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华北东部晚中生代中基性侵入杂岩体(如山东莱芜地区铁铜沟岩体;山东潍坊地区金岭.湖田岩体;河北邯邢地区符山岩体)中常含有橄榄岩捕虏体。这些橄榄岩的来源和成因问题存在很大争议,主要有堆晶成因或代表古老洋壳蛇绿岩和岩石圈地幔来源两种观点。本文在对山东潍坊地区金岭一湖田岩体中橄榄岩捕虏体的研究成果和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这些橄榄岩捕虏体皆是堆晶成因或代表古老洋壳蛇绿岩,而非岩石圈地幔直接样品。因此,不能用这些橄榄岩捕虏体的组成来反演该地区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  相似文献   
632.
华南泥盆纪沉积演化及海水进退规程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代钊  陈其英 《地质科学》1994,29(3):246-255
根据湘黔桂地区泥盆纪沉积相带的时空展布和迁移规律,建立了华南泥盆纪完整的海平面变化曲线,识别出2个Ⅱ级海侵-海退(T-R)旋回和16个Ⅲ级旋回。湘桂海域和黔东南海域的T-R型式有明显差异,可能为不同沉积背景所致。早泥盆世的T-R型式与南西西伯利亚的较为相似,中、晚泥盆世的T-R型式则与欧美地区相似,反映了早泥盆世已受到古特提斯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3.
载炭泡塑分离土壤中不同价值态痕量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34.
通过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系野外露头实测、踏勘、前人研究成果整理以及盆地腹地露头缺乏地区的钻井资料的分析,研究了中上扬子地区中寒武世的古地理背景。白云岩的成因、平面上以及垂向上的分布特征都受控于古地理。中寒武统整个台地区为局限台地,在台地发育咸化澙湖、潮坪、局限潮下、浅滩等次一级的古地理单元。中寒武统的膏岩与白云岩不同程度互层。向台地内部,滩相发育愈少,咸化澙湖、潮坪以及局限潮下越发育;越往台地的边缘,滩相越发育。研究区中寒武统白云岩按照晶体大小可以分为泥粉晶白云岩和砂糖状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为潮坪准同生白云岩,机理为蒸发泵作用,白云化流体来自于澙湖浓缩的海水。砂糖状白云岩绝大多数为回流渗透白云化成因,白云化流体主要来自于蒸发泵机理富余的高镁钙比流体。回流渗透白云化过程缓慢,白云石结晶较好。寒武系岩性在垂向上有很好的叠置关系,反映古地貌随地质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635.
欧空局Swarm星座包含三颗飞行在不同地方时的卫星,其为研究夜侧电离层纬向四峰结构随时间的演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2017年1月31日夜间,Swarm A和C两颗并排飞行的卫星在黄昏前后(17:55/18:01地方时)的美洲扇区并没有观测到赤道电离异常的两个峰,而Swarm B卫星在约4.5小时后飞行于大致相同的经度扇区,并观测到夜侧电离层呈现出明显的纬向四峰结构.该观测证明了纬向四峰结构中靠近低纬的两个内峰不是黄昏前后赤道电离异常峰的残余.在该事件中,位于秘鲁的Jicamarca非相干散射雷达从黄昏至午夜观测到向下的等离子体垂直漂移速度,表明向上的等离子体漂移速度并不是引起夜间纬向四峰结构的必要条件;而位于Arecibo的法布里-珀罗干涉仪观测到中性风显示出东向和南向分量的增强,表明中性风对夜侧纬向四峰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SAMI2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卫星、非相干散射雷达及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观测一致.模拟结果显示夜侧东向与赤道向风为纬向四峰结构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当赤道向风过大时,会导致背景电子密度出现显著半球不对称性,从而阻碍夜侧纬向四峰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