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9篇 |
免费 | 269篇 |
国内免费 | 3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8篇 |
大气科学 | 154篇 |
地球物理 | 300篇 |
地质学 | 1001篇 |
海洋学 | 186篇 |
天文学 | 62篇 |
综合类 | 187篇 |
自然地理 | 2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粉末压片法制样,使用新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土壤样品中的C、N、S、Cl、Na、Mg、Al、Si、K、Ca、Fe、As、Ba、Br、Ce、Co、Cr、Cu、Ga、Hf、La、Mn、Nb、Ni、P、Pb、Rb、Sc、Sr、Th、Ti、U、V、Y、Zn、Zr等36种组分的直接同时测试进行了探讨测试。研究了测试中各种分析条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大多数满足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质量的要求,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其标准值相吻合,适合土壤样品中多组分的同时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32.
兴安县气象局科技兴农效益显著傅丽娜(桂林地区气象局541001)兴安县位于广西的东北部,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的桂北半山区,农业以粮食和柑桔为主,是全国柑桔生产基地县之一。多年来,兴安县气象局,利用气象科技优势,为发展柑桔生产和杂产水稻制种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3.
GPS掩星反演大气温湿资料具有高垂直分辨率、高精度、受云和降水影响小等优点,针对GRAPES同化预报系统,发展设计了一种既考虑预报模式高度-地形追随垂直坐标不均匀分层特点,又结合掩星反演资料特性的新适应性垂直稀疏化方案。通过个例试验和批量试验,探索了该适应性稀疏化方案对分析预报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稀疏参数,新稀疏化方案的GPS掩星反演资料对背景场的调整更加有效,分析场质量更高;位势高度、比湿、温度和风场等预报场的均方根误差均更小;适应性稀疏化方案对改善台风路径预报具有积极作用。批量试验则进一步证实了适应性稀疏化方案对分析场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4.
气象因子对晚稻小农占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晚稻中熟小农占品种的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影响千粒重的外部因素除栽培措施外,气象因子的作用亦相当重要。全生育期的气温日较差大与灌浆期间日照时数多、平均温度低共同作用有利于延长灌浆时间和提高灌浆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千粒重,而不利因素则主要是在水稻减数分裂期及抽穗至乳熟期的大风和暴雨。 相似文献
35.
煤层气成藏的宏观动力能条件及其地质演化过程--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煤层气成藏维系于其能量平衡系统,宏观上受控于“四场互动”过程,核心是能量的有效传递及其地质选择过程。以沁水盆地为例,对构造动力能、热动力能、地下水动力能等宏观动力能的地质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阐明了不同宏观动力能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动力能及其演化总体经历了4个阶段;热动力能及其演化和由其控制的煤化作用同样经历了4个阶段;地下水动力能及其演化包括3个阶段。其中,燕山中期的剧烈岩浆活动是宏观动力能条件演化的关键时期。以构造动力能为主线,将其他能量场贯穿起来,可知宏观动力能与煤层气成藏之间的耦合关系如下:盆地北部阳泉—寿阳区域,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之一,但不利于煤层气高产;盆地南部晋城—阳城及沁水北部区域,不仅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而且利于煤层气高产;盆地中部沁源地区是煤层气成藏和高产的有利区域;盆地东部的屯留—襄垣区域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之一,但不利于煤层气高产。 相似文献
36.
为将雷达技术应用于地震预测,在实验室对花岗岩等不同岩性的27个岩石试样进行了加压实验观测研究,使用的雷达测量仪器是美国HP公司生产的专用RSC测量系统,观测8mm,2cm,3cm和5cm四个雷达波段,在加压的过程中自动连续测量岩石试样的雷达波反射强度随压力的变化,实验表明:反映岩石试样微波反射特性的雷达波反射强度随压力变化而变化,在实验的27个岩石试样中,无一例外,只是在不同试样、不同波段或不同极化方式的实验中存在变化幅度和趋势的差异. 岩石试样反射波强度的相对变化量为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花岗岩的最大变化量达到202%(113号试样),砂岩的最大变化量达到279%(212号试样). 实验结果为将雷达技术应用于地震预测、岩体及岩土工程稳定性监测和稳定性评价提出了实验依据,奠定了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37.
38.
土地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土壤普查和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的结束,为土地评价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图件资料,促使土地评价应该向纵深的方向发展,借鉴和总结国内外研究的经验,不断完善理论,丰富实践.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国土规划服务。本文就土地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土地评价的概念土地评价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估价土地潜力和土地适宜性的过程,它的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土地评价的基本特征是比较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供给(Dent and Young.1981)。 相似文献
39.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裂隙对岩体压缩力学特性(如强度和刚度)的影响,需要建立更为合理的裂隙岩体压缩损伤模型。为此,基于相关试验数据和裂隙岩体单轴压缩力学行为,采用损伤及断裂理论对目前断续裂隙岩体压缩损伤模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进行了3方面的改进,即:不再将裂隙变形参数视为定值、考虑了裂隙面上法向正应力产生的负第一应力强度因子(KI)、考虑了裂隙面上有效剪应力产生的KI,由此最终提出了考虑裂隙变形参数的岩体单轴压缩损伤本构模型。最后采用试验数据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发现与现有模型相比,该模型明显提高了岩体单轴压缩弹性模量和损伤值的预测精度,尤其是当裂隙倾角为0°时,该模型计算得到的弹性模量为4.306 MPa,与实测弹性模量4.310 MPa几乎相同。因此,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刻画岩体单轴压缩力学行为,这也说明考虑裂隙变形参数对岩体单轴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该研究可为准确预测裂隙岩体的单轴压缩力学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基于综合指标法的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有效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纳入到传统的以保护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之中是生态保护研究的新领域。利用综合指标方法,分析了中国从2000-2010年的4种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中国的七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区域的服务空间保护成效进行评价,提出了国家尺度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性分级。主要结论为:① 中国的生态系统服务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显著增加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显著减少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华北地区。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服务提高主要是农田向草地和林地、草地向林地的转换引的;华北地区的降低主要是耕地的减少以及人工用地的增加引起的;东北地区是由于林地向耕地草地、耕地向湿地与人工用地的转换引起的。② 七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均为增加趋势而且显著增加面积大于减少面积;显著增加面积最大的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最小的为重点生态功能区;显著减少最大为重要生态功能区、最小的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区。而且,对服务的保护成效在重要生态功能区最高,其次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其余区域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③ 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性等级中,极高级别占到了国土面积的26.18%,保护的生态系统服务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4.19%,保护成效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7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