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辽阳市区地表浅部呈透镜状断续分布的松软土体———淤泥质粉质粘土为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本文对其分布、形成、物质结构及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描述。并依据大量现场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分析论述了该层软土天然独特的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压缩性高,具触变性及承载力低的工程地质特性对勘察施工及建筑物稳定性的不良影响,提出了避让、挖除、选择合适桩型等科学合理的工程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92.
本溪南芬铁矿排土场滑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本溪南芬铁矿大东沟排土场滑坡稳定性状况的分析研究,经科学预测,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措施.认为大东沟排土场在无水状态下的稳定系数大于1.1时,处于稳定状态.为防止排土场边坡对大东沟下游造成滑坡地质灾害,应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3.
位于川西南美姑河流域的洛高依达沟谷两岸支沟发育,沟谷下切作用强烈、物源丰富以及汇水条件优越的区域地质环境蕴含着暴发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威胁。笔者在野外调查和室内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将洛高依达沟谷泥石流分为"持久型"和"暴发型"两种,在泥石流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降雨条件通过对群发泥石流的致灾过程认识与量化推算认为50年一遇暴雨条件下主沟道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可达4.65×104m~3;100年一遇暴雨条件下可达5.17×104m~3,最大固体物质冲出总量预计为2.24×104m~3。据此提出了"点-线-面"致灾机理与危害性推测的新思路,其结论将为该地区泥石流防治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4.
关键技术在江西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中的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暴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业务工作要求,江西省气象台开展了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山洪沟等小流域提取、小流域临界雨量确定、基于SWAN山洪版的二次开发等关键技术研究并完成了业务化运行,实现了从典型区域的风险预警服务向全省所有中小河流、山洪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的扩展,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
辽宁省水土流失失危害特征及发展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  王炜航 《辽宁地质》2000,17(3):230-234
辽宁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依据省内各市县不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面分比及地形地貌等地质条件,将其划分为极严重区,严重区,中度区及轻度区四个水土流失程度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水土资源的损失与环境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洪涝灾害频发,而且影响各业生产和发展。1996年与1986年的水土流失量对比结果表明,经过10年来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强度和面积都明显降低和减少。  相似文献   
96.
江西"98.6"连续大暴雨过程特征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8年6月江西特大降水过程的环流特征与历年重大连续暴雨过程不同,500hPa形势对连续暴雨的形成并不很有利,但是,强盛的中低层西南急流、穗定的中低层切交、经常存在的地面辐合线为这次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降水的热力作用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一种人工湿地与岸线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技术,应用于城镇居民集中区黑臭河道生态修复系统。针对苏州昆山珠泾中心河道居民集中区可用地较少、排口来水复杂、水质较差的特征,设计了一套峰谷蓄流湿地、水平流湿地、截留湿地相结合的黑臭河道生态修复工艺。该系统实现了河道常年保持《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Ⅳ类标准,同时解决了周边百姓因农耕行为对河道沿线景观的破坏,并为沿岸百姓提供了河道散步、观景、纳凉的民生服务,为城镇可用地较少的居民集中区黑臭河道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借鉴与示范。  相似文献   
98.
针对亚马孙流域地表覆盖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问题,该文基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牵头研制的、经一致性处理的全球30 m地表覆盖产品(GlobeLand30)三期地表覆盖数据产品,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转移矩阵,分析了2000—2020年亚马孙流域地表覆盖的空间格局分布以及时空变化,并对其变化原因做出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亚马孙流域林地和湿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草地和人造地表的面积逐渐增加,水体先减少后增加。亚马孙流域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的地表覆盖类型转变方向基本保持一致;人造地表在地表覆盖类别中破碎现象最为显著,但其破碎化指数持续降低。亚马孙流域地表覆盖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城市扩张和人口增加是林地减少的最主要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可为亚马孙流域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