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89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基于露头、钻井岩心和测录井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将四川盆地西北部二叠系梁山组+栖霞组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解剖,识别出梁山组底界面(Ⅰ型)、栖一段与栖二段界面(Ⅱ型)和栖霞组与茅口组界面(Ⅰ型)3个三级层序界面,将中二叠统栖霞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 下部的SQ1层序对应梁山组+栖一段,上部的SQ2层序对应栖二段。通过栖霞阶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发现栖霞阶地层存在“底超顶削”的充填规律,统计并绘制SQ1与SQ2层序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对研究区栖霞阶SQ1初期和SQ2期构造—古地理格局进行了恢复,在明确SQ2期为栖霞阶主要成滩期的基础上,结合岩溶发育单元及白云岩展布特征,讨论栖霞阶油气储集意义。结果表明:区内栖霞阶存在北西、北东向隆坳分异,汉南隆起、川北隆起、北缘隆起与广元—旺苍凹陷始终控制了区内沉积格局,指出广元—旺苍海槽雏形始于二叠系栖霞阶。研究区岩溶白云岩孔洞型储集层区与环广元—旺苍凹陷周缘的灰岩岩溶型储集层区为有利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82.
地下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分析--以孤岛油田为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用Miall层次界面分析法对孤岛油田52井组馆陶组Ng4^4砂层点坝砂体内部3,4级界面进行详细研究,并与Miall的6级层次界面相对应,定义4级界面为单一河道的顶底界面,构型要素为单一的点坝砂体;3级界面为点坝内部侧积体分界面,实际上是点坝砂体的侧积面,其限定的构型要素为点坝侧积体。还对单井进行了泥质界面划分及成因砂体分析,建立了点坝成因砂体单井模型,根据研究区开发动态特征,推论点坝砂体内部存在倾斜的泥质侧积层,并借助储层地质学基本理论,对侧积体规模、倾角进行了限定。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点坝侧积体的三维地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研究表明,点坝侧积层对剩余油分布具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西接康滇古陆的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近年来展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然而针对该地区地层充填规律及古地理格局的观点还并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下一步盆内精细的油气勘探和井位部署。【方法】以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梁山组和栖霞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和测录井等资料,在岩石类型与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对栖霞阶层序界面进行识别。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编图单位,结合优势相原则,分别绘制研究区栖霞阶SQ0+SQ1和SQ2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在栖霞阶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界面,从下到上分别为梁山组底界面(I型)、栖一段内部界面(II型)、栖一段栖二段界面(II型)和栖霞组茅口组界面(I型),并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域和高位域组成。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的对比分析,认为栖霞阶下部的SQ0层序大致对应于传统划分的梁山组+栖一段下部地层,仅发育于研究区内的栖霞阶地层沉积前古地貌低地,并且具有向古地貌高地超覆的层序充填特征,中部的SQ1层序和上部的SQ2层序则遍布全区。川西南栖霞阶层序岩相古地理格局总体上表现...  相似文献   
84.
青海省都兰县果洛龙洼金矿成矿流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洛龙洼金矿是青海东昆仑地区最典型、最具规模的金矿床之一。在前人资料基础上,将果洛龙洼金矿热液成矿期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贫矿化石英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要成矿阶段)、石英-贫硫化物阶段(次要成矿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随后对主要和次要成矿阶段石英脉开展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原生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气液两相、富CO2三相、纯CO2两相共3类;成矿流体总体以CO2-NaCl-H2O体系为主,均一温度为130.0~357.3 ℃,盐度(w(NaCl))为1.83%~20.11%。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δ18OV-SMOW值为14.8‰~17.2‰,据此计算流体的δ18OH2O值为5.5‰~8.5‰,流体的δDV-SMOW值为-61‰~-96‰;而石英-贫硫化物阶段石英δ18OV-SMOW值为15.7‰~16.9‰,据此计算流体的δ18OH2O值为4.1‰~5.3‰,流体的δDV-SMOW值为-84‰~-101‰。由此认为:主要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可能为高温低盐度富CO2变质热液和低温中高盐度岩浆热液两个端元组成的混合流体;次要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混合后更均匀的中低温中低盐度热液,但后期明显有大气降水混入。总之,成矿流体的来源、性质及其演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果洛龙洼金矿为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85.
??????????????,???????????????????????????????λ??????λ????????????????????????????????????????????????????????λ??????λ?????????????????????λ??????????????????ж????????????1????????????????????λ?????λ????????????????????λ??????????????????2????????????????λ??????????????????????????λ?????????????????????????С??????????????????????λ?????????????3???????????????????λ???????????????λ??????????С???????????????????  相似文献   
86.
"他工作扎扎实实,业务知识——中!""他工作兢兢业业,为工作奉献精神——中!""他待人实实在在,在同事们之间人缘——中!"在修武县国土资源局,领导和职工一致这样评价一个人。他就是该局执法监察股股长孙三中。相貌普通的他有一颗完美的心"他工作扎扎实实,业务知识——中!"这是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一贯肯定。  相似文献   
87.
红壳色文蛤选育子代各壳色的形态分化及养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壳色为目标性状,于2009年进行了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的群体选育研究,建立了红壳色选系子一代(Fl),对子一代壳色种类、分布频率及其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测量和分析,并对各壳色的形态、生长速度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文蛤壳色具有多态性,红色、黄色、白双、黄双、波纹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5.58%、8.55%、0.53%、14.83%、0.50%.红壳色亲本的子代中出现红色∶花色=3∶1,符合孟德尔遗传模式.聚类分析与欧氏距离矩阵结果表明,文蛤波纹与黄色遗传距离最近,白双与黄双遗传距离相近,与红壳色的遗传距离最远.主成分分析显示白双文蛤与黄双文蛤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重叠,波纹文蛤与黄色文蛤具有较高的重叠率,而红壳色文蛤相对分散,从而进一步说明5种壳色文蛤的遗传距离关系.经过1a同池养殖,子代壳长多数已达到10~30 mm,红壳色文蛤的日生长率为0.20%,花壳色文蛤的日生长率为0.18%,且红壳色文蛤的相对比较生长速度比花壳色文蛤快10.41%.红壳色文蛤选育子代的壳长与壳宽、壳高、粒重存在一定的回归关系.红壳色文蛤壳长对壳宽、壳高、粒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502 4x1-0.556 0(R2=0.992 0)、y3=0.8103x3+0.620 0(R2=0.995 6)、y5=0.000 3x25.9029(R2=0.991 9),花壳色文蛤壳长对壳宽、壳高、粒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0.495 3x2-0.419 2(R2=0.990 9)、y4=0.798 5x4+0.793 5(R2=0.995 6)、y6=0.000 4x26.845 8(R2=0.993 4).研究结果为文蛤的红壳色定向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
北京山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市1979年7月14日和2005年7月25日的Landsat MSS和TM影像,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这2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北京山区1979-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由1979年的70.05%下降为2005年的66.14%;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3672.90km2;植被覆盖度在80%~100%的退化面积最大,为617.45km2.  相似文献   
89.
滇中姚安老街子板内富碱火山-岩浆杂岩体属于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的一部分,因其富含Pb-Ag-Au多金属矿床和特殊大地构造位置被地质学家广泛关注。尽管前人在矿床学(金属赋存状态和物质来源)、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展开大量的研究,但关于姚安富碱火山岩体火山机构和岩相学以及形成时代等却少有研究。本文对老街子火山-岩浆杂岩体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划分出完整的次火山岩相(含集块正长斑岩)、火山-沉积相(凝灰质砾岩和砂岩)和火山喷发相火山机构,其中将火山喷发相细分为溢流亚相(熔结凝灰岩和假白榴石粗面岩)和爆发亚相(含角砾和集块粗面质熔结凝灰岩)。并对粗面质凝灰岩和熔结凝灰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精确年代学研究,最终分别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3.63±0.50Ma和33.27±0.38Ma,代表着火山岩喷发形成时代为渐新世。该期火山岩的报道为老街子Pb-Ag-Au矿区深部外围找矿预测提供新思路,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岩石圈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90.
2012年南极长城站气象和海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长城站越冬期间获取的常规气象和海冰观测资料,结合统计的1985—2010年气候值,对比分析了长城站2012年的气象及海冰特征。气象分析表明,该年平均气压和气温偏低,N—W风向频率显著偏低,E—SE风向频率显著偏高;雾日偏少,降雪量、吹雪及雪暴显著偏多;针对观测期间某些月份比较明显的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异常,从大气环流角度进行了分析解释。海冰观测表明,长城湾冰情变化受大气动力作用影响大,冰情稳定性差,外围海域海冰极不稳定,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冰情几经进退,先后交替出现3个完全冰冻和3个部分冰冻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