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7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641篇
测绘学   347篇
大气科学   452篇
地球物理   234篇
地质学   1630篇
海洋学   51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合肥盆地钻井地层的同位素测年与地层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肥盆地内部中、新界地层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其地层的时代与划分主要依赖已有的6口深井地层资料。由于缺乏可靠的化石记录,这6口深井地层时代与划分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制约了对该盆地的油气勘探与远景评价。本文利用这6口深井泥岩类岩屑中自生伊利石,在其结晶度分析基础上,进行了K-Ar同位素测年,成功地获得了不同深度上的地层形成时代。据此地层年龄,文中对这6口深井所钻遇的地层进行了重新的划分。  相似文献   
102.
阿拉善北部雅干地区古生代火山岩发育,研究其形成时代和地质特征,对探讨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北山弧盆系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雅干地区原划奥陶系火山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获得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8.4±1.5Ma,时代为早二叠世初期,结合岩石组合特征和区域对比,将其重新厘定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白山组。该套火山岩富SiO2、高K2O、低TiO2,属于钙碱性系列; 相对富集Rb、P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 呈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的右倾特征,具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显示出陆缘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上述证据表明,雅干地区白山组火山岩形成于古亚洲洋向明水-旱山地块北缘俯冲的陆缘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全国矿山遥感监测矢量数据覆盖范围广、数据复杂程度大、面积统计精度高的特点,及现有软件所存在的计算效率较低、计算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空间数据转换处理系统(feature manipulate engine,FME)的解决方法.首先,根据图斑、矿权的位置进行分带;其次,对各带的图斑、矿权进行相对位置分析,得到相离...  相似文献   
104.
采用3×3因子方法,进行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克氏螯虾f均重(7.03±0.05)g]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试验设3个蛋白质水平(24%、27%和30%1和3个脂肪水平(4%、7%和10%),共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虾,为期8周。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  相似文献   
105.
北运河水系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了解北运河水系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质量,于2015年5月对北运河水系33个样点的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分别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底栖动物BI指数法对北运河水系进行水质评价,并通过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判断正态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3种,隶属于3门4纲6目11科11属,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整个水系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单一;底栖动物BI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72%的采样点水质为中污染(Ⅳ)或重污染(Ⅴ);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超过57%的采样点水质为Ⅳ类及以下;根据K-S检验,两组评价得分均符合正态分布;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种评价结果呈显著正相关.两种评价结果总体上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均显示北运河水系整体水质状况较差,干流水质状况优于支流,上游水质状况优于下游,温榆河上游、坝河下游、通惠河上游和凉水河的水质状况较差,温榆河源头和坝河上游的水质状况较好.两种评价结果在个别点位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基于水体理化因子的评价结果稍优于水质生物评价结果,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种评价方法在时空尺度上存在差异.针对城市化水平较高、人类活动干扰较强的北运河水系,同时采用这两种评价方法有助于全面了解其复杂的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6.
利用2006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棕囊藻赤潮各发生区域动态应急监测资料,对其水体理化参数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首次爆发的相对低温条件下棕囊藻赤潮虽然来势凶猛,但对区域生物并没有造成明显毒害影响,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低温条件下棕囊藻细胞数量积累迅速但合成毒素的数量却相对较少的实验室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07.
西南印度洋中脊是典型的慢速扩张洋中脊之一。对采自西南印度洋中脊50°E附近的7件玄武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岩样品所作的分析表明,基性玄武岩类SiO2含量为43.72%~48.40%,TiO2含量较少,为1.14%~1.52%;MgO含量为5.96%~10.98%;TFe2O3含量为4.55%~5.2%;Mg#值为0.53~0.64,里特曼指数σ为2.34~20.10。微量元素Zr/Nb和Y/Nb比值为显示N-MORB的性质,但是其他微量元素的比值(Ba/Nb,Ba/Th,La/Nb,Nb/U,Nb/Pb)均不显示正常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强烈富集K和Pb,亏损Nb,稀土元素显示较为平缓的分配模式。超基性蛇纹石化橄榄岩的主量元素特征为SiO2为38.91~45.49;TiO2含量为0.02~0.28;MgO含量很高,为36.87~40.61,TFe2O3含量为2.82~3.91,Mg#值为0.92~0.94。微量元素中Ni,Cr的含量很高,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橄榄岩强烈富集K和Pb,Ba,Th,La,Ce,Ti中等程度富集,而亏损Nb,Sr。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标准化曲线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模式。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研究资料分析认为,西南印度洋中脊的基性岩和超基性岩属同源性质,其原始地幔物质可能为部分正常洋中脊亏损地幔混染了陆壳或远洋沉积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8.
在Gaussian波场基础上,推导出以P-M谱和平均JONSWAP谱代表的充分成长和有限风区的深水风浪平均波长与平均波周期之间的关系为.推导中运用了Rice跨零点问题的解并通过滑动时间平均技术估计4阶谱矩.在风浪水槽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与有限风区下推导出的关系相比较,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9.
3个时期骆马湖大型水生植物的分布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水生植物对湖泊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大型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吸收营养;另一方面,其通过向水体释放氧气而影响磷元素以及其他相关因子,进而影响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了从宏观上了解骆马湖生态系统变化,以1990年9月20日、2000年5月2日和2008年10月15日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大型水生植物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测试变量,运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方法确定分割阈值,通过构建知识决策树的方法识别骆马湖大型水生植物动态变化特征.3个时期的遥感分类的总体精度与kappa系数分别为92.28%和0.87、91.73%和0.86、93.38%和0.88,因此,该方法的分类精度完全满足骆马湖水生植物分布及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骆马湖大型水生植物分布面积由1990年的55.461 6 km2,减少到2000年的41.801 4 km2,2008年又增加到79.065 km2;大型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骆马湖北部河湖交汇区;人类活动干扰是造成骆马湖大型水生植物分布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北太平洋作为全球大洋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低纬间热量和物质的传输与再分配方面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进而影响到地球气候系统。基于过去50多年来的大洋钻探工作,前人在北太平洋地球科学的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回顾了北太平洋古海洋和古气候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1)东亚夏季风和西部边界流演化,以及其对高低纬热量、水汽的传输;(2) 北太平洋中层水和深层水的性质变化、分布范围和驱动机制,以及冰期旋回中水体垂直交换作用的气候响应;(3) 风尘输入对亚洲内陆古环境的反映,及其对北太平洋生产力的铁肥效应。尽管前人针对上述科学问题都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在对北太平洋上述几方面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分歧。基于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概括,本文最后提出了未来北太平洋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强调了多圈层、多系统角度对深入认识过去地球气候系统变化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大洋航次开展的理想靶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