,油气系统的区域层受到过较强烈剥蚀,从而油气系统发生过重新组构的盆地,在我国以海相地层为主。与原生盆地相比,残余盆地经历过更复杂的盆地动力学沉化过程和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其机制更为复杂,以多期成盆、多期改造、多期生烃、多期运移、多期散失、多期聚集成藏为特色,研究了勘探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中国近海黄姑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PCR扩增了黄姑鱼(Nibea albifora)、浅色黄姑鱼(N.coibor)、日本黄姑鱼(N.japonica)和状黄姑鱼(N.miichthioides)等4种黄姑鱼类的16S rDNA和COΙ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计算其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并结合来自GenBank的13种石首鱼科鱼类的相应基因片段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利用16S rDNA片段可以对4种黄姑鱼类进行分子鉴定;但是基于COΙ基因片段计算的日本黄姑鱼和状黄姑鱼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02—0.005,尚未达到种间分化水平,应用该基因片段进行这两种鱼的分子鉴定值得商榷;(2)分子系统树显示日本黄姑鱼和状黄姑鱼与黄姑鱼和浅色黄姑鱼处于不同的系统发育阶元,日本黄姑鱼和状黄姑鱼与白姑鱼属鱼类聚为同一类群,支持形态学上将日本黄姑鱼和状黄姑鱼划归为白姑鱼属的分类学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