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盐度及pH对黄鳍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比较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45)及pH条件(5.0、5.5、6.0、6.5、7.0、7.5、8.0、8.5、9.0、9.5)下黄鳍东方鲀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和孵化率,同时对黄鳍东方鲀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结果表明,黄鳍东方鲀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5.0~40.0,适宜pH范围是6.0~8.5;仔鱼生存的适宜盐度为5.0~45.0,适宜pH值是5.5~9.0。  相似文献   
12.
6种科(Teraponidae)经济鱼类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及秋水仙素溶液, 取活体头肾组织低渗、固定和空气干燥, 分析比较了(Terapon theraps)、细鳞(Terapon jarbua,/i>)、尖吻 (Rhynchopelates oxyrhynchus)、叉牙 (Helotes sexlineatus)、列牙 (Pelates quadrilineatus)和高体革 (Scortum barcoo)的核型。结果表明, 6种鱼中期染色体均为二倍体, 除尖吻外均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其核型如下: 的核型为2n=48=48t, 臂数: NF=48; 细鳞的核型为2n=48=48t, NF=48; 叉牙2n=48=48t, NF=48; 列牙的核型为2n=48=48t, NF=48; 高体革2n=48=2m+2sm+44t, NF=52; 尖吻 2n=48=4m+2st+42t, NF=52。科这6种鱼染色体均属于典型的高位类群。同时, 将科6种鱼与前人已完成的科其它鱼类的核型进行比较, 发现尖吻的核型出现异型性染色体, 并对尖吻出现罕见的异型性染色体进行分析讨论。除高体革外, 其余5种核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由0提高到98.9mg/kg,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为103.0mg/kg左右;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在0-98.9mg/kg时,花鲈幼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花鲈幼鱼获得最大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时,饲料中维生素C最低添加量为97.2mg/kg和105.0mg/kg;花鲈幼鱼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维生素C添加量达到396.4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为400mg/kg左右。  相似文献   
14.
鞍带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了鞍带石斑鱼亲鱼培育、催产及胚胎发育过程。根据性腺检查及催产结果,判定鞍带石斑鱼在广东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7-9月份,产卵水温在28~31℃。使用10~12尾雌鱼和3尾雄鱼搭配进行催产实验,亲鱼未出现发情和追尾现象,虽能产卵但均未受精,通过人工授精可得受精卵。对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将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7±0.5)℃、盐度31.0、pH 7.8的海水中,鞍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5 h 4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饲料中添加锌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锌积累量影响的研究.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ZnSO4使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83.3、95.2、101.6、120.3、159.9mg/kg,对花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每个水平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10.0±0.58)g左右的花鲈幼鱼20尾.饲养实验在海水网箱(1.5×1.0×1.0m3)中进行,实验期间水温为26.5-32.5℃,盐度为28-29,溶解氧含量在6mg/L左右.结果表明,各饲料组成活率(95.00%-100.00%)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锌含量从83.3mg/kg增加到101.6mg/kg,花鲈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而饲料中锌含量达到101.6mg,kg之后,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变化不显著(P>0.05);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幼鱼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锌含量为103.4mg/kg左右.各饲料组肌肉中锌积累量无显著性差异;随着饲料中锌含量从83.3mg/kg增加到101.6mg/kg,花鲈幼鱼肝脏中锌积累量显著增加(P<0.05),而饲料中锌含量达到101.6mg/kg之后,其肝脏中锌积累量变化不显著(P>0.05);花鲈幼鱼获得肝脏中最大锌积累量时饲料中锌最低含量为105.1mg/kg.随着饲料中锌含量从83.3mg/kg增加到101.6mg/kg,花鲈幼鱼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锌含量达到101.6mg/kg之后,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花鲈幼鱼生长和免疫的锌适宜添加量为105.1mg/kg左右.  相似文献   
16.
温度、盐度及pH对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比较观察了不同温度(20、22、24、26、28、30和32℃)、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和45)及不同pH(5.0、5.5、6.0、6.5、7.0、7.5、8.0、8.5、9.0和9.5)下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在以上各种条件下对斜带石斑鱼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0℃,最适温度范围是24—26℃;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15—45,最适盐度范围是20—30;受精卵孵化的适宜pH范围是5.5—8.5,最适pH范围是6.5—7.5。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2℃,最适温度范围是24—26℃;仔鱼生存的适宜盐度为10—40,最适生存盐度为15—30;仔鱼生存的适宜pH是5.5—9.0,而最适pH是7.0—8.5。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和仔鱼对以上3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黄鳍东方鲀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黄鳍东方鲀精子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头部呈长圆柱形,无顶体,核内有小空隙,空隙中有少量电子致密小颗粒存在;核后端正中有凹陷入核内的植入窝,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由近端中心粒、中心粒间体和基体组成;袖套位于核的后端,内含线粒体球和含有电子致密物质的小囊泡。尾部细长,自头部后端的正中部向后伸出,近核端部分很短,核心结构是轴丝,鞭毛起始于袖套腔,远核端有侧鳍;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对复合体结构。  相似文献   
18.
斜带石斑鱼与赤点石斑鱼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斜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的核型。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2sm 46t,NF=50;赤点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5st 43t,NF=48。两种鱼的2n数相同,它们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石斑鱼——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杂交子一代青龙斑二倍体和三倍体的血液学及生化特征,采用显微观察、瑞士染色、生化指标检测等方法对青龙斑二倍体(2n=48)与三倍体(3n=72)的血细胞形态大小、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它们的显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青龙斑三倍体的血细胞、红细胞、细胞核和白细胞均显著大于二倍体,容积比为3:2;红细胞数随倍性增加而减少,差异显著;在血细胞形态上,二倍体红细胞核短径/长径比值为0.79,略呈圆形,三倍体红细胞核短径/长径比值为0.69,呈椭圆形;在三倍体血细胞中存在一些异常形状的纺锤形和月牙形红细胞,在生化指标上,二倍体与三倍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三倍体血红蛋白、血小板含量明显小于二倍体;平均血细胞体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细胞压积的含量显著大于二倍体;二倍体与三倍体青龙斑鱼血液中各种无机盐的含量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三倍体含量低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20.
测试了由紫外线杀菌器、臭氧发生器、蛋白质分离器和生物过滤器4部分构成7种不同组合的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效果,探讨了各部分在水处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开启整套系统对砂滤水三次处理时,系统对NH4+-N、NO2--N、普通细菌、弧菌去除作用明显,去除率分别为41.92%、53.58%、94.59%和100%,且能明显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对pH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