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四川会理岔河元古宙锡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齐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7,(2)
岔河锡矿床产于元古宙裂谷环境中,其形成与晋宁期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矿化及有关的矽卡岩化蚀变为含矿热液对大理岩等围岩交代的产物,皆围绕岩体接触带分布,并呈现良好的分带。含矿热液主要来自花岗岩,它提供了主要的流体和锡。锡的迁移、富集主要经历了岩浆结晶分异及围岩蚀变两个过程,分异作用是锡在热液中逐渐富集的主要原田,而云英岩化等蚀变中“脱载”出来的锡难以造成锡矿化。 相似文献
13.
胶东中生代动力学演化及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胶东处于古特提斯和太平洋两大成矿域的结合部位,经历了强烈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和重要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本文通过对中生代各期岩浆活动背景、典型矿床成因类型的分析判别,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总结提出胶东中生代成岩成矿动力学演化主要受扬子板块、华北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并可划分为晚三叠世陆陆碰撞造山期,中侏罗世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转换、地壳增生期,早白垩世早期地壳增生向垮塌转换期,早白垩世中期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壳幔强烈作用期,早白垩世晚期陆缘弧俯冲作用期,和晚白垩世早期弧后岩石圈强烈伸展期六个演化阶段,分别对应着区域~205Ma、160~155Ma、135~125Ma、125~115Ma、115~100Ma、100~90Ma等六期主要金及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的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具有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大致包括6个矿床成矿系列,分为9个亚系列和16个矿床式。自西向东,可划分出莱州西部、招远-平度、栖霞-蓬莱-福山、胶莱盆地东北缘、牟平-乳山、文登-威海、荣成等7个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区(带)。区内造山型金矿仍是找矿的重点,斑岩型有色金属矿床可望取得突破,中低温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应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4.
15.
Red-A-Yen矽卡岩型锡矿化可分为早期矽卡岩化和晚期矽卡岩—化物矿化两个主要阶段,Sn的富集主要发生在后一阶段(马来亚石为主),早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600℃以上,推算压力大于85MPa,盐度10~21Wt%NaCl相当量,晚期包裹体均一温度350~450℃(沸腾),盐度高达30~50wt%NaCl相当量,计算压力值为18.5.MPa.石榴石的非均质性似乎与其挥发分含量高有关,可能是晚期热液迭加的结果,在晚期热液阶段,花岗岩中REE受到强烈淋滤,而REE的迁移、富集与含B、s的热液有关,Sn-W与Cu、Zn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可能是受不同因素控制而富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研究中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十年中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研究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进展。元古宙到古生代的全球性缺氧事件被认为与这一时期的大型、超大型SEDEX型矿床的形成有关。晚太古宙时期的镁铁质岩浆活动向地壳中输入了大量的Au,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或构成后期金矿化的主要矿源层。太古宙上壳岩中金矿床中Au与PGE的密切关系支持了这种认识。变质前热液蚀变的识别对于恢复含矿建造意义重大。岩相学工作和地球化学示踪剂可以有效地识别喷气矿床的热液通道。早前寒武纪变质蒸发岩的重要性已受到高度重视,它们有利于许多超大型SEDEX矿床的形成。变质蒸发岩的存在可以由岩相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标志得到证实。变质和变形作用在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我们过去想象的要大。BIF矿床中完好的层理现被认为是自组织作用的结果。在应力差作用下即使较低温度下也可造成大量的硫化物迁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7.
湖南瑶岗仙钨矿区与成矿有关的碱长花岗岩内除含有云英岩包体和早期花岗岩包体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暗色包体。该暗色包体矿物组成复杂,包括钠长石、钾长石、石英、白云母、电气石、绿泥石、白铁矿、磁黄铁矿以及少量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硫化物。通过对比暗色包体、寄主碱长花岗岩以及铁镁质包体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暗色包体可能是由铁镁质包体蚀变而来,其地球化学特征受到寄主花岗岩强烈影响。暗色包体中产出大量白铁矿和绿泥石,由此说明,瑶岗仙岩体岩浆演化晚期属于一个温度较低并呈弱酸性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11月4日~5日,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座谈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国土资源系统、地质勘查行业及相关单位的地质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同描绘未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蓝图。会上,部地质勘查司等4个单位的负责人通报了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总体安排、"十二五"全国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思路等方面的情况,9个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开发局等单位负责人就本地区、本单位在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的经验和体会做了大会交流。本刊特推出座谈会典型发言摘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Native ruthenium and platinum-bearing hedleyite were recognized two gold deposits contained in Archaean metamorphic rocks in northern China.They are coexistent with native gold,quartz and pyrite.The high W content of native ruthenium may reflect the precipitation of ores in a W-rich hydrothermal system at moderate to high temperatures,The presence of platinum-group minerals(PGM)in the two deposits suggests that Au and PGE were both derived from mantle-source rocks. 相似文献
20.
第四届SGA会议选择“科研和找矿在哪里会合?”作为大会主题,这反映了近年来矿床学研究与找矿工作所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研究者从哪里得到经费?BHP公司的代表从公司的角度对科研与勘探工作的结合问题作了充分论述。本次会议对当代矿床学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当前及今后矿床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被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流体在不同环境下对成矿的贡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对成矿的贡献;洋底成矿作用;与矿业有关的环境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对科研工作影响程度的加大,现代矿床学研究的出路是更加紧密地与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