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利用1961—2010年巴彦淖尔市5、10、15、20cm各浅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计距平气候统计方法,分析巴彦淖尔市各浅层地温年、月变化趋势及气候异常等特征。结果表明:各层年平均地温以0.396~1.237℃/10a的升温率显著上升。年代变化趋势存在共同的特征: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中期变化平稳,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处于50a以来的低温期;7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各浅层平均地温在波动中上升,其中21世纪初期处于50a以来的高温期。巴彦淖尔市近50a各浅层月平均地温4—10月异常年份较多,且异常偏暖年份明显多于异常偏冷年份,就年平均地温而言,无异常年份。  相似文献   
92.
提出了一种基于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CORS新工作模式,其技术核心在于利用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取代传统VRS技术中的虚拟参考站,以减轻CORS系统的通信压力和CORS控制中心的计算压力,解决目前VRS技术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93.
采用生烃动力学方法对鄂尔多斯已熟烃源岩进行模拟实验,与以往结果有所不同,实验证明在源岩二次生烃过程中,慢速升温并不利于液态烃的生成,而快速升温才更有利于生成液态烃。这可能是因为在慢速升温条件下,有机质可以有足够长时间缩聚成超大基团,而快速升温则易造成中等分子链的断裂,从而导致快速升温时抽提物产率高于慢速升温。因此,升温速率的差异对有机质的演化影响不只是影响反应速率,更重要的是会改变反应路径,从而对于像鄂尔多斯这样存在二次生烃的盆地,应适当重视那些高地温梯度区块石油资源的寻找。  相似文献   
94.
通过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的成岩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绿泥石黏土膜为该区重要的成岩现象.在对该区砂岩绿泥石黏土膜的产状、结构特征及与其它成岩矿物之间的关系等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绿泥石黏土膜与储层原生孔隙具有一定的关联作用,其形成与同沉积时期水动力条件关系更为密...  相似文献   
95.
河北承德路通沟剖面芙蓉统凤山组中部发育厚层块状叠层石生物丘,构成一个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的强迫型海退体系域,指示这些叠层石形成于中高能浅海环境。该生物丘宏观上主要由柱状叠层石组成,叠层石内部纹层较粗糙,在构成叠层石的致密泥晶和微亮晶组构中,还见到球粒、底栖鲕粒及凝聚颗粒等多种生物成因颗粒类型,代表着复杂的微生物活动特征,以此而区别于前寒武纪的叠层石。更为重要的是,叠层石生物丘中的致密泥晶基质中发育一些“石松藻(Lithocodium)”状的钙化蓝细菌菌落残余物,以及一些丝状钙化蓝细菌化石,指示了形成叠层石的微生物席为蓝细菌所主导的微生物席。因此,凤山组叠层石生物丘内复杂而特殊的碳酸盐岩沉积组构为研究叠层石形成过程中复杂的微生物代谢活动所产生的钙化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地质实例。  相似文献   
96.
环境变化下水文干旱研究是水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荆南三口河系1956-2017年5个水文站和22个气象站实测数据,采用标准化径流指数(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SRI)、降水-径流多元非线性模型、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辅以Mann-Kendall检验法等方法,分析环境变化前后荆南三口河系62年水文干旱演变特征,并定量分解气候变化(降水量、蒸发量)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荆南三口河系整体干旱频率较高,变化期干旱事件发生频次多且等级高,多尺度干旱平均频率达42.96%,稳定期极少出现干旱现象;三口地区年径流量、年蒸发量在长时间序列上均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较为稳定,年径流量检验的突变年份为1970年、1985年和2003年;人类活动是促使三口河系年径流量逐渐衰减的主要原因,1971-1985年、1986-2003年和2004-2017年三个时期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水文干旱演变)影响的贡献率依次为91.14%、103.73%、78.33%。  相似文献   
97.
古火灾事件研究对于重建当时的古气候及古地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白垩纪是全球火灾事件最盛行的时期之一,但在我国目前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内蒙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东部乌兰剖面早白垩世砂岩中发现的大量炭屑的显微形貌特征观察和多环芳烃(PAHs)测定,发现炭屑燃烧痕迹明显,木质细胞结构保存完好;同时在样品中检出了燃烧源的多环芳烃(PAHs)菲、芘、苯并荧蒽、苯并[e]芘等,证实炭屑是火灾产物,燃烧温度可达520℃以上。结合沉积环境分析、孢粉资料和岩石磁化率测量,认为乌兰剖面上3个炭屑密集层代表该区在早白垩世经历了3个大火频发时期,炭屑是火灾过程中松柏类和衫科类等高大乔木燃烧后的残留物,并推测大部分炭屑是由周边地区发生火灾堆积,后期通过快速搬运而来,结合前人在霍林河煤田发现的早白垩世火灾事件,推断我国华北地区在早白垩世大火频发,是早白垩世北半球中纬度火灾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8.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X线衍射、粒度分析及物性等资料,分析了苏东南地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各类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贡献率,结果发现胶结物晶间孔对该区储层孔隙贡献程度不可忽视,晶间孔对储集空间的贡献率平均为36.31%。随后对孔隙模式演化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对不分选状况下未固结砂实测的初始孔隙度关系式恢复砂岩原始孔隙度,通过压实后粒间剩余孔隙度的恢复、压实后损失孔隙度的恢复、胶结作用引起的砂岩孔隙度降低和溶蚀作用引起孔隙度的增加幅度计算公式,实现了各成岩阶段孔隙度的定量分析。定量计算结果与实验室室内物性测试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误差为2.5%,检验了研究方法的合理性,表明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
介绍了脉冲星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的原理及方法,阐述了利用脉冲星进行航天器自主导航定位及授时的特点。认为脉冲星用于航天器导航授时服务,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其时钟信息的长期稳定性,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结合迭代重建算法的低剂量CT在颈部应用价值。方法:172例疑头颈部病变患者行CT检查,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86例,管电流125 mAs)和低剂量组(86例,40~110 mAs),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和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IDR3D)重建。在下颌角及上纵隔水平分别测量不同组织的CT均值及标准差,由两位CT影像医师采用4分法标准对图像盲法评分;比较图像质量差异和不同扫描方式下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下颌角水平,低剂量组颈内静脉噪声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间胸锁乳突肌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背景噪声无明显差异(P>0.05);上纵隔水平,低剂量组上腔静脉、胸大肌及胸壁皮下脂肪噪声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信噪比更高(P<0.05),对比噪声比相仿(P>0.05)。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组图像质量的评分一致性均良好,下颌角水平低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与常规剂量组图像无明显差异(P>0.05);上纵隔水平低剂量组图像评分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有效辐射剂量显著降低(P<0.05),剂量指数减低63.34%,有效辐射剂量减低63.16%。结论:结合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的低剂量CT技术可以用于颈部CT扫描,可以减少辐射剂量并提供优质的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