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192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51.
452.
我国西南某地位于汶川地震影响区域,为评价汶川地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开展了该地区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化学及同位素测试数据分析表明:研究区地下水pH值在7.9~9.48,偏碱性,TDS多小于500mg·L-1;水化学组分在垂向上有明显变化,水化学类型以HCO3-Na型为主;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地下水主要源自当地大气降水补给,氚含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大而减小,反映了深部地下水循环交替强度明显小于浅部地下水,也说明区内地下水以垂向交替为主。  相似文献   
453.
为研究不同围岩条件下锚杆肋间距与锚固性能的关系,基于厚壁理论,对肋间距分别为12、24、36、48 mm的左旋螺纹钢锚杆锚固试件在套筒壁厚4.5 mm和6.0 mm条件下进行拉拔试验,通过测试拉拔力、拉拔力大于100 kN的位移量、套筒周向应变、耗能值等参数,探讨了不同围岩条件下锚杆肋间距与锚固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套筒中,即不同围岩条件下,随着肋间距的增加,锚杆拉拔力大于100 kN的位移量、套筒周向应变、拉拔耗能值相应增大;肋间距为24 mm时,锚杆拉拔力最大,相同肋间距的锚杆在围岩强度较大的条件下拉拔力较大;壁厚为4.5 mm的套筒周向应变均大于壁厚为6.0 mm的套筒,即不同围岩条件对锚杆控制其变形能力有重要影响;在不同围岩条件下,增大肋间距均可以提高锚杆的锚固性能。  相似文献   
45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与COVID-19胸部HRCT表现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于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确诊COVID-19患者的NLR与胸部HRCT,以NLR截断值3.0把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其HRCT影像特征、影像表现模式。对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采用连续变量的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对于计数资料通过频率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低NLR组比高NLR组有更多的≤5个病灶及病灶占比≤10%,高NLR组比低NLR组有更多的病灶数目> 10个及病灶占比> 50%;高NLR组比低NLR组更易出现混合密度影、铺路石征、马赛克征、反晕征、胸膜下黑带、拱廊征、牵拉支扩;高NLR组比低NLR组更易表现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样、机化性肺炎样、弥漫肺泡损伤样改变。结论:不同NLR其COVID-19胸部HRCT表现不同,高NLR组更易出现混合密度影、铺路石征、马赛克征、反晕征、胸膜下黑带、拱...  相似文献   
455.
作为高放废物处置罐候选金属材料,低碳钢在处置库服役期间,其腐蚀产物侵入缓冲屏障,导致缓冲材料矿物相变与性能变异,威胁多重屏障体系的长期安全稳定。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处置库深部还原环境所处的弱碱性化学场与中低温度场的变化趋势,认为处置库深部化学-温度还原条件可导致处置罐Fe腐蚀释放Fe~(2+)。在处置库长期运行过程中,蒙脱石与Fe~(2+)接触发生矿物相变,一方面Fe~(2+)置换蒙脱石八面体晶格中的Al~(3+)和Mg~(2+),还原Fe~(3+)或直接占据空位,生成次生矿物;另一方面Fe~(2+)交换蒙脱石层间的Na~+、K~+和Ca~(2+),转化为铁基蒙脱石。矿物相变可诱发缓冲屏障性能变异甚至退化。基于"抗矿物转化"理念,提出了下一阶段缓冲材料矿物相变研究方向,为地下实验室碳素钢选型、缓冲屏障验证试验设计以及屏障体系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6.
基于2003—2021年江门市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1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应用标准降水蒸发指数(SPEI)分析该区域干旱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近19年来,江门市干旱整体有不明显的湿润趋势,年发生频率为31.6%,平均站次比为38.4%,平均强度值为0.7,发生干旱时,以全域性轻旱为主。空间分布上,干旱发生的频率较高,但强度较低且以轻旱为主。全市存在一致变旱或变涝的特征,易出现全域性的干旱或洪涝。(2)江门市除了夏季有微弱的干旱趋势外,其他季节都呈湿润趋势,冬季最为明显。各个季节干旱发生的频率都较高,发生干旱时覆盖的范围也较大,且多数为全域性或区域性干旱。各个季节的干旱强度也比较接近,都以轻旱为主。年尺度SPEI在江门地区的适用性表现优秀,能准确识别出5个干旱过程,但季节尺度SPEI适用性表现一般,仅识别出3个干旱过程。  相似文献   
457.
矿山酸性水及其伴生的重金属污染是含黄铁矿矿山最主要、综合治理难度最大的污染问题。为了查明蒿坪河流域废弃石煤矿开采河流铝的白色污染及成因问题,2021年以来进行了卫星遥感解译、无固定翼无人机航测、样品采集与分析、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动态监测等工作。结果表明:(1)研究区河流普遍存在铝的白色污染,其形成可见3种模式:两条沟道不同酸碱度的河水混合后形成白水带;河道河水自然跌水后在河床形成白色污染物;河水自然演化形成酸性水、酸性磺水与酸性白水。(2)河水铝离子污染普遍且超标严重,216件河水中Al离子平均含量为8.6mg/l,样品超标率65.8%,19条河流断面3次河水中Al离子的平均超标率90.48%。(3)河流中铝来自于石煤矿及其围岩中酸性溶解作用长石的结果,废渣堆底部流水是河流铝的主要污染源。(4)河水中铝离子与pH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河水酸度愈大,河水中铝离子含量愈高;河水中白色无定形胶凝状物形成后,河水中铝离子含量显著降低。河水pH的升高,是河流白色污染物形成的主要因素。河水中铝的白色污染物具有无定形特点,化学组分复杂,是硫酸根、氢氧根及铝构成的复杂化合物。铝的白色无定形胶凝状物具有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