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改进的迭代EKF算法在伪卫星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针对伪卫星导航系统距离用户较近的特点,对伪卫星定位系统非线性观测方程的线性化进行了误差分析,指出伪卫星数据处理顾及线性化误差影响的必要性。其次,针对迭代EKF(IEKF)算法受观测信息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观测信息等价协方差矩阵原理给出了一种改进的IEKF算法。最后,利用仿真数据验证了改进的迭代EKF算法能够较好地抑制观测信息异常对滤波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2.
正1.引言1.1研究意义地名是重要的空间地理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具有信息量大、类型结构复杂、空间性强、动态变化大等特点,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相对的变动性。地名普查成果包括陆地水系,陆地地形,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非行政区域,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等11大类地名成果,人文地名和自然地名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213.
城市地下空间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评价地质环境的安全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先导问题。结合银川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和区划, 选择了地震(活动断裂和场地地震效应)、砂土液化、富水砂卵石层、地基承载力和地表载荷等因素作为评价因子, 在分别确定各要素空间分布的基础上, 进行了单因素的地质风险分析; 采用层次分析和乘积标度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银川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多因素地质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银川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地震和砂土液化; 地质风险的强风险区面积最小, 占总面积的4.10%, 中风险区面积占19.69%, 弱风险区面积最大, 占41.07%, 低风险区占35.13%。这为银川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等提供地质参考。  相似文献   
214.
烟台海洋倾倒区环境监测及对比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烟台海洋倾倒区环境监测及对比评价表明,倾倒区水质良好,但从1986、1991、2001年3次监测情况看,污染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倾倒区底质良好,从2次监测情况看,污染减轻;倾倒区生物种群受到一定影响,生物体重金属含量较低。水深测量及地形图显示,倾倒区水深不断变浅,西南角0.25km^2水深变浅为16.1m,预计3a后将约变浅为15.6m。烟台海洋倾倒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废弃物在某一固定范围集中倾倒,导致该区域水深变浅,地形改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暂停原部分海洋倾倒区的使用,为弥补倾倒面积减少可能造成的影响,建议就近选划一个限期、限量的临时海洋倾倒区。  相似文献   
215.
四国海盆起源与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国海盆位于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菲律宾海的东北部,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而形成的一个目前已不活动的弧后盆地,具有高的热流值和洋壳裂开历史,并且具有双翼不对称扩张模式。其磁条带具有“东西不对称、南北不对等”的特点,从而造成四国海盆“北宽南窄、东凸西平”的地形、地貌特征。四国海盆具有典型的弧后盆地沉积特征,主要包括半远洋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少量的远洋沉积。在早中新世、中中新世、晚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盆地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一定的岩相组合特征,并反映了当时的沉积环境。中中新世在盆地的北部和东部,晚中新世在盆地的北部、东北部,上新世和更新世在盆地的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均发育有碎屑沉积。由于中更新世南海海槽的形成及其对物源的阻隔作用,在盆地北部发育了远洋粘土和钙质生物沉积。中中新世,盆地的北部、东侧和西侧均有火山活动发育,晚中新世仅在东部岛弧区有火山活动;上新世仅盆地的北部有少量的火山活动,晚更新世火山活动在盆地北部发育。  相似文献   
216.
伏牛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植被物候是理解植被与气候关系的重要途径。在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地区,开展植被物候研究有助于揭示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机制。基于2000-2015年MODIS EVI时间序列影像数据,利用Savitzky-Golay (S-G)滤波方法和动态阈值法提取伏牛山地2000-2015年森林植被物候参数,结合气温、降水数据,运用Man-Kendall趋势检验、Sen斜率、ANUSPLIN插值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伏牛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对气候要素(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伏牛山地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主要集中在第105~120 d,生长季末期主要集中在第285~315 d,生长季长度主要集中在165~195 d。从海拔梯度看,随海拔升高,生长季始期、末期和长度整体上分别呈显著推迟、提前及缩短趋势。② 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整体上呈推迟趋势,推迟的像元分别占森林植被的76.57%和83.81%。生长季长度整体呈延长趋势,延长的像元占比为61.21%。生长季始期变化特征主要是由该地区的春季气温降低所导致的。③ 研究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与3月平均气温呈显著偏相关,且呈负相关的区域最多,即3月平均气温降低,导致生长季始期推迟;生长季末期与9月降水呈显著偏相关区域最多,且两者主要呈正相关,即9月降水增加,使生长季末期推迟。植被生长季长度由整个生长期的气温和降水来共同作用,对大多数的区域而言,8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与生长季长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217.
南京地区岩关早期地层——茨山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南京地区的下石炭统,按其岩性及生物群特征,自下而上分为茨山组、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及老虎洞组五个地层单位。茨山组为本文创立,该组包括原划为上泥盆统五通组擂鼓台段上部的一套碎屑岩和金陵组底部含腕足类化石的砂岩。关于五通组的时代,潘江(1953)在南京龙潭的五通组(当时称五通系)上部发现繁盛于泥盆纪的胴甲鱼类(Antiarchi)。根据鱼化石的特征,刘东生、潘江(1958)认为五通组的时代是晚泥盆世早期或中泥盆世晚期。罗兴、潘鹏(1959)在南京龙潭相当含胴甲鱼的层位中,采到了具晚泥盆世特征的斜方薄皮木(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植物。李星学(1963)根据上述鱼  相似文献   
218.
众所周知,蕴震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耗散大系统,也就是说它里面一定存在着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共同作用,单纯的正反馈或负反馈机制很难反映它们的变化。对于地震来说,如果有利于地震的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地震将发生;如果抑制地震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蕴震系统将解体。  相似文献   
219.
本文对地震中的一些现象,如小震调制、共维时间、共维面积以及嵌套调制和混沌的预报尺度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对我们关于前兆的复杂性以及对地震预报的进一步认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0.
文章运用数学地质方法对东溪—南关岭金矿及外围1:10000土壤化探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u及相关指示元素异常主要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土壤地球化学元素R型聚类分析表明,12种微量元素可划分为:F1因子为Cu-Pb-Zn的中温元素组合,代表硫化物矿化因子;F2因子为Sb-As-W-Mo组合,反映可能存在多期次叠加;F3因子为Bi-Hg-Sn组合,反映多期次叠加的特征;F4因子为Au-Ag组合,反映成矿元素组合。对研究区1910个样品分别计算F4因子得分,F4因子得分0的异常等值线图与Au异常等值线异常类似,与已知矿体吻合度高,认为F4因子得分异常区域及Au元素异常区域是重点找矿区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