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张慧 《地理教学》2014,(12):117
本文主要介绍习得理论中的输入输出理论对于中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阐释了什么是有效的输入以及通过阅读和写作进行输出的训练途径,同时介绍了过程式写作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302.
利用雷电定位仪(ADTD)监测的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2010年1-10月的青海省的主要闪电天气过程、闪电频次、闪电变化、闪电日数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得出一些结论,为进一步识别和指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3.
贵州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陵运动后,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期贵州呈现台地斜坡盆地沉积格局,经历了裂陷洋盆至前陆盆地的演化历程,发育不同背景下的岩浆岩组合。广西运动形成加里东期造山带,此时贵州从东向西分别位于造山带内带、外带和前陆位置,区域变质作用随之逐渐减弱,同时发育逆冲推覆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等。其裂陷洋盆、前陆盆地控制了沉积型、喷流沉积型矿产,代表性矿种有锰、磷、重晶石、镍钼钒、铅锌、烃源岩及页岩气等;而金、铜、铅锌、金刚石等内生热液型、沉积改造型矿产明显受变质核杂岩构造、板内岩浆岩控制。  相似文献   
304.
贵州海西—燕山构造旋回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在海西—燕山构造旋回期同时受东南侧江南复合造山带和西南侧特提斯域的发展演化影响,从晚古生代开始发生陆内裂陷,三叠纪初转化为前陆盆地,燕山运动使贵州进入板内造山阶段,形成前陆盆地典型褶皱样式侏罗山式褶皱和浅层滑脱构造等。其裂陷盆地和前陆盆地控制了沉积型、喷流沉积型矿产资源的时空产出,代表性矿种有煤、锰、铝土矿、烃源岩及页岩气等。而以金锑砷汞、铅锌、软玉等内生热液型、沉积改造型矿产明显受浅层滑脱构造、板内岩浆岩控制。由于该时期贵州所处前陆盆地之构造位置,形成了贵州非常有特色的中低温成矿域。  相似文献   
305.
新疆东部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沿富蕴—二台—苏古泉—七角井—沙泉子—柳园—阿克塞对奥陶系—上第三系进行古地磁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建立了北准噶尔地片和东准噶尔地片极移曲线,认为准噶尔洋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在二叠纪闭合。这两个地片在早古生代是一个统一的构造单元,位于30°S左右,泥盆纪拉开距离达1000km,其北边的地片位移于20°—30°N左右,早古生代晚期到晚古生代早期是地块快速北向移动时期;(2)获得了七角井、沙泉子和柳园地区石炭、二叠纪古地磁极位置及古纬度,其中的柳园、沙泉子地区极点位置明显与准噶尔不一致,而与哈萨克斯坦西天山(伊犁地块)、塔城地块、吐哈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及华北地块等古地磁极接近,说明这些地块在晚古生代已处于南、北大陆之间,成为独立的中间地体;(3)通过新疆东部和北部晚古生代到早第三纪古地磁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东亚地区从中生代开始南向移动的存在;(4)准噶尔地块在晚古生代处于30°—35°N的古纬度区,准噶尔洋主要为近EW向拉开,如果存在SN向移动,其相对移动距离也不会超过1500km。(b)从晚古生代以来的北方大陆块体构造演化模式来看,准噶尔地块大致遵循了北方大陆块体统一的构造演化规律,说明准噶尔地块是北方大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06.
为了掌握MS7以下强震近场流体的同震变化特征,以岷县漳县M S6.6地震为例,分析震中300 km范围内数字化水位和水温的同震变化特征及与未来4级以上地震发震区域的关系,结果显示:MS7以下强震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相对变化幅度不大,且持续时间短,形态以突跳型变化为主;同震变化的相对幅度在空间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同震变化的初始方向在空间上具有四象限分布特征,且与震源机制解的四个区域配套;同震变化初始方向向上台站集中的区域与未来4级以上地震的发生区域有关。由于震级偏低的地震相对于MS7以上地震其发生频率高,且近场研究范围较小,因此其在未来地震的预测上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7.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带地球深部结构、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的研究,探讨了冈瓦纳古陆解体后,印度板块北进与欧亚板块碰撞作用的后效。由于印度板块中、上地壳与地幔盖层物质挤入,南北双向挤压力系以及复杂深层动力过程的作用,深部物质被分异、调整,致使地壳缩短增厚,深部物质侧向流展,导致青藏高原整体隆升。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形成了特异的深部结构与深层过程。这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古亚洲的地貌景观和自然环境,使青藏高原进入冰冻圈,而且造成高原及其周边地域剧烈的水热活动和特异的地震活动,强烈地改变了该区人文气候、生物区系和生态环境,从而构成中—新生代以来东亚乃至全球系统最为壮观的地球科学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308.
通过甘东南地震危险区地震宏观异常观测实例分析,系统研究CO_2气体在地震构造活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以及发生的一系列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地下深部CO_2气体不仅是其他微量气体Rn等向地表方向运移的载体,而且参与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地下深部生物化学反应的重要影响条件,地震前兆及宏观异常现象的发生常伴随着CO_2的异常变化。因此CO_2气体可以作为良好的示踪气体,在地震前兆观测及重大异常落实中尤其要重视对其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309.
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储层应力的变化对束缚水饱和度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不同煤阶煤储层的煤样进行覆压低场核磁共振系列实验,采用谱图形态经验判定法对核磁T2截止值进行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煤阶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随应力的变化规律,并对保德和韩城区块的束缚水饱和度开展了动态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并且在有效应力增加初期变化最为强烈;由于孔隙结构的差异,这种应力敏感性在保德区块表现得更为强烈。动态预测结果表明:由于保德区块储层埋深变化范围较小,其初始束缚水饱和度受埋深影响的总变化量小于韩城区块;埋深较浅的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在开发过程中的应力敏感性更强,但开发过程进行到末期后,束缚水饱和度总的增加幅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10.
张晓蕾  曾凡江  刘波  刘镇  安桂香  张慧 《中国沙漠》2011,31(6):1459-1466
为修复绿洲-荒漠过渡带上受损的骆驼刺群落,创造适宜幼苗正常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2009年3—10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研究了不同灌溉梯度对骆驼刺幼苗根系生物量积累、根系空间分布以及根冠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对骆驼刺幼苗根系生长和分布有显著影响,干旱胁迫(处理A)下幼苗扎根深度最大,但各月根系生物量积累却有限,根系干重较适度灌溉(处理B)下降了38.8%,尤其是细根(<2 mm)萎缩严重,只占总根重的18.1%;过度灌水(处理C)也导致了根系生物量和细根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各处理下,骆驼刺幼苗根系干重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层降低,大量根系集中在0~40 cm的表层,而且灌溉量越多,消根系数β越小,这种集中趋势越明显。随着幼苗的生长发育,骆驼刺幼苗根冠比逐渐增大,反映了骆驼刺将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到了地下部分,这符合荒漠区植被的生长特性。处理B下骆驼刺幼苗根系生物量积累最多,而且空间分布最大,表明适度灌溉有利于幼苗根系的正常生长和合理分布,对提高其潜在生产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