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福鼎会甲溪地热带属断裂构造深循环型中低温地热,位于南溪三角隆起断块上,受控制于北西向会甲溪断裂,温泉(井)出露于北西向构造与近东西向,北北东向构造交汇处。在总结地热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成矿模式,评价地热资源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332.
为研究银川市城市建成区扩展对热环境的影响,基于 1989、1999、2010 年和 2017 年 Landsat 系列遥感数据,采用建筑用地指数(IBI)提取 4 个年份的城市建成区信息,获取了城市形态演化指 标,利用热红外波段反演不同年份的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扩展和热环境变化的时空 演变特征,探讨了城市扩展和热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89—2017 年银川市城市建 成区扩展面积达 506.13 km2,各时期的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差异明显,城市扩展具有“缓慢—快速 —稳步”的阶段性特征,城市空间形态趋于紧凑化,向着稳定状态发展,城市整体向东部和北部扩 展,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迁移约 5.54 km。(2)热岛范围随着城市扩展不断扩大,较高温区域所占热 岛比例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高温和特高温占比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热岛强度逐渐向 较高温区转移,城市热岛效应得到缓解;热岛空间分布显示,热岛逐渐由兴庆区老城区蔓延至贺兰 县和西夏区,且兴庆区热岛逐渐演化为相互独立的小次级热岛,强度有所降低;28 a 间银川市城市 热岛比例指数(URI)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整体呈上升趋势。(3)热岛区域在空间分布和扩 展方向上与城市扩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城镇用地、公交建设用地和裸地能促进地表温度升高,而 草地和水体能够降低地表温度,公园绿地和水体能有效缓解银川市城市热岛效应且后者对降低城 市地表温度的效果要好于前者。  相似文献   
333.
如何获取全天候地表温度对促进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卫星热红外遥感地表温度虽然在反演理论方法和科学数据产品等方面已相对成熟,但热红外难以穿透云雾的特点导致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在云下有大量缺失;被动微波遥感虽能获取云下地表温度,但由于物理机制和成像方式的限制,存在空间分辨率不足、精度较低、轨道间隙较大等问题。通过卫星单源遥感难以直接获取中等空间分辨率、不受云雾影响的全天候地表温度。从原理、方法、产品和应用方面回顾并归纳了当前全天候地表温度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有效观测重构和多源数据集成是获取全天候地表温度的两种基本途径,前者可分为时空插值和基于能量平衡方程插值两类,后者则可分为热红外与被动微波遥感集成、热红外与再分析资料集成。多源数据集成可以整合热红外遥感、被动微波遥感、再分析资料各自的优势,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潜力。在产品方面,分析了当前学术界已公开发布的5种全天候地表温度产品。在应用方面,虽然部分全天候地表温度产品已在土壤湿度、地表蒸散发估算与同化方面取得了一些应用成果,但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亟待挖掘。此外,对全天候地表温度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334.
黔东北地区与黔中隆起相邻,受黔中隆起影响与控制,该区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郁南运动、都匀运动、广西运动和燕山运动。早古生代早期发育在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O1h)和桐梓组(O1t)脆性灰岩中的NW向裂隙是黔东北萤石矿床的容矿构造,而NE向断层属于导矿构造。本文通过区域构造研究,典型矿区的构造解析,面理、线理、节理等统计与赤平投影分析,对黔东北地区构造变形与萤石矿床的成因关系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寒武纪末-早奥陶世早期的郁南运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都匀运动形成了容矿与导矿构造。早古生代末期的广西运动使得黔东北长期(石炭纪-二叠纪)处于隆升暴露,在此期间,在下古生界形成了以正断层为特点的断层组合,发育了地垒式、地堑式、阶梯状、放射状、羽裂状等多种断层组合,这些组合断层在上覆上古生界的地层中不发育。同时,下古生界还发育了切割寒武系-志留系地层的NW向断层,这些NW断层不是控矿断层,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拟定了该区控矿和不控矿的NW向断层的特征。燕山运动在黔东北形成隔槽式褶皱组合,早期断层在此期间大多反转或平移,少数继承性再活动切穿上覆二叠系-三叠系地层。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