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1.
于2019年4月6日至11日,在滇池中的14个采样点,在水体的0~30 cm深度层,利用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采集水样;在实验室中,利用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器,分别对微塑料进行了镜检和鉴定;分析滇池水体中纤维状微塑料的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探讨纤维状微塑料的主要污染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在滇池14个采样点的表层水体中,纤维状微塑料的丰度变化在14.7~269.4个/m~3之间,平均丰度为91.2个/m~3;湖心区域采样点水体中纤维状微塑料的丰度大于湖岸区域的采样点;透明色的纤维状微塑料数量所占比例(60.3%)最大,蓝色、白色、黑色、红色和其它颜色纤维状微塑料数量所占比例依次减小;尺寸小于1 mm和3mm≤尺寸<5mm的纤维状微塑料数量所占比例分别为64.70%和5.34%;纤维状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所占比例为53.1%,其它成分所占比例依次为被染色的微塑料、纤维、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PU);滇池水体中纤维状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可能是纺织品和渔网等。  相似文献   
212.
将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LS)、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GB-InSAR)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unmanned aerial vehicle photography, UAV)的综合遥感方案应用于崩塌体应急监测。引入迭代最近点法(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首先实现TLS点云和UAV影像离散点云配准;然后,利用几何映射方法实现GB-InSAR二维形变图与TLS点云三维匹配;针对崩塌体应急缺少人工目标辅助校正几何映射偏差的问题,综合目视解译以及峰值相关性分析提取各数据间的同名特征点,根据同名特征点计算空间坐标变换参数,建立变换方程来完成误匹配纠正。利用所提的匹配方法处理模拟数据及某滑坡崩塌残余体实际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实测匹配精度达像素级,满足应急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213.
利用辐射传输机理对复杂山区进行地形辐射校正,可以全面地考虑太阳直接辐射亮度、天空散射辐射亮度及邻近地表反射辐射亮度3部分因素,从而取得较好的校正结果。遮蔽因子的准确提取是决定地形校正结果的关键因素。本文使用同一个辐射传输模型,针对同一片地表裸露山区的SPOT-5全色影像,分别使用对应的DEM和直方图阈值分割法计算遮蔽因子,并将得到的校正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DEM精度不够高的情况下,使用直方图阈值分割法计算遮蔽因子,可以得到更好的地形校正效果,充分证明了直方图阈值分割法计算遮蔽因子的优势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4.
通过岩心及微观岩石学特征、结构特征、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首次在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集层,但热液改造程度不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主要储集层较为致密,主要发育泥晶结构的铁白云石和方解石,偶见钠长石、黄铁矿、重晶石和天青石等热液矿物;②碳酸盐矿物中富含FeO、MnO等,其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112%和0.186%,显著高于本区准同生交代成因白云石中铁锰含量,且钙、镁含量也有所升高,反映了热液流体为富含Ca2+,Fe2+,Sr2+,Mn2+和少量Mg2+等多种离子的碱性热卤水;③ΣREE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且总量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代表了湖泊环境特有的热流体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形成于偏碱性的深湖热卤水还原环境;④δ18OPDB变化范围为-6.8‰~-3.6‰,平均值为-5.2‰,介于热液白云岩和准同生交代成因白云岩之间,显示了英西地区渐新统白云岩在准同生交代成因基础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热液改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与热液通道的距离远近不同而使得样品的改造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综上所述,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集层的首次发现开拓了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层致密油气勘探的新视野,这一研究成果对英西深层寻找优质“甜点”储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5.
太湖水体3种典型水质参数的高光谱遥感反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兵  申茜  李俊生  张浩  吴迪 《湖泊科学》2009,21(2):182-192
以富营养化污染严重的太湖为研究区,设计并实施了2次太湖航空遥感综合实验,获取了太湖7条航带、冬夏两个时相的航空高光谱遥感图像;通过6次太湖地面试验,采集了多时相的太湖水体固有光学量和表观光学量数据,分析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单化固有光学量数据库;面向叶绿素、悬浮物和黄色物质3种典型水质参数,发展了基于生物光学模型和单位固有光学量数据库的水质参数反演分析方法;利用航空高光谱遥感器Will图像和航天高光谱遥感器CHRIS图像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检验,获得了较好的水质参数图像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216.
西辽河流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浩  丁森  张远  贾晓波  孟伟  郭彪 《湖泊科学》2015,27(5):829-839
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估西辽河流域环境质量,利用相关分析筛选了影响F-IBI的环境因子,结合局部加权回归散点修匀法(LOWESS)估算了这些环境因子的保护限值.结果表明:20个候选参数指标中,鳅科鱼类物种百分比、底层鱼类物种数、耐受性鱼类个体数、杂食性鱼类物种数和筑巢产卵鱼类个体百分比适合作为西辽河流域F-IBI构建参数.采用比值法统一参数量纲,以参考点F-IBI值的95%分位数作为健康参考值,对全流域44个采样点进行健康评价,得到健康点位5个(11.4%),亚健康点位9个(20.5%),一般点位12个(27.3%),差点位11个(25.0%),极差点位7个(15.9%).电导率、氨氮浓度、碱度和泥沙比例与F-IBI呈显著负相关,坡降和草地比例与F-IBI呈显著正相关.经LOWESS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电导率、氨氮浓度、碱度、泥沙比例和草地比例等环境因子的保护限值分别为531μS/cm、0.55 mg/L、4.4 mmol/L、47.2%和37.0%,且限值两侧的F-IBI分值差异显著,该结果可作为西辽河流域环境管理中鱼类群落完整性保护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17.
218.
针对基于GPS下似单差模型不能解算大变形量的问题,文章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全星座播发三频信号的优势,采用BDS三频组合观测值模糊度快速解算方法快速解算模糊度,实现似单差模型下BDS单历元快速提取大变形信息,并比较了BDS和GPS下似单差模型的解算精度.高精度三维移动变形测试平台实验表明,采用上述方法,BDS似单差模型可快速解算大变形量,且BDS和GPS系统下似单差模型的解算精度相当,可达到厘米级.   相似文献   
219.
在无线通信中,调制分类是非协作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使用常规方法同时兼顾识别准确率和低复杂度对各种调制方案进行高效分类。深度学习方法用来处理这个问题,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水声通信的环境下,由于通信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信号的调制分类比陆地通信更加困难。创新采用了深度学习网络的改造残差结构形式来区分多种水声通信中的各种常用调制方法,通过合理地选用深度残差网络的超参数,有效克服了模型过拟合问题,取得了良好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220.
采用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的SLAF-seq技术,开发出47个高多态性的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微卫星标记,其中二碱基重复位点17个,三至六碱基重复位点30个。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27(均值为10),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 156~0. 938(均值为0. 682)和0. 177~0. 963(均值为0. 741),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 166~0. 946(均值为0. 705)。经Bonferroni校正后,有43个位点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其余4个位点偏离HWE。这些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黄鳍棘鲷遗传资源研究提供新的有效分子标记。跨物种扩增结果显示,共有31个黄鳍棘鲷微卫星标记可在9种鲷科鱼类中成功扩增。其中17个标记在太平洋棘鲷(Acanthopagrus pacificus)、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和澳洲棘鲷(Acanthopagrus australis)中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这些标记可为棘鲷属(Acanthopagrus)的系统进化和种群遗传学分析提供新的标记来源;另有3个标记在二长棘梨齿鲷(Evynnis cardinalis)、真赤鲷(Pagrus major)、蓝点赤鲷(Pagrus caeruleostictus)及黄牙鲷(Dentex hypselosomus)中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