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81.
2023年秋季(9—11月)北半球极涡为单极型分布,中高纬度地区呈5波型,欧亚大陆西风环流较为平直,西风带槽脊较弱。我国近海共出现16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热带气旋大风过程3次,热带气旋与冷空气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冷空气大风过程7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4个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偏少,全球其他海域生成热带气旋22个。近海出现2.0 m以上大浪过程17次,大浪日数占秋季总日数约71%。近海海面温度较常年平均偏高。  相似文献   
182.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13—2019年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19年,北京市各区城乡建设用地效率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规模报酬递减效应日益显著,规模效率呈现下降趋势。(2)各区效率水平呈明显分层结构和组团化特征,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区、延庆区等)总体优于城市功能拓展区(丰台区等)和城市发展新区(通州区、昌平区等)。(3)效率重心位于中心城区北部,总体向东北方向移动。(4)2019年通州区、丰台区等6个低效区各类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相对突出,需加强用地管控和存量挖潜。(5)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受技术进步驱动,年均增长率为9.7%。未来,北京市应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探索生态友好型、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高效绿色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3.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砾岩储层黏土矿物含量高,行业标准测量法的烘干温度过高、烘干时间过长、烘干湿度不适宜,会造成高含黏土岩心黏土束缚水被烘干,进而导致有效孔隙度测量不准.为此,通过对比不同测量环境下核磁共振实验结果,明确高含黏土岩心在低温(55℃)、保湿(相对湿度65%)的环境下测量有效孔隙度,黏土束缚水不被烘干.利用烘干过程中电阻增大率的拐点确定可动流体孔隙、毛管束缚流体孔隙的烘干时间,进而确定了岩心的有效孔隙度.与行标测量法相比,本文的方法更能反映目标区地质特征,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4.
油气地震勘探中,地震波在实际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明显的吸收衰减现象,导致地震信号中的主频向低频移动,频带宽度变窄,相位发生畸变,制约了地震勘探识别薄层的分辨能力。为了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地震成像,文章介绍了一种在地震反射数据成像域进行Q值估计建模的方法与流程,并利用估计出的Q值通过偏移成像对数据进行衰减补偿,实现高分辨率成像。该方法在时间域引入等效Q值的概念,首先在初步黏弹性时间偏移成像域的时窗内,通过数据在时窗内的补偿效果来确定时间域的等效Q值参数,接着通过在深度域层速度上计算成像射线获得时深转换关系,进而对转换到时间域层Q值的等效参数进行时深转换,完成最终深度域Q值建模,最后将该关键参数作为黏弹性叠前深度偏移的输入,进行复杂构造的黏弹性补偿成像。同时使用中国东部某实际地震数据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发展的流程和方法可较好实现深度域负责构造Q值建模和成像域补偿,实现复杂构造高分辨成像。   相似文献   
185.
张向涛  向绪洪  赵梦  崔宇驰  张浩 《地球科学》2022,47(7):2410-2420
新生代以来,全球地质演化中最大的地质事件不外乎青藏高原的形成及其环境效应,其中东亚地区的黄土堆积及大型水系的形成最为瞩目.珠江作为串联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源-汇”系统的纽带,是南海沉积学研究的焦点,揭示其形成过程对探讨云贵高原以及青藏东南侧的地形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元素地球化学与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源汇综合示踪技术,结合珠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的研究成果,详细探讨珠江的诞生与演化历史.珠江河流体系初始形成于早渐新世,流域范围仅限于华南沿海地区;晚渐新世珠江发生向西拓展事件,流域面积显著扩大,达到云贵高原东侧边缘;到中新世珠江流域发生明显改变,河流进一步向西、向北溯源侵蚀,流域面积急剧扩大,深入云贵高原腹地.23 Ma珠江流域面积的快速扩展与同时期长江三峡贯通、北方黄土发育均是该时期青藏高原大范围隆升的直接产物,是东亚地区基本形成西高东低地貌特征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86.
张浩 《地理教学》2011,(21):17-19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的区位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两次产业转移(20世纪70~80年代传统制造业由香港和台湾向珠江三角洲的转移和20世纪90年代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粤东、粤西转移)对移入地及移出地的影响;工业化是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7.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欧南凹陷是石炭系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构造单元,具有一定勘探潜力,但对有机质富集机理认识不清导致对优质烃源岩分布的预测缺乏有效指导,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基于地球化学分析、XRD、SEM等分析测试,对石炭系烃源岩矿物组分、 有机质丰度、 干酪根类型、 热演化程度、 形成环境、TOC与主要矿物关系等进行了综合...  相似文献   
188.
淮河流域冬小麦水分亏缺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莹  马晓群  王晓东  张浩 《地理科学》2013,(9):1138-1144
统计研究区域4个小麦种植亚区的冬小麦全生育期、冬前生长期、越冬期、返青-抽穗期、灌浆-成熟期的水分亏缺率,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9 a来,淮河流域冬小麦水分亏缺率的空间分布受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由北向南逐步递减,呈纬向分布;冬小麦水分亏缺率的年际变化趋势虽然不明显,但各区域水分条件最好和最差的生长时段并存于同一年代中;4个冬小麦种植亚区中以淮河流域北部平原冬麦区和东北丘陵冬麦区在冬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特别是灌浆-成熟的关键时期,水分亏缺严重,对产量形成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9.
北京1号小卫星遥感器性能在轨测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北京1号小卫星是中国第一颗实用型对地观测微小卫星,也是"国际灾难监测星座(DMC)"的第五颗星,该卫星于2005年10月27日在俄罗斯发射成功,设计寿命5年.在北京1号小卫星发射成功后,中英双方开始对卫星进行在轨测控和调试.在分析光学遥感器成像模型基础上,参考国际典型卫星在轨测试内容和北京1号卫星的特点,提出了北京1号小卫星在轨测试的内容、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全面评价了北京1号小卫星的辐射性能、几何性能、光谱性能和图像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北京1号小卫星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0.
交通拥堵是当代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发现城市交通的易拥堵路段并予以改善是城市交通相关部门以及学者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各种GPS设备产生的历史轨迹数据对城市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且取得一定的进展。文中总结运行车辆的4种通行状态:正常行驶、停靠/停泊、信号灯等待以及拥堵,分析这4种状态下运行车辆的速度特征,定义轨迹段平均速度和轨迹段速度方差两个数字特征用来描述运行车辆轨迹段的速度特征以及描述路段拥堵程度的拥堵指数,提出一种基于轨迹分段的拥堵检测的可视化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发现其可以较好地估计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