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瑶山及其西侧铅锌成矿带是广西境内主要的铅锌产地,区内的铅锌矿床按其成因主要划分为沉积-热卤水改造型和接触交代(夕卡岩)两类,产出铅锌矿床较多.文章通过对研究区内铅锌矿床的含矿建造和构造控矿因素分析,详述了研究区内铅锌矿床在控矿层位、控矿岩性、控矿岩相以及断裂构造控矿和褶皱构造控矿的特点,进而为研究区内下一步找矿指出方向,并总结出该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2.
基于小波的ICM不变特征在图像匹配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交叉皮层模型(intersecting cortical model,ICM)图标信号具有平移、旋转以及尺度不变性,因此,基于ICM的图像匹配算法能够提高实时目标图与基准目标图的匹配率,但根据ICM图标信号获取的不变特征对噪声信号较敏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ICM和小波变换的图像匹配识别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平移、尺度、旋转变化以及噪声环境下仍具有较高的匹配率。  相似文献   
43.
张科 《矿产与地质》1991,5(1):60-65
真空沉积渗覆法使金刚石表面形成金属碳化物过渡层和化学镀法使金刚石表面生成有良好湿润性的低熔点金刚石过镀层,改善粘结材料对金刚石的粘结状态,提高了粘结强度.通过采用相应的粘结材料和烧结工艺,将金属化金刚石成功地应用于石材切割锯片,取得了提高锯片效率30~100%,寿命延长20%以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
对不同裂隙倾角的含孔洞裂隙模型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使用RFPA 2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孔洞不充填和完全灌浆充填2种工况,研究灌浆体对试件应力环境、破裂模式及力学特性参数的影响。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均表明:灌浆体减轻了应力集中,表现为最大压应力和最大拉应力下降,降幅分别为7.6%~9.8%、0.4%~9.8%。试件破裂模式、力学特性参数及其孔洞灌浆充填后的变化幅度与预制裂隙倾角紧密相关,水平和竖直裂隙这2种结构型式的试件均呈现为穿切岩桥的破坏模式;而倾斜裂隙试件的破坏受预制裂隙控制,使得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最小,但这2种参数孔洞灌浆充填后的增幅最大。与孔洞不充填试件相比,孔洞完全灌浆充填的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试件峰值强度的增幅分别为5.45%~23.33%、4.18%~14.29%,残余强度增幅分别达到31.68%~161.71%、22.54%~73.85%。  相似文献   
45.
赵振勇  张科  王雷  王平  田长彦 《中国沙漠》2013,33(5):1420-1425
以新疆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新垦重盐渍土为研究对象,在滴灌条件下开展了盐生植物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和裸地(对照)处理的试验,通过测定植物地上生物量及植株和土壤中K+、Na+、Ca2+、Mg2+、Cl- 和 SO2-4含量及土壤总盐含量,评估种植盐生植物对重盐渍土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条件下,盐角草和盐地碱蓬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1 044.37 kg·hm-2和19 119.26 kg·hm-2,刈割后地上部分灰分盐分别为4 709.98 kg·hm-2和5 184.96 kg·hm-2;与种植期前相比,种植期后盐角草、盐地碱蓬和对照处理0~30 cm土层总盐分别下降了55.62%、32.98%和20.79%,盐角草和盐地碱蓬处理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30~60 cm土层盐角草和盐地碱蓬处理土壤总盐分别下降了21.82%和29.16%,而对照却上升了18.31%;盐角草和盐地碱蓬均对Na+、Cl-和SO2-4具有较强的摄取能力,尤其是对Cl-表现出更强的选择吸收倾向;盐角草和盐地碱蓬SO2-4含量基本相当,但盐角草Na+和Cl-含量分别是盐地碱蓬的2.33倍和2.22倍,盐角草对于Na+和Cl-的强积聚特征使其更适于对氯化物盐渍土的改良。在盐渍荒漠新垦地种植盐生植物,土壤脱盐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6.
西藏勒青拉铅锌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科 《地质与勘探》2006,42(6):26-31
文章通过对西藏勒青拉铅锌矿床稀土元素的研究,判定矿石与地层(灰岩)有着相同的稀土元素特征,同时矿石与岩浆岩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夕卡岩全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现出承袭了围岩的分布模式,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夕卡岩矿床相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岩体距碳酸盐岩地层(围岩)较远,热液需经过构造等通道的远距离运移后才能流经围岩并与其发生接触交代作用,而在接触交代作用过程中,热液又萃取了大量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所造成.稀土元素相关的特征值变化表明在成矿过程中,成矿温度逐渐降低,成矿环境从相对还原条件向相对氧化条件改变.  相似文献   
47.
张科  姚素平  胡文瑄  焦堃  李苗春 《地质学报》2011,85(6):1045-1057
木栓质体是我国南方树皮煤的主要显微组分,在西北地区侏罗系煤层中也具有相当高的含量,是一种早期生油的显微组分,对煤成油和未熟-低熟油气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被子植物栓皮栎周皮木栓组织的细菌降解和加水热模拟实验研究,系统地探讨了显微组分木栓质体的生物先质-木栓质的成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木栓质可以被细菌降解,并具有两次热解油气生成高峰,分别相当于镜质体反射率0.35%~0.5%和0.8%~1.1%左右。角质体和树皮体的自然演化系列和热模拟实验结果也具有相似的特点。我们认为:(1)木栓质体的生烃潜力并没有在传统的“油窗”之前就消耗殆尽,在较高演化阶段仍然具有一定的油气生成潜力;(2) 木栓质体的热演化特征可以由木栓质的类脂特性来解释,现代植物木栓组织的化学结构特征和宏观大分子热稳定性的差异是显微组分木栓质体热降解多阶段生烃的主要原因;(3)木栓质热演化早期生成的液态油以含氧的胶质化合物为主,晚期则生成大量的C12+的高蜡油。  相似文献   
48.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和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等测试分析技术,对四川峨边五渡钾长石矿矿石的组成、结构、粒度和有害成分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头矿(优质原矿)的化学成分ω(B)/%:SiO2 68.31,Al2O3 14.70,Fe2O3 1.19,TiO2 0.30,CaO 0.69,MgO 0.21,K2O 7.40,Na2O 2.97;矿物成分:钾长石43.79%,钠长石25.17%,石英22.66%,粘土矿物8.38%,除Fe2O3超标外,其他化学成分均已达到玻璃工业用标准,水洗和磁选加工后,能够完全达标;二砂三砂(次等原矿)的钾长石(29.35%)和钠长石(22.88%)含量偏低,而石英(37.57%)和粘土矿物(10.20%)含量偏高,通过水洗和酸浸加工,可明显降低Fe2O3含量,但导致有用成分降低,还不能生产出符合玻璃工业用钾长石产品.造成矿石中主要有害成分( Fe2O3)的原因是含有一定数量的黑云母、赤铁矿、绿泥石、角闪石等富铁矿物,而且还与粘土矿物含铁量相对较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9.
目前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在岩石力学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获取变形场云图,缺乏结合一些指标对变形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裂隙砂岩试件压缩加载过程进行非接触式、实时变形测量,结合方差量化描述应变场分异特征;而后对应变场方差变化曲线进行有限差分求导,量化描述应变场分异速率,分析应变场演化规律及前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裂隙砂岩试件的变形破裂过程可划分为压密、弹性变形、裂纹稳定扩展、裂纹快速扩展及破坏等4个阶段。加载过程中裂隙砂岩试件的裂纹萌生和扩展行为,在应变场上表现为应变局部化带的产生与发展,进而导致应变场方差和分异速率发生变化。应变场方差-轴向应变曲线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稳定分异、加速分异以及加加速分异等3个阶段。应变场分异速率-轴向应变曲线在张拉裂纹起裂时均出现第一个尖峰,可作为裂隙岩体失稳破坏前的前兆信号,对应的前兆应力与峰值应力之比为0.80~0.96。研究成果对工程岩体失稳预测具有较好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正>版次:第一版出版时间:2019-04开本:异16开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标准书号:978-7-112-23159-1【内容简介】本书采用相似模拟、理论分析、数值分析以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从研究大倾角煤层开采后矿压演化规律着手,分析留巷围岩矿压环境,针对性的提出巷旁支护、巷内支护措施,通过相似模拟验证了其留巷关键区域围岩的稳定性,并根据现场地质、生产条件针对性的提出支护措施,通过矿压观测,分析围岩变形规律,总结留巷支护原则。本书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