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60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张连昌 《西北地质》1992,13(2):36-38
堆浸法提金一般是将低品位(0.8×10~(-6)—3×10~(-6)矿石破碎,堆积在由防渗材料铺筑的堆矿场上,用稀的碱性NaCN溶液在矿堆上喷淋,使金(银)溶解。贵液从矿堆中渗滤出来,流入矿堆周围的沟中,再流入贵液池内。用活性炭吸附或锌粉置换沉淀法从贵液中回收金,贫液再反回矿堆,循环进行,直至各堆浸场金浸出完成为止。堆浸提金的这种方法仍然是技术上还很年轻的提金工艺,与其他方法一样,人们同样会提出那些与成本、回收率等有关的问题。所以该工艺被应用以来,人们就不间断地寻找改进工艺、提高回收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2.
国外“农业地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3.
东昆仑三通沟北锰矿床是近年来青海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海相沉积型锰矿。该矿床位于东昆南构造带的北缘,成矿地质背景与原特提斯洋的演化密切相关。但目前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尤其是成矿时代存在中-新元古代与奥陶-志留纪的争议,成矿物质来源存在海底热液为主还是海底热液与陆源风化共同来源的不同认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在对三通沟北锰矿进行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岩芯编录的基础上,选择11件锰矿石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了442±15Ma的Re-Os等时线年龄,说明三通沟北锰矿带形成于晚奥陶世,不是前人认为的中-新元古代,这一成矿年龄与区域上的奥陶纪纳赤台群沉积岩的形成时代一致。同时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的187Os/188Os初始值为0.67±0.02,该值明显低于同期海水的Os同位素组成(0.72),初步表明三通沟北锰矿的锰质来源以海底热液为主。矿石在SiO2-Al2O3、Al/(Al+Fe+Mn)-Fe/Ti、Fe-Mn-(Ni+Cu+Co)×10和lgU-lgTh等图解上主要位于...  相似文献   
184.
185.
阿尔泰山南缘克朗盆地泥盆纪火山沉积与矿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克朗晚古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盆地,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泥盆纪陆缘裂谷带中,在早泥盆世发生了大规模多期次的火山活动,在康布铁堡组火山沉积地层中形成了恰夏、铁木尔特和阿巴宫多个VMS型铜铅锌铁多金属矿床;中泥盆世火山作用减弱,在阿勒泰镇组沉积地层中形成SEDEX型红墩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86.
我国东北及其邻区如蒙古国南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朝鲜半岛等地区分布有大量的中生代火山岩.作为产生在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域和中生代古太平洋构造域两大构造转换区域内的地球深部样品,这些火山岩为该区的构造演化研究以及导致这些大规模火山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和机会.  相似文献   
187.
BIF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利  张连昌  代堰锫 《地质科学》2014,(3):1018-1033
BIF在全球广泛分布,BIF型铁矿是铁的重要来源。根据产出的构造背景将其分为阿尔戈玛型(Algoma-type)和苏必利尔湖型(Lake Superior-type)。BIF主要产出于前寒武纪的古老克拉通和/或年轻地体,形成时代集中在3.0~2.0 Ga,峰期为2.5 Ga左右。前人对BIF型铁矿的成因研究着重于BIF的物质来源和Fe2+ 氧化沉淀机制两个方面,但都尚未达成共识。物质来源的观点主要有大陆风化剥蚀、海底热液、海底热液和海水的混合物、热液淋滤洋壳、既有大陆物质来源又有热液来源,沉淀机制主要有生物沉淀和非生物沉淀两种认识,前者是指Fe2+ 利用微生物(如蓝藻)光合作用产生的O2氧化成Fe3+,或Fe2+ 直接被微生物代谢氧化,后者主要包括热液与海水混合、密度流作用、相分离、紫外线引起Fe2+ 氧化沉淀等。  相似文献   
188.
Algoma型条带状铁建造(BIF)是一种海相化学沉积岩,它发育在太古宙绿岩带的火山-沉积岩序列中,大部分经历了后期变质变形作用。稀土元素具有稳定的地球化学性质,因而被广泛用于指示BIF的原始沉积环境。华北克拉通北缘固阳绿岩带中的BIF(如三合明、公益明、东五分子、公巨成等)赋存于新太古代色尔腾山群的变火山-沉积序列中,普遍经历了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呈条带状构造,其主要矿物组成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磁铁矿和他形粒状石英,含少量角闪石,局部地区可见石榴石、绿泥石、斜长石等富Al矿物。根据BIF中惰性元素的含量及其相关性,可划分为纯净的BIF和遭受碎屑物质混染的BIF,并通过特征的Co/Th比值判断出这些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玄武质岩石。纯净及遭受轻微碎屑物质混染的BIF稀土元素特征通过后太古宙页岩(PAAS)标准化后,与现代海水及其他地区典型太古宙BIF相似,均表现为轻稀土相对重稀土亏损,正La、Y异常以及较高的Y/Ho比值(29)。大多数样品发育不明显的负Ce_(PAAS)异常,说明BIF沉淀自缺氧的环境;正Eu_(PAAS)异常明显,说明海水中有高温(250℃)热液的加入,其比例为0~10%。然而,遭受强烈碎屑物质混染的BIF稀土元素特征则具有明显差异。此种类型BIF的出现及分布不均,指示了在BIF沉积之前的局部地区或时间段内,深部海水处于相对动荡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