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南大洋普里兹湾沉积物中锗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第21-27次南极考察期间获得的沉积物样品,对南大洋普里兹湾沉积物中锗(Ge)的含量以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总Ge(Getotal)的含量在1.14×10-6~2.35×10-6之间变化,平均含量为1.71×10-6,最高值出现在湾外深海区P3-9站,最低值出现在湾内冰架边缘附近的P4-13站。在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生源Ge(Gebio)占Getotal的百分含量在16-68%之间变化。在表层沉积物中Gebio与Getotal分布变化趋势总体上相近,以67°S为界均呈现湾外高于湾内的趋势,在柱状沉积物中Ge的垂向分布呈现表层高于底层趋势。在普里兹湾湾内非冰间湖区域的表层沉积物中Gebio与生物硅(BSiO2)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在P3-16站位柱状沉积物中Gebio与BSiO2垂向分布相似。  相似文献   
42.
海洋中硝酸盐的来源及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是氮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认识海洋中氮的循环,确定海洋中硝酸盐的来源以及研究氮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不同来源的硝酸盐往往具有不同的氮、氧同位素,并且硝酸盐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信息也会反映在氮、氧同位素上。因此,近十年来,利用氮、氧同位素方法研究海洋硝酸盐问题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综述了海水硝酸盐N、O同位素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用硝酸盐中N、O同位素来研究海洋硝酸盐的不同来源和示踪其地球化学过程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研究中的不足,最后对我国海洋硝酸盐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3.
沉积速率主要受上层海洋生物生产的影响,而在湾口浅滩区沉积速率则主要受底栖生物的影响。此外,水流、水体稳定度、冰封期长短和海底地形等条件也对沉积速率产生一定的利用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普里兹湾海域的沉积物样品,运用沉积地层同位素210Pb测年技术,探讨了该海域沉积物的近现代沉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极普里兹湾海域的近现代沉积速率变化范围在0.47~1.88 mm/a之间,平均值为1.06 mm/a,高于南极罗斯海而低于威德尔海,总体上与南、北极多个海区的沉积速率相当。在湾内和冰架边缘区影响,沉积速率的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控制的结果。在生物量较高、水体条件较为稳定的湾内中心区域,沉积速率较高,而冰架边缘区的沉积速率则较低  相似文献   
44.
西南极海沉积硒的地球化学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4年11月—1985年4月首次南大洋考察所取得的样品和资料,通过萃取液萃取并利用荧光素法测定不同形态硒,对硒在南大洋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大洋表层沉积物的总硒含量为278-1168×(10-9),其与粘土粒级有较密切的关系。硒含量的地理分布表现为海湾>半深海>外陆架;沉积物中硒含量不同,但其地球化学形态分配比基本相同,分别为可交换态占15%,有机结合态占36%,无机盐态占4%,晶质氧化物态占9%,矿物晶格态占37%;沉积物剖面中间隙水硒的含量变化与铁一致,在铁氧化物还原带达到峰值;可交换态硒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晶质氧化物态的含量则随深度而降低;有机质的早期成岩分解是沉积硒参与再循环的主要来源;计算得出沉积柱表面逸入上覆海水的硒通量为3.5ng/(cm2·a),沉积通量为13.4ng/(cm2·a)。  相似文献   
45.
本文通过南极第 1 5次科学考察 ,对夏季普里兹湾的溶解有机碳 (DOC)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调查期间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DOC平均含量较高 ,表层含量在 68.2 3- 1 2 5 .92 μM之间变化 ,平均值为 1 0 2 .32 μM ,大于典型的大洋表层DOC含量 ( 70- 80 μM )。垂直分布表明水体上层DOC含量高于底层 ,在 2 5- 5 0m附近含量出现最高值。在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难降解有机物是DOC的主要部分 ,经估算湾内难降解DOC含量 92 .34μM占总DOC的 77% ,湾外难降解DOC含量为 76.89μM ,占总DOC的 82 %。  相似文献   
46.
中太平洋多金属结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XRF和ICP AES法对中太平洋CA等6座海山的4 0多个站位的多金属结壳中化学元素进行测试与分析, 并结合其他资料对调查区结壳主要成矿元素的含量组成、特征变化、元素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结壳与水深、地形等重要环境因子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太平洋海山结壳中元素丰度特征具有多种变化类型, 中太平洋结壳主成分和成矿元素丰度明显高于马绍尔群岛, 而与西北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相近; 中太平洋结壳化学元素相关关系分析表明: Ca与P、Al与K呈显著正相关性; Mn与Al呈显著负相关性.研究还发现中太平洋结壳富Co(0.6 3%)而贫Cu(0.1 1 %)及高Fe(1 6.9%)低Mn(2 1.3%)的分布特征, 与深海多金属结核在含量分布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与多金属结核相比: 结壳中Mn组元素含量显著降低, Fe组元素含量和稀土总量明显增大, 尤其是Co和REEs的变化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47.
西南极海沉积体系中的氟导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8.
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饱和烷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烃类物质是现代沉积物和古代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2年美国的史密斯(Smith, P. V. Jr)从近代海底沉积物中分离出烃类物质以来,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地质体中存在的烃类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石油地质,生油理论方面尤为显著。近年来,世界性的石油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海洋沉积物中烃类物质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沉积物中有机物转化和成岩变化的机理,并对沉积环境、成矿和石油勘探,以及对环境石油污染等问题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50.
讨论了中国第六次南大洋考察4条断面1个海湾计30个剖面海水中碘的赋存形式及化学形态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布。结果表明,表层海水总无机碘含量分有值在0.267-0.443μmol/dm3之间;海水无机碘及碘酸根含量的垂直分布与营养盐关系密切,溶解有机碘分布则较稳定,其含量约为总无机碘的10%。真光层内浮游植物对碘的吸收同化速率为0.17μmol/(m2·d),悬浮有机颗粒中碘的结合量约为4.3μmol/m3,真光层内颗粒碘的下沉速率大于7.2d/m。根据讨论结果提出了测区真光层内碘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