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植物群落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植被恢复对乌兰布和沙漠土壤风蚀可蚀性的影响,以乌兰布和沙漠内不同沙地固 定阶段的 8 种典型植物群落及群落内表土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物理因子(可蚀性颗粒含量、土壤 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土壤结皮因子、植被因子 3 类土壤风蚀可蚀性因子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土壤 风蚀可蚀性因子在不同植物群落类型间、沙地固定阶段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乌兰布和沙漠 典型植物群落中,沙蓬、沙生针茅、盐爪爪等草本植物群落的土壤风蚀可蚀性最强,白刺、梭梭、沙 冬青等灌木植物群落土壤风蚀可蚀性弱于草本植物群落,说明灌木林能显著降低土壤风蚀作用。 (2)随着沙地的不断固定,土壤结构不断发育,土壤可蚀性不断降低,土壤风蚀可蚀性强弱表现为 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3)土壤可蚀性颗粒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结 皮、植被因子与植被类型及沙地固定阶段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在沙区生态建设工程中,为了 减少土壤风蚀量,不仅要考虑物种的选择,还要促进人工生态系统的演替和恢复,从而有效降低土 壤风蚀可蚀性。研究结果可为乌兰布和沙区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科学评价、防沙治沙工程的 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2.
滨海湿地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类生态系统, 可为人类社会提供诸如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碳汇氮汇等众多生态服务功能。近年来, 由于气候变化和围填海等开发活动的影响, 我国滨海湿地面积锐减, 功能退化, 面临多种生态问题。为应对滨海湿地退化及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 滨海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逐渐受到重视,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随之急剧增加。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对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领域规范体系尚不完善, 导致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无序以及生态修复成效低等问题。本文全面搜集了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领域规范, 对检索到的规范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 从而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规范体系系统性不足、生态修复理念滞后、规范之间缺乏协调性、规范可操作性差、规范更新迟滞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为完善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领域规范体系、不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基于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毛乌素沙地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根系微域(即根系、根际土、根区土、灌丛间空白土)间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差异性进行表征。本研究对各根系微域间细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基于OTU水平的PCA分析,探究其在根系微域间Alpha和Beta多样性的层级变化,证实了有关植物根系微域生态位分化的报道,并发现锦鸡儿属植物根系微域间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组成随着4个微域类型由外及内呈现出显著的层级差异性(P<0.05)。通过对优势细菌群组的结构组成分析,发现锦鸡儿属植物对特定细菌群组具有显著的向根系内筛选富集的作用(P<0.05)。这种植物通过根系微域对特定细菌群组的逐级筛选富集作用,是导致锦鸡儿属植物灌丛下不同生态位间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发生层级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4.
莺歌海盆地中深部地层具有多套超低速层、异常高压、垂向裂隙发育等特点,使得介质具有各向异性,地 震波场特征复杂,正演模拟是研究波场特征和观测系统优化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海上震源子频带宽、主频高,要求 正演模拟网格剖分小,导致计算量大.为此,发展了基于 GPU 和 CPU 协同并行的海上三维各向异性介质正演模 拟方法,通过将模型分割并分配到不同进程上和任意选择并行计算的方向和?个方向上并行计算的进程个数,不 仅可以减小?个进程上内存消耗,而且减少计算时间.简单3D模型的正演模拟验证了该方法可极大地提高计算 效率,复杂构造各向异性介质模型中的模拟炮集记?的偏移成像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可适用于任意各向异 性介质地震波场正演模拟.   相似文献   
75.
【目的】明确巴西红果(Eugenia uniflora Linn)果实腐烂病的病原种类。【方法】从广东省湛江市的果园、校园和公路两侧采集发病的巴西红果果实,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分离物,科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同时观察形态学特征,分析18S rDNA-ITS基因序列。【结果】巴西红果感染后病症表现为受侵部位表皮皱缩,呈水渍状且伴有组织软化,病斑颜色由浅黄色逐渐变为深黄色,并覆盖大量霉层。分离出的致病菌菌落扁平呈圆形,乳白色,表面短绒状;菌丝呈二叉分枝,有横隔且无色,质地为绒毛状兼粉状,呈放射线状生长。节孢子大小为(3.6~9.8)μm×(1.7~4.3)μm,厚垣孢子呈圆形、圆柱形或长筒形,末端钝圆,单胞,无色透明,大小为(4.4~14.6)μm×(3.5~8.8)μm。该病菌的ITS序列与已公布的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8%,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湛江地区巴西红果果实腐烂的病原菌为白地霉(G. candidum LinkMagazin)。  相似文献   
76.
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2003年4~5月在浙江省近岸海域底栖生物调查中获得的126种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的分布和群落结构进行了叙述和讨论。结果表明: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以甲壳动物及软体动物占优势,两者占生物总种数的51.6%;浙江近岸海域底栖生物总平均生物量为18.74 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89.1个/m2。按生态特征划分,调查海域的底栖生物可分成7个群落。分析调查海域各测站群落结构指数可以看出,浙江近岸海域70%测站呈现出生物多样性指数低及种类分布不均匀等特点。  相似文献   
77.
外来囊藻(Colpomeniaperegrina)是一种在潮间带分布广泛的褐藻,它能附着在牡蛎壳上进行跨海区扩散,因而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动和生物地理格局形成的良好模型。外来囊藻在中国沿海虽有分布,但关于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研究的报道尚为空白。本研究采集了中国近海13个外来囊藻种群样本。通过扩增301条线粒体cox3序列,发现了26个单倍型;通过重建单倍型网络图和基于最大似然法与贝叶斯法重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外来囊藻种内遗传多样性较高, 13个种群划分为3个遗传世系,其中浙江南麂列岛的7个种群组成遗传世系A,辽宁和山东的样本则分化为遗传世系B和C。中国近海外来囊藻的这种种群遗传结构可能源于更新世末次盛冰期黄渤海、东海边缘海的环境变化和海平面的大幅下降。遗传世系A具有的较高单倍型多样性,其原因可能是南麂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潮间带环境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8.
利用贵州8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资料,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英国Hadley中心全球逐月海温(HadISST)资料,对中国西南贵州地区冬季凝冻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其异常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区有69个站点(占比85.2%)的单次凝冻过程最长连续日数和63个站点(占比77.8%)的冬季凝冻总日数极值出现在1976年、 1983年和2007年,其中以威宁的66 d(1976年)和39 d(2007年)为最多;贵州地区冬季凝冻日数的主模态(方差65.04%)呈全区一致型分布,大值中心位于贵州中部;在贵州地区冬季凝冻日数异常偏多年,欧亚中高纬地区的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东亚大槽共同作用在东亚地区形成稳定的经向环流,而中亚地区低值系统活跃并引导阻塞高压和蒙古冷高压前部的冷空气南下,在贵州及其以北地区的对流层低层形成浅薄的异常冷垫。同时,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对流层低层暖湿气流在异常环流圈作用下沿着云贵准静止锋锋区附近的冷空气堆边缘爬行抬升,在贵州上空对流层中形成上暖下冷的不稳定垂直层结异常,导致贵州冬季凝冻的形成。此外,分别来自上游的北大西洋地区和低纬热带地区的波扰动能量传播...  相似文献   
79.
张立 《山西气象》2001,(2):49-49
建筑物住宅防雷设置其目的就是当遭受直击雷、感应雷或雷电侵入波时,可有效地防止人员伤亡,建筑物击毁或被燃烧、线路停电及电气设备损坏,因此其建筑物的防雷设置必须符合设计,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进行认真施工,并注意其成品的维护管理工作。建筑物的防雷设置是由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和接地体三个部分组成,如违反规程要求,易使建筑物处于危险状况。笔者从事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竣工检验多年,发现不少建筑物防雷设置不符合要求,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是:(1)接闪器与引下线焊接差、避雷…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精子发生的过程及其形态结构,作者于2013年11月~2014年4月每月采集2头海南岛的野生雄性糙海参,取精巢组织固定后分别制作投射电镜、扫描电镜切片和石蜡包埋切片,在电镜和光镜下连续观察。观察结果表明,糙海参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阶段。精细胞分化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早期:细胞核前端出现前顶体囊;中期:顶体腔内出现围顶体物质;后期:胞质往尾部方向收缩,形成精子中部。糙海参成熟精子全长约60μm,由头部、中部和尾部3部分组成,为典型的鞭毛型精子。精子头部呈球形,精子核中顶体形态为"U"型内陷囊状体,围顶体物质呈"月牙"形,核染色质凝集成团块状。精子中部由一个巨大的线粒体和中心粒复合体融合而成。精子尾部鞭毛横切面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本研究可为糙海参的繁殖生物学和人工育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