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数字线划地图建模是从一体化空间数据模型入手,有效地解决一次生产两套数据的难题,实现制图与建库数据的联动,使得空间数据与地图符号在统一框架下管理。文中结合在Geoway软件下的生产实践,对数字线划地图建模中遇到的水系渐变处理、道路实部相交、境界跳绘,面状填充符号4个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模型的改进方法,从而提高空间数据和制图数据的生产效率,增强数据的正确性,使得大批量生产时,人工编辑的工作量减少,自动化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文军 《地理教学》2011,(16):24-25,61
一、主要背景 试题评析课是常见的复习课型之一。传统的试题评析课,教师为了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非常关注分析解题思路、剖析解题过程;学生则注重认真听讲、及时做好笔记。教师按照既定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则在教师的“既定”下被“灌输”。师生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思维交互,其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方面的“授”,又是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的被动的“受”。  相似文献   
13.
直击雷的防护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击雷的防护通常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做接闪器,把雷电流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地输入大地。通常的避雷装置能大大减小被雷击的可能性,但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地避雷,即使能生产出这种装置,其造价也是十分昂贵的。1 避雷装置的避雷原理  常用的接闪装置都是用金属做成,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点,如屋脊或屋角最易受雷击的地方(明敷或暗敷),然后用截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物与大地连接。当高空出现雷雨云的时候,大地因静电感应作用,必然带上与雷雨云相反的电荷,而接闪设备(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处于地面上建筑物的…  相似文献   
14.
集合数值天气预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集合预报是目前国外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数值预报技术,国内由于计算条件的限制,集合预报的研究应用起步较晚,目前虽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没有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业务预报之中。集合预报的应用,在天气预报上主要是概率预报,另外在“目标观测”、资料同化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集合概率预报的一系列适用的验证,增加了概率预报的信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动气象站、高空探测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5月1-3日河西走廊西部极端大风天气的影响系统、3次风速波动和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阻塞高压发展加强和冷涡的异常南压作用下,冷平流和动量下传是河西走廊西部持续大风形成的关键因素;第一次大风波动主要与地面变压风有关,动量下传在第二、三次大风波动中起重要作用;在高空急流入口区中心及左侧伴生的下沉运动能有效将高空动量下传到500 h Pa,低层不稳定层结发展的动量交换作用和热力、动力条件下所产生的垂直运动使中低空动量下传至近地面;前倾槽所形成的涡度平流上负下正结构极有利于动量下传,垂直方向上涡度平流梯度越大、梯度大值中心越低,越容易引发河西走廊西部近地面极端大风。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区域加密雨量站资料和FY-2静止卫星云图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6月1日发生在河西西部玉门的暴雨前后的天气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特征和卫星云图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此次暴雨天气的流场配置在高、低层均为"东高西低",受"歪脖子"高压的影响,上游低值系统在河西西部长时间滞留,青海低涡移速缓慢,形成了近似"北槽南涡"的形势;暴雨发生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形成了强烈的抽吸作用,有利于输送和汇聚水汽;强降水中心发生在对流不稳定、斜压不稳定相结合的区域和CAPE强中心的下游;此次暴雨发生期间,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在暴雨地区上空移过形成了"列车效应"。由于在酒泉西部这种极干旱地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极其罕见,通过分析,以期掌握河西西部极干旱地区暴雨的发生机制,进而能提高此类天气的预报准确率,给当地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加准确、优质的气象预报服务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文军 《地理教学》2021,(10):22-2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思维结构的评价.本文尝试用思维结构评价的相关理论,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模拟实验的方案设计活动,分析学生反映出来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表现,探究如何促使学生思维结构水平层级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地理过程类试题解题思维方法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军 《地理教学》2014,(14):32-34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探讨其成因和变化机理。其中自然地理过程侧重生物、物理和化学等过程,人文地理过程侧重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过程。高中教学中,自然地理过程涉及地球的运动、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水循环、洋流、岩石圈物质循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人文地理过程涉及人口转型、人口迁移、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城市化、产业活动、人地协调等。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二叠统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野外露头观察及录井、测井、地震、古生物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石地层、测井地层及生物地层等的综合分析,在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二叠统地层中识别出4种类型的层序界面:隆升侵蚀不整合面、暴露层序不整合面、海侵上超不整合面及岩性岩相转换面。划分了3个三级层序:SQ1对应梁山组和栖霞组,时限约7Ma;SQ2对应茅口组一段,时限约3Ma;SQ3对应茅口组二段-三段,时限约5Ma。三级层序的平均时限约5Ma。同时,分析了层序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层序控制了沉积相,影响了储层原生孔隙的发育;碳酸盐岩的发育受三级层序海平面升降控制,优质储层明显受控于海退半旋回。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74,自引:25,他引:74  
松辽盆地晚侏罗世以来的构造演化经历了10个阶段:缓慢裂陷和快速坳陷—加速裂陷和快速坳陷—减速裂陷和慢速坳陷—慢速裂陷和快速坳陷—加速裂陷和加速坳陷—减速裂陷和减速坳陷—裂陷、坳陷终止和缓慢反转—快速反转和快速差异坳陷—慢速反转和慢速差异坳陷—反转停止和坳陷终止。构造发育演化的结果形成了“下断中坳上隆顶平”的盆地结构。“中坳”部分沉积的可容纳空间,54%来源于盆地基底的长期伸展坳陷;“上隆”部分沉积的可容纳空间,31%来源于盆地基底的受压坳陷。构造作用的转换起因于东部区域应力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