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8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精密工程测量的发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与具体的工程建设戚戚相关。文中概述了现代精密工程测量仪器及方法的发展状况及其在一些具体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详细地介绍了近景摄影测量方法精确地测定悬线几何方程的理论与实用方法,并结合不同的算例说明了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曲线拟合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进军 《四川测绘》1997,20(3):117-118
曲线拟合是测量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结合算例.讨论了在进行曲线拟合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2004年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第14届国际工程测量学术研讨会基本情况.通过这次的学术会议交流,综述工程测量的研究状况,并对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方向进行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工业测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确定仪器站之间的长度,也称之为基线测量,以确定测站的相对坐标。文中主要从理论上就基线测定的方法、精度和最佳交会构形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实际基线测量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涛  姚宜斌  邹进贵  周吕  徐进军 《测绘工程》2019,28(5):39-43,50
本文介绍自主研发的轻便型变形监测雷达的原理结构和特点,并通过一系列实验对该雷达进行基本物理参数和精度的初步测试以及建筑物变形监测方面的应用实验。通过实验证明,该雷达的测量精度达到0.1mm,最远可以观测到800m外的目标,可以用于建筑物变形监测,该雷达也用于边坡、大坝、桥梁等目标的远程变形监测。同时,该雷达在重量、体积、功耗等方面有着优势,解决同类产品笨重、难以携带作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深层油气勘探是未来油气资源的重要接替领域。渤海湾盆地下伏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自油气勘探取得新突破以来,一直是深层油气领域研究的热点。黄骅坳陷新部署的QG8井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和YG1井二叠系砂岩储层获高产凝析油气流,其来源判别问题是深层油气勘探的关键。针对QG8、YG1井凝析油气开展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和原油物性研究表明:两口井的凝析油均为低黏度、低密度的典型轻质原油,具有姥鲛烷优势(Pr/Ph>2.8),QG8井凝析油饱和烃δ13C为-29.1‰、芳烃δ13C为-26.8‰;天然气δ13C1偏重,介于-39.7‰~-36.4‰之间,干燥系数大于0.8,重烃可达16.2%,为偏干湿气。QG8与YG1井凝析油特征与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饱和烃δ13C为-29.26‰~-26.87‰,芳烃δ13C为-26.62‰~-24.15‰)及KG4井原油物性(0.757 1~0.840 2 g/cm3)相近,天然气特征则相似于济阳坳陷GBG1井的煤成气(δ13C1为-43‰~-35‰),表明高产的凝析油气来自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证实渤海湾盆地深层石炭-二叠系煤系具有生烃潜力和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и?????????С???????????????????????????????LS??SVM?????????????????????????????????????????????????????????????μ???LS??SVM??????????????γ??????LS??SVM??????????????д???????????????????Ч????  相似文献   
19.
????????????????????г?????????????????μ?????????-??????????????????????????????????????????????????????????????????????????????????????????????????????????С????????????????н???????г????????????????????Ч????á?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井和地震识别标志,对敦化盆地层序界面进行了识别。在测井曲线上,层序界面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坎值,上下幅值和频率都变化较大;在地震剖面上,层序界面之上表现为上超,层序界面之下表现为削截。通过准层序组叠加方式,对每个层序进行了体系域的划分,从而将敦化盆地古近系晖春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新近系土门子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SQ3—SQ6。每个三级层序都包括4个完整的体系域。通过岩心和录井特征,在盆地内识别出扇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相,进而识别出5种沉积亚相和10种沉积微相。沉积环境演化对烃源岩发育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半深湖沉积环境是盆地内烃源岩发育的相对有利环境,晖春组后期(SQ2)和土门子组早期(SQ3)是敦化盆地烃源岩发育的主要时期,西南斜坡到镜泊湖区是最好的烃源岩发育部位,其发育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主要为Ⅱ1型。这些烃源岩中,高水位体系域(HST)是烃源岩发育品质最好的体系域,其次为水进体系域(T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