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云南景洪东南地区出露一套泥盆纪地层,前人将以粗粒碎屑岩为特征的部分命名为怕当组,根据腕足类化石确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泥盆世;以碎屑岩、凝灰岩为特征部分命名为南光组,根据植物化石划归上泥盆统。本研究发现,粗粒碎屑岩层序位于剖面上部,南光组位于剖面下部,两者构成完整的浊积扇层序。粗粒碎屑岩层序中发现晚泥盆世标准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说明两者地质时代均为晚泥盆世。故建议废除怕当组,两者合并为上泥盆统南光组,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42.
云南景洪东南地区出露一套泥盆系,前人将其以粗粒碎屑岩为特征的部分命名为怕当组,根据腕足类化石鉴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泥盆世;以碎屑岩、凝灰岩为特征的部分被命名为南光组,根据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划归晚泥盆世。对其沉积环境尚存在陆相和海陆交互相、浅海陆架相、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环境的不同认识。本研究发现,粗粒碎屑岩层序中也发现有晚泥盆世标准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并且粗粒碎屑岩层序位于剖面上部,南光组位于剖面下部,说明两者的地质时代均为晚泥盆世。故建议废除怕当组,将两者合并为上泥盆统南光组。南光组具有典型的鲍马序列特征,含有放射虫等海洋环境生物化石,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43.
报道了首次在大兴安岭中南段侏罗系火山-沉积地层中发现的木化石。化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中,经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张武研究员详细鉴定,有5属3个已知种和2个未定种。对新发现木化石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木化石的时代。综合分析所发现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属中晚侏罗世。这些木化石新材料为大兴安岭地区上侏罗统地层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44.
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研究区典型金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四川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机理和矿床成因。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含矿围岩以浅变质的三叠系粉砂质片岩为主,金矿床围岩中广泛发育碳酸岩化(早期)和硅化(后期),前者以铁白云石化为特征,后者以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石英脉发育为特征。碳酸岩化主要发生在碳酸岩脉与泥质粉砂岩的接触带上的粉砂岩一侧,由碳酸岩脉侵入时的热液交代岩石中的泥质矿物而形成。金矿体的走向与碳酸岩化带的产状基本一致,金主要富集于硅化强烈、黄铁绢英岩化发育地段。碳酸岩化地层中具有较高的含金背景,指示成矿物质金来源于地幔,而矿化主要发生在黄铁绢英岩化和硅化带及石英硫化物脉中。结合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研究区金矿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后期热液的改造作用中金元素发生再次富集的结果。金矿的形成经历了碳酸岩脉侵入、地层发生铁白云石化并初步富集形成矿源层(岩)阶段和以硫化物石英脉为代表的热液期的大规模富集成矿两个阶段,矿床的成因类型因属于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5.
参照俄罗斯生态地质调查评价方法,结合辽宁铁岭地区资源与环境状况,增加了土壤侵蚀、土壤厚度及植被发育状况等相关调查内容,建立了基于“土壤、植被、水文及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等”评价指标的“生态地质综合评价法”.由此将工作区划分出5类生态地质景观,提出了相应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6.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经济联系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城镇密集区已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节点区域.文章首先用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的方法对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空间范围进行界定,然后从城镇的中心职能强度、城镇间经济联系强度和城镇经济辐射的空间范围三方面,对密集区33个主要城镇的经济联系状况进行测算.主要结论有:城镇中心地位的高低与其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及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相关;中小城镇竖向联系强,横向联系弱,城镇间经济联系表现出明显的地域临近性;城镇经济影响范围的大小与其中地位的高低相对应,经济影响区界线存在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47.
21世纪深港城市发展及其空间整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20多年超常规发展的深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高;主权回归祖国后的香港,受东亚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结构再次转型。使新世纪的深港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以"水平分工"为主的历史时期,两市间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布局将全面衔接,并在特殊的地域背景和政治架构下,形成"一都两制"的双城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48.
深圳城市规划:体系建立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深圳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分为起步成长,改革探索、体系建立三个阶段进行总结,对规划在制体系、行政架构、技术支撑、法律保障等方面的机制创新予以全面阐释,为认识和了解深圳的城市规划提供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49.
研究南四湖消落带底泥有机磷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有利于全面揭示湖区各形态磷迁移转化规律,对南四湖富营养化防控及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保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南四湖消落带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Hedley连续分级提取法测定底泥中各形态有机磷含量,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表征底泥有机分子结构特征及稳定性,反映消落带有机磷结构及稳定性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解析底泥各形态磷与其他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消落带底泥总磷含量均值为679.90 mg/kg,其中有机磷(OP)占比20.03%~45.69%。各赋存形态有机磷含量及相对比例大小依次为:残渣态有机磷(67.58%)>钙结合态有机磷(16.61%)>铁/铝结合态有机磷(7.62%)>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5.97%)>水提取态有机磷(2.22%)。南四湖消落带底泥OP含量及形态主要受内源影响,主要来自内源性微生物代谢。南四湖消落带西岸底泥磷释放风险高于东岸和南岸消落带。相关性分析发现,消落带底泥pH与磷含量显著负相关,表明随着底泥碱性的增强可能导致底泥磷向水体中释放的风险更高;底泥有机质与OP显著正相关,表明有机质可能是OP的重要载体;主成分分析发现底泥各形态磷呈正相关性,表明消落带底泥各形态磷具有同源性。研究结果可为南四湖湖区内源磷释放控制及富营养化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嘉峪关市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管控区域生态风险和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结构安全-保障安全"模型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相对熵方法进行组合赋权,揭示嘉峪关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2000—2017年,嘉峪关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由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