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314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198篇
地质学   968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地球信息科学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这次专程来参加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要是来学习。自己年龄大了,知识老化,看问题跟不上形势发展,有些想法提出来,望大家指教。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这一届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会,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会议在西安召开和换届表示祝贺。这次换届我们希望能保证1/3以上的青年科学家进专业委员会,正如廖克同志所说,此次专业委员会是新老交替的过程,我想就新老交替这个问题展开谈一些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同时,我向大家汇报一些最近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国际动态和国内“九五”期间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2.
为了提高GM(1,1)模型预测精度,采用积分优化、二次拟合优化以及残差改化方法,分步对GM(1,1)模型进行改进,建立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具体改进步骤为:首先,利用积分优化方法对背景值进行纠正,减小模型误差并提高预测精度;接着,对模型参数(发展系数和灰作用量)进行二次拟合优化,使参数更加接近理论真值;然后,根据预测结果进行适当的残差改化,提高模型整体的预测精度;最后,建立根据GM(1,1)模型改进的灰色多重修正模型.以重庆南川地区甄子岩崩塌为例,建立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对危岩裂缝累计位移值进行模拟和预测,并与GM(1,1)模型进行对比.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后验差比值(0.082 39)明显好于GM(1,1)模型(0.192 67),平均相对残差比(0.073 9)更远好于GM(1,1)模型(0.259 6),表明灰色多重修正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有较大提高,可靠性更好.  相似文献   
83.
设计仅采用一台接收机同时接收GNSS导航信号和PPP-B2b增强信号,进行108个快速静态实验和1个低动态导轨实验。结果表明:1)对于快速静态PPP,97%的样本平均收敛时间为34.6 min,收敛后水平和高程方向精度分别为5.9 cm、9.7 cm;重启接收机10 min、20 min、30 min后,78%、83%、86%的水平方向精度优于10 cm,75%、84%、86%的高程方向精度优于15 cm;2)对于低动态导轨实验,30 min的收敛时间后E、N、U方向的RMS分别达24.3 cm、1.1 cm、12.2 cm。  相似文献   
84.
Recently, we collected several thousand cosmic spheres in deep-sea sediments from the Northern Pacific (lat 7°-11°N, long. 158°-178°W). They include iron sphere (83%), sillicate spheres (15%), and glassy spheres (2%). 5.7% of the iron spheres has button-shaped structures containing Ni, Co, Cu, Cr, Au, etc.This discovery is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smic spheres.  相似文献   
85.
世界上绝大部分锡矿床均与富F、Cl、Li、B等挥发份的高分异花岗岩有关,前人对F、Cl、Li等组份在花岗质岩浆演化及锡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已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但对挥发份B关注较少。南岭中段的芙蓉超大型锡矿床是我国重要锡矿产地,我们首次在该矿床发现了硼硅酸盐矿物中罕见的斧石,为研究挥发份B对锡成矿的作用提供了机会。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斧石的产出特征、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特征,进而探讨了挥发份B与该区花岗岩成岩成矿的关系。芙蓉锡矿床新发现的斧石为丁香褐色、块状构造、硬度较大,显微镜下呈无色、浅黄色等,主要为自形尖劈状的楔形、长条状等自形结构、正高突起、干涉色较低,与符山石、萤石、石榴子石、榍石等矿物共生。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芙蓉矿床的斧石属铁斧石,其平均化学式为Ca_(2.22)(Fe_(0.52),Mn_(0.41),Mg_(0.13))1.06Al_(2.11)B_(0.72)Si_(3.98)O_(15.5)。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芙蓉矿床斧石、电气石、硼镁铁矿等富B矿物的广泛产出,指示了骑田岭花岗岩富含挥发份B;硅酸盐熔体中挥发份B的存在,能降低岩浆粘度,增加岩浆的结晶分异程度,延长岩浆寿命,进而有利于Sn等不相容元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向残余熔体富集。B与锡成矿的关系密切,岩浆中的B能提高源区Sn的萃取效率,增加原始岩浆中Sn的含量;B能形成锡的络合物,有利于锡的长距离运移;B与Sn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富集于残余熔体中,进一步演化后富集于成矿流体中。此外,在芙蓉锡矿床,随着含B矿物的不断被发现,表明该矿床可能具有寻找伴生硼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86.
奎屯河流域冰雹天气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9~2003年奎屯河流域中小尺度强对流冰雹天气资料,统计分析了其发生规律,给出了雹暴发生源地、移动路径和基本类型,探讨了地形和下垫面的作用,并提出了综合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7.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两种地质灾害类型—黄土滑塌与黄士滑坡的地质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并着重阐述了黄土滑塌灾害的研究要点.  相似文献   
88.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时代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中国西南地区(川、滇、黔、桂、湘)发育有世界上很典型的低温成矿域,其面积之大(约90万km2)、包含的矿种之多(Au、Hg、Sb、As、P、Pb-Zn、U、Ni-Mo-PGE、重晶石、冰州石和分散元素等)、矿床组成和组合之复杂,在全球十分鲜见。扬子地块西南缘是中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作者采用Rb-Sr、Sm-Nd、Ar-Ar等多种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扬子地块西南缘产出的磷矿、金矿、锑矿等低温矿床的成矿时代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文章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前人的资料,初步拟定出该区存在三期大规模低温成矿作用,它们分别相当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晚加里东期(晚志留世—早泥盆地)和燕山期(晚侏罗世—中白垩世)。该区的磷矿、重晶石矿和黑色页岩中的镍钼铂矿主要形成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同位素年龄主要为585~540Ma;赋存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金-锑-钨矿床主要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同位素年龄主要为435~380Ma;产于寒武系以后地层中的锑矿床主要是在中燕山期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60~140Ma;而该区的卡林型金矿和汞矿主要在燕山中晚期大规模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70~80Ma。  相似文献   
89.
童馗  邢立达  姜巽  彭光照  叶勇  江山  丑春永  李轲  李智武 《地质通报》2018,37(10):1771-1776
四川西昌盆地白垩系小坝组尚未发现骨骼化石记录,其白垩系恐龙动物群的信息全赖于足迹化石。2017年,在喜德县洛甘发现小坝组迄今最大型的恐龙足迹群。该足迹点保存了大量的兽脚类足迹。足迹保存条件较差,但具备了基本的形态学特征。总体来看,兽脚类足迹具有尺寸较小(8~13cm),中等中趾前凹(0.5~0.6)和第Ⅱ趾和第Ⅳ趾间较宽趾间角(70°~100°)的特征;少量足迹保存了跖骨垫。初步分析认为,洛甘兽脚类足迹与四川盆地夹关组的兽脚类足迹Eubrontes和Grallator形态类型相似,为两地在白垩纪中期具有类似的恐龙动物群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该发现对于西昌盆地的古气候、古地理和地层对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足迹详细分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0.
孙平军  罗宁  刘菊  彭雅丽 《热带地理》2022,42(11):1816-1828
源于时代之变而构筑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尺度空间输出理论与劳动地域大分工的“叠加”,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源泉。为了揭示这种影响,首先将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这2个城镇化发展动力外生变量内生化,构建基于“四维驱动力模型+创新力+制度力”的城镇化动力因子分析框架,结合主成分回归模型对2000年以来重庆市城镇化发展动力进行分析,并据此引入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其城镇化发展路径进行系统思考。结果表明:1)纳入动力因子体系的创新力和制度力对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其中创新力表现最为明显。2)重庆市城镇化发展是“六维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市场力和行政力依然是最主要的驱动力;其次是创新力、内源力和外向力,其中创新力对城镇化发展的驱动效应已在阶段2(2010—2018年)超越行政力的作用效应;最后是制度力;间接反映重庆市城镇化本身是一个内生作用的过程,构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前瞻性。3)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指出:重庆市存在增长极体量小、市场购买力不足、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并据此从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